淡的意味
淡的意味 宋宝罗,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画家、金石家,2006年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谈及养生经验,他有一连串的“不”:在日常生活中,不抽烟、不饮酒、不厌食、不挑食、不信补品、不吃补品;做演员,不走穴;绘书画,不卖钱;做人,不拜鬼神,不迷信。如今年过九十,他看书阅报、画画治印,无需戴老花眼镜,而且血压不高,心脏健康,连腰酸腿疼的毛病都没有。他认为,“淡泊以明志”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淡不是平淡,是绚烂至极也。” 李国文说:“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高山无语,深水无波。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不是平庸之平,也非淡而无味之淡,而是素净质朴,宁静深沉,是深邃的执著,是内心的祥和,是深入的淡定,是物我两忘的境界。作为做人的一种准则和风格,它是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是人生境界的极致。 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趋附,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必不是另一种积极。淡是一种醒悟和超脱,坚持“有所不为然后有所为”,特立独行而非趋炎附势,稳重坚韧而不浮华躁动,义无反顾而举重若轻。 2006年6月26日《光明日报》刊发一篇文章《朱熹平猜想》。其中有这么一个情节,记者问:“世界上有那么多数学家在主攻庞加莱猜想,为什么你们能取得成功?成功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朱熹平说:“我慢慢悠悠慢慢悠悠地做着,一点也不急,忽然,就解开了。”话轻巧,蕴淡然,不急功近利,有条不紊;不浮躁,不温不火,十年磨剑,临门一脚,破门封顶。淡字功不可没。 无独有偶,2006年全球数学最高奖———菲尔茨奖得主之一、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自从在因特网上发表了三篇庞加莱猜想的关键论文之后便销声匿迹,并在获得本届菲尔茨奖后表示拒绝组委会的与会邀请,拒绝在会上发言,拒绝领奖。佩雷尔曼是一位很有个性的数学家。早在1996年,他获得了四年一度的欧洲数学协会颁发的杰出青年数学家奖,当时他就拒绝领奖。他不计名利、拒绝诱惑,只是埋头搞数学研究;他深居简出,不向杂志投稿,回避记者的聚光灯。佩雷尔曼的朋友说:“佩雷尔曼对物质享受毫无兴趣,他需要的是数学,而不是奖赏、金钱和职位。”更有多位学者及媒体称他为“不被名利征服”的人。 把事业看得神圣,把名利看得轻,宁静而致远。淡泊不经心在意,却是一种坚守的心境;淡然无影无形,却是大智若愚的守诚。淡者质朴、清淡、简约,无旁逸斜出,无繁冗奢华,有的只是一如既往,艰苦奋斗;淡者宽容、谨慎、执着,从不忘乎所以。淡是底色,蕴就华章。心灵淡然若水,人生便如行云流水,轻盈飘逸。大家大成莫不如此。 钱钟书先生说过这样的话:真正的学问,大抵是荒郊野屋中二三素心人之所为。生前,他拒绝与各种形式的“钱学”研究相配合,拒绝别人为他编集出书。死后,立下这样的遗嘱:“遗体只要两三个亲友送送,不举行任何仪式,恳辞花篮、花圈,不留骨灰。” 李叔同一日早上在一老友处用饭,只要了一碟萝卜,一杯白开水,一碗大米饭。老友于心不忍,想给其添菜,便笑着问:“你不嫌腌萝卜咸,白开水淡?”弘一大师笑着说:“这咸有咸滋味,淡有淡味道。”画坛大师丰子恺听说此事后感慨地评价说:“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 淡,不是平淡无味,而是有取有弃,有收有放,有失有得。人们应该抱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在社会上尽可能地积极进取,只是内心深处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一份淡然。 (责任编辑: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