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诗歌 > 优美诗歌 >

优美诗歌

一篇文章,教你轻松读懂古诗词|读了这篇文章,你也会写诗

优美诗歌2023-03-30183举报/反馈

芸裳:专注古诗文20年

一篇文章,教你轻松读懂古诗词|读了这篇文章,你也会写诗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很多人都特别喜爱古诗词。但是,却有一部分诗词爱好者,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就是能读出其美感,却不能准确的分析其意思。

那么,读懂古诗词有什么诀窍呢?今天我们来一起捋一捋。

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为诗、词、曲。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指的是唐以前的诗,又叫古诗、古风。

它们句式大体整齐,有一定节奏韵律,但是在句数、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规定。

按每句字数分别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还包括楚辞和乐府诗。

例如,我们熟悉的《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的诗歌,还有唐代的一些古体诗《蜀道难》、《琵琶行》等都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指的是定型于唐代并盛行于唐代的格律诗,包括律诗与绝句。它们在句数、字数、对仗、平仄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例如,我们熟悉的杜甫的《登高》、《登岳阳楼》和王维的《山居秋暝》等都是近体诗。

一篇文章,教你轻松读懂古诗词|读了这篇文章,你也会写诗

词在南朝时就已经萌芽了,唐代有少部分诗人写过词,词的繁盛是在宋代。词是随着燕乐的传入而产生的。它是用来为乐谱配的歌词,是用于歌唱的。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派别。

例如,我们熟悉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都是词。

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调,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元曲。元曲包括元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和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

例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元杂剧。

一篇文章,教你轻松读懂古诗词|读了这篇文章,你也会写诗

古诗的语言特点

1. 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语言凝练,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改变一些词的词性,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里面的“雨”本来是名词,这里就用作动词,意思是东边出着太阳,西边却在下雨。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里面的“春”,原来是名词,这里用作形容词,意思是茂盛,欣欣向荣。

这句诗的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的面前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李商隐的“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里面的“重”,本来是形容词,和“轻”意思相对。这里是“以什么为重,看重”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老天爷也怜惜那幽僻之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看重傍晚时的晴天”。

一篇文章,教你轻松读懂古诗词|读了这篇文章,你也会写诗

2. 语序倒装

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某个句子的语序颠倒,这在古诗里常常发生。

其中包括:(1)为了符合格律的颠倒。

近体诗对于平仄、格律要求非常严格,为了和律,常出现倒装现象。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浣女归,渔舟下”。把“舟”放到最后,是为了能够和上一句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秋”押韵。而“下渔舟”顺序确定了,为了本句内部的对仗,前面的“浣女归”也要颠倒,所以就要写成“归浣女”。

这样看,本句内部就达到了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的要求。从全诗看,也都押iu韵。

(2)为了突出强调情感的颠倒。

诗歌属于抒情文学,怎么才能达到强烈的抒情效果,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为了突出某种情感,有时,诗人会选择颠倒语序。

如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里面“孤城遥望玉门关”的顺序应该是“遥望孤城玉门关”。“遥望”的意思是“远远地看”,戍边的将士远远地看着孤城玉门关。
(m.taiKs.com)

王昌龄为了强调在外守边的士兵所处的地方荒远,故意将“孤城”放在最前面,那种荒凉、孤独的情感就得到了有效地强调。

一篇文章,教你轻松读懂古诗词|读了这篇文章,你也会写诗

(3)为了追求新意的颠倒。

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描写的景象是:天空上有稀稀落落地有七八颗星星,山前下起了两三点雨。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若是正常语序,未免俗气,缺乏诗歌的美感。颠倒后,诗词的意境美就出来了。

(4)为了让句式错落有致,产生参差之美。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词的创作中,应为词是依着音乐演唱的,为了唱起来顺口,产生错落有致的美感,有时会颠倒语序。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表达的意思是:我在故国里神游,人们应该会笑话我多情,以至于早早长出白头发。”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故国神游,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语序颠倒是为了与前面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成错落之美。

一篇文章,教你轻松读懂古诗词|读了这篇文章,你也会写诗

三、 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是出现了留白。

古诗中常见的省略有两种,一种是对话的省略,一种是意象的组合产生的省略。

1. 对话省略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中有三番问答,正常情况下,至少需要六句才能完成。诗人选择把问话省略,我们从答话中,推测问的内容。

2.意象的组合时的省略。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连接词,这九种意象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迟暮、渺茫、凄凉、萧条、低沉的感觉,这与漂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

还有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都属于意象组合中的省略。

一篇文章,教你轻松读懂古诗词|读了这篇文章,你也会写诗

四、 互文

互文就是上下文的意思相互阐发,相互补充,能收到节省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例如,

《木兰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句诗的意思不是,将军身经百战后,都战死沙场了。而壮士历经十年都回来了。

它的意思是:

经过多年战斗,将军和壮士,有的战死了,有的回来了。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被贬九江,朋友来看望他。在送别朋友的时候。不是白居易从马上下来,朋友在船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

白居易送别朋友,他们一起下马上船,由陆路转水路。

李商隐《端居》: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不是说,青苔和红树,只有在雨中的时候寥落,在月中的时候才让人觉得发愁。

而是说,台阶下的青苔和红树,不管是阴天和晴天,不管是在雨中还是月中,它们给人的感觉都是寥落而愁苦的。

一篇文章,教你轻松读懂古诗词|读了这篇文章,你也会写诗

芸裳

这里有最美古诗词,欢迎关注~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