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白白家常味
一进入冬季,餐桌上最常见的菜便是大白菜了。 我们这一代人,对大白菜普遍有种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大白菜和萝卜是我们冬天里吃得最多的菜。冬天一到,大白菜日渐成熟,那丰美新鲜、烂漫葱郁的大白菜,蓬蓬勃勃,排列整齐,沐风浴露,上青下白,犹如翡翠碧玉般喜人。 爷爷是种菜的行家里手,记得小时候,我常随爷爷到生产队的菜地。大白菜在幼苗时只有三四片叶,极为柔弱,因此栽苗时必须十分用心,埋土要均匀,不能让土压到了嫩叶上;浇水时要注意水的流速与水量大小,如果浇菜的水流到地里的速度过快、水量过大,就很容易把新栽下的白菜苗冲倒;还要防止白菜苗被阳光暴晒等。等到白菜一天天长大,娉娉婷婷,就要适时给它浇水、捉虫。 天气渐渐冷起来,过了霜降,乡亲们还要给每一棵白菜的中间部分捆上绳子。捆绳子有两个好处:一是为防止白菜冻伤,二是为白菜能更好地抱心。 到了霜浓风冷的立冬时节,大白菜铺天盖地隆重登场,它和萝卜占据了疏菜市场的主要位置。运菜的车辆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还有的直接运往小区门口,大白菜俨然成了北方菜市场及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记得小时候,生产队一边安排把成熟的大白菜运往城里的蔬菜店,一边还要把大白菜集中到开阔的地方,然后,由会计拿出花名册按每家每户人口多少,把大白菜分配下去。人们将大白菜运回家里,然后储存起来。存放的方法不尽相同:有的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屋里,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好,以免水分流失;有的存放在地窖内;还有的将白菜的根部埋入松动的土里,然后用草垫覆盖。其目的,都是为了长期储放,用于青黄不接的冬天和过年时食用。 白菜原产中国,据有关资料记载,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个陶罐里发现了白菜籽,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比其他原产中国的粮食作物历史还要久远。对寻常百姓来说,大白菜是最普通、最常见的菜了,记得有一篇资料上说:南朝的周颙说过,有两种蔬菜食之最美,一为春初早韭,二为秋末晚菘。春韭,想来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就是现在的韭菜,而晚菘许多人不知为何物,这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查阅资料方才知晓,原来所谓的晚菘,就是初冬的大白菜。没想到与我们朝夕相伴的大白菜,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儒雅的名字。据古籍记载:“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菘”,今俗称为白菜,其色青白,在民间有“百菜之王”之美誉。细想,大白菜与松树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因此,充满智慧的古人就在“松”字上加上了草字头为其命名。 母亲每年冬天都会储存许多大白菜,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举家迁往城里后,她仍不改初衷,到了秋冬季节,每次到市场买菜,她都会多买几棵放在阳台上。她总是挑选品相好、个头大、摁着结实的,这样的大白菜心抱得紧,好吃,储存的时间会相对久些。做饭时,母亲会到阳台上抱起一棵大白菜,变着花样做菜吃,把我们的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 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但大白菜仍是饭桌上最常见的蔬菜之一。白菜,既可以用来包饺子、包包子,还可以用来炖排骨、炖粉条;既可以用来做汤如白菜豆腐汤、清水煮白菜等,还可以凉拌白菜心,清凉可口。 白菜微寒,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清热解毒等功能,是补充营养、净化血液、促进新陈代谢的蔬菜。民间有“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 如今,每每看到白菜,便会想起清白二字。每每食之,又觉清气满身。做人当如白菜,清清白白在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