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早春游后记——也谈慢生活
此行老友三人一行,在早春三月去往洪泽湖,扬州,南京。 关于洪泽湖拜访岛主以及南京一地另文书写。 扬州,自古名为江南一地才子佳人,小食老酒,古籍旧宅,古运河老码头,评弹小曲,盆景园林。。。。。。 今日城市绿化河水清清,古运河两岸傍晚轻乐翩舞,坐茶社吃点心,聊天地慢生活。怎一个滋润了得! 地理上,是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谓概括了其运河第一城以及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也正因此优势使得扬州在中国历史上,自汉至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具体而言,扬州在经济上有曾有过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汉中期。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名篇《芜城赋》,具体描绘了这种繁盛:“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 第二次是在隋唐到赵宋时期。从隋炀帝下令开挖运河开始,史载“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唐宋时扬州的商业,造船业十分繁荣。所谓“俗好商贾,不事农桑”,在扬州的商业领域,最活跃的要数盐商,次者是茶商,其三是珠宝商。北宋时期的扬州,繁盛虽不及盛唐,但凭借漕运之便,仍有“万商落日船交尾”的壮观景象,扬州的造船技术成为当时的“国标”。 第三次是在明清时期。扬州在清朝的前中期,再度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当时全国极其著名的商业城市。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的水运交通便利枢纽地位,居南北漕运的咽喉,以及作为中部省区食盐供应的重要基地。即明清时期,两淮盐业在全国盐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漕运的发展,盐业的兴盛,不仅大大促进了扬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商业、手工业等方面大发展。也提高了当时扬州城市的整体消费水平。四处可见的绸缎铺、茶馆、酒楼,工艺漆器、玉器、镂金器、镶嵌器、刺绣、檀类器物、香粉,以及铜器、木器、竹器等日用品生产业的发达。还造就了文化上的繁荣。借助下面列表足以可见总体上,扬州城市的繁荣总是和整个国家的盛世重合在一起的。 古巷民居丁家湾,何园,个园老宅 昔日护城河今日瘦西湖风景区 扬剧 扬州评话 扬州清曲 民间美术 扬州剪纸 扬州玉雕 传统手工技艺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民间音乐 高邮民歌 古琴艺术(广陵琴派) 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 传统戏剧 木偶戏(杖头木偶戏) 曲艺 扬州弹词 传统手工技艺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盆景技艺(扬派盆景技艺) 茶点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民间音乐 邵伯秧号子 民间舞蹈 傩舞(跳娘娘) 民间美术 江都漆画 平绣(扬州刺绣) 灯彩(扬州灯彩) 传统手工技艺 绒花制作技艺 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 民俗 扬州“三把刀” (注明:列表来自 cathy略有添加) 至此,我算是理解了,如此雄厚的经济基础必然促使文化的发展和生活的优渥。今日扬州人的慢生活是有根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