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电子输入时代的“文盲”
许多为人父母者在辅导孩子功课的过程中,都经历过一个相似的场景:小朋友们问某个生字怎么写,家长胸有成竹地拿起笔,却在下一秒身处提笔忘字的尴尬中……(9月9日中国新闻网) 提笔忘字的尴尬,相信如今许多人都遇到过。在手写时代,我们常常形容一些人尤其是手写大家“妙笔生花”“下笔千言”“行云流水”,怎一个羡慕了得!那个时候,字写得很漂亮者大有人在。然而现在,还有多少人坚持在手写,比如写日记、写书信、写文章等?正如上述新闻所说,我们一旦离开了用惯的电子输入法,手中的铅笔、钢笔、碳素笔突然变得重逾千钧,不说生僻字,一些常用字都在我们的笔下显得有些陌生了。这无疑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9月8日是“国际扫盲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这个特别的日子,意在动员各国同文盲现象作斗争。不过近年来,国际社会逐渐形成关于“新文盲”或者说“现代文盲”的共识,那就是思想懒惰、不愿更新知识结构、不愿学习新技术和新事物的人;另外,对于离开了用惯的电子输入法就不会写字,身处数字时代就丢掉了传统“技能包”的人,也被称为“新文盲”。新时代的扫盲既要扫“技术盲”,也该把只会电子输入,不会手写文字等现象扫一扫。 还是回到手写文字上。我们为什么怀念手写时代?手写更能体味汉字的一笔一划、一撇一捺、一点一钩,更能体味汉字的美、雅、博、深。汉字不只是一堆笔画和偏旁部首,其笔顺变化多端、楷隶行草皆有,被誉为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被赞为“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汉文化的基础。当电子输入深度改变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频写错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不想写字,那么,汉字文化是否就会面临传承危机? 这些年,面对汉字书写“荒漠化”,面对不少学生笔顺不分、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有人建议设“汉字书写日”、建汉字书写过程标准,更多声音则呼吁人们每天抽出点时间,放下手机和电脑,拿起被打进“冷宫”的笔,享受手写汉字带来的文化传承与历史美感。这些都是让国人重视汉字书写的好声音。抛开实用性不谈,手写汉字能让人涵养静气,人有静气,风雅自来。就像写作,有作家说,电脑打字虽快,但写作不需要速度,只有握着笔才有灵感。 不做电子输入时代的“文盲”,要从广大学生、年轻人做起,要意识到“机不离手”等“手机电脑病”带来的危害,如严重侵占正常的工作学习时间,损伤眼睛、颈椎和大拇指腱鞘,还可能带来睡眠、内分泌和肥胖等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精神和情绪。只要摆脱对手机电脑的依赖,远离虚拟世界的禁锢,用心发现线下生活的乐趣,回归手写汉字、培养传统“技能包”,就指日可待。甚至有可能手写日记、手写书信、手写文章,这才是真情实意的流淌。(何勇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