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宇宙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亲历宇宙史》是一本由[英] 贾尔斯•斯帕罗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历宇宙史》读后感(一):梦开始的地方 如何用一本书描述拥有138亿年历史,以及如此多样化的宇宙?«亲历宇宙史»选择了一个精彩的切入点,那就是宇宙中最耀眼的明星--恒星,但宇宙中最保守的估计也有16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22个零)颗恒星,作者从中精选出21颗恒星 三颗类恒星天体,其中既有如雷贯耳的大明星,如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第一个被发现的黑洞天鹅座X1,第一个被发现带有白矮星伴星的天狼星,等等;也有一些默默无闻、但对于天文学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低调者,第一个被发现的三星系统开阳,第一个被发现的造父变星天鹰座η,第一个被发现的食双星大陵五,等等。 这些恒星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几乎都是恒星类型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或者说最具代表性的,可以说他们都是天文学梦开始的地方。从功利学角度讲,天文学可能是距离我们普通人现实生活最遥远的学科,但从我们的祖先仰望天空开始,神秘的宇宙就再也没有离开人类的目光,一代代的智者,一代代先进的技术,前仆后继的奔赴遥远的星空。正是对于未知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行动,决定了人类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 《亲历宇宙史》读后感(二):一堂生动有趣的天文学科普课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介绍21颗著名的恒星和3颗似星非星的天体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一共有24章每一个章节的介绍顺序都大同小异。 其次就是介绍相关恒星的历史,在历史上人类是怎么发这颗恒星的,是谁发现的,然后又对我们的整个宇宙史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还穿插着许多相关人物的故事让整本书读起来没有那么的枯燥。从第一章到第二十四章是循序渐进的,如果有提到新的专有名词作者也会标注在哪一章会出现,如果你看到后面的章节而忘了前面章节的专有名词的概念作者也会标注让你更快的找到相应的位置。 最后就是如上第一副图这样的解释了,第二幅图则是一些额外的知识。这就是每个章节的组成部分了,整体读起来通俗易懂,作者表达方式非常的幽默风趣让人感觉像是在听一堂天文科普课,而且不会让你觉得枯燥越看越感兴趣。这本书对于第一次了解宇宙史的人门槛不高,里面有许多基本的知识是在高中都有接触到的,像我这样的大学文科专业也能看的非常明白。对于已经了解过的人则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多关于宇宙史的知识。为了完整读完这本书我还去专门学了一下希腊字母的读法,毕竟有许多恒星的命名都是“星座名 希腊字母”。这个宇宙还有太多的东西不为我们所知晓,像暗物质暗能量这样的概念也不能说是完全的准确,因为说不定之后某一天的新发现就有可能推翻这些概念,希望以后的科技能帮助我们越来越了解这个宇宙,解开更多的未解之谜。 (书封算是一个小彩蛋里面有在本书中涉及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图) 《亲历宇宙史》读后感(三):纵览群星璀璨 【璀璨的群星】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放弃对太空和宇宙奥秘的探索,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或许脑海中会浮现中西各地的各种神话传说。我至今仍会因为过去的天文学家为星座命名时体现的浪漫而瑰丽的想象而感到惊讶,小熊座、大熊座、天鹅座、猎户座、金牛座……璀璨的群星在浪漫的命名后,仿佛拥有了灵魂与契约,在宇宙中上演种种奇观。 我们所有人都由宇宙中的星尘组成,恒星与我们密不可分。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详尽的观星知识。作者几乎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我们辨别星空当中的各类星座,以及星云星团。并且书本的配图也非常的贴心,内容简洁而精准,起到了非常好的辅助效果。 除去被详细介绍的恒星,我们也能对其他天体增进了解,比如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腰部有点赘肉”——这是高速自转的地球在离心作用下赤道部位的物质有向外甩的趋势。书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贴近生活的奇妙比喻,让天体运行演变的原理更易于理解。 【闪耀的科学精神】 如果有什么能够比璀璨群星更吸引我的注意力,那或许就是那些地面上闪闪发光的科学家们,和他们所体现的伟大的科学精神。 皮克林教授发明巧妙的装置,拍一张照片可以拍到上百条光谱,而不是只有一颗星的光谱;他还组建了女性研究团队,让更多的女性能够有机会开展自己的事业;虽然他并不能对男女研究员一视同仁,但是他并不会完全抹杀女性研究员作出的科学贡献。 还有那些令人惊叹的数字:1802年,赫歇尔为500个新发现的星云和星团进行编目;1846年,德国天文学家梅德勒测量了3000颗恒星的自行;1963年,范德坎自1937年起定期拍摄,研究成果源自2000多张摄影底片…… 这些科学家有的得出了惊人的有价值的发现,有的至死坚信自己错误的研究成果,但谁也无法质疑,他们为了天文研究作出的卓越贡献。 【个人夸夸楼】 在看《亲历宇宙史》之前,我的天文知识多数来自于《百科全书》以及中学地理课,我知道恒星在宇宙之中非常重要,但一切认知似乎也就仅此而已。 作者非常奇妙地用21颗著名恒星以及3颗似星非星的天体串联起了一整部宇宙史,并且在前言部分提供了能够说服我的论证和详细的解释说明。 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可能不适合像我这样的非天文专业的读者一口气畅读,但是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收获。而且在每一章的正文当中,我认为,作者显然也考虑到了有些读者可能会跳章阅读,或者优先选取某些内容阅读,所以文中对此作了贴心说明——第几章对XX已有解释,或者此处专业知识将在第几章展开详细的说明。这会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并不是在孤单地阅读,而是面对着作者耐心得如同教师一般的讲述,所有的内容都彼此独立却又暗含关联。 出于个人的一些恶趣味,本书当中,让我很满意的部分之一就是注释环节。在这里有我喜闻乐见的八卦故事,以及复杂的人性。 最后,我还是想夸一夸作者的贴心,这种贴心全方位地在书中有所展现。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作者会在章节当中串联起前后专业知识方便读者进行追踪查阅,更重要的是,作者照顾到普通读者和天文爱好者的阅读需求,尽量采用更加通俗、流传度更广的词汇,而不是相对来说更艰深、更专业的一些术语。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光年”,这是普通人更熟知的概念,但是天文学家常用的测量系统其实是“视差”,为了便于理解和接受,书中采取的距离单位依然是光年。 我想这是一本适合天文爱好者一读再读的好书,也是一本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的科普读物。 《亲历宇宙史》读后感(四):了解宇宙,从这本书开始 在那些工业并不发达的年代,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知,大都是在对现有理论的推敲下得来的。即使在科学技术都极为先进的当下,很多新知识的获取,还是要以我们现有知识为基础,因为世间万物都符合基本的物理及化学定律,恒星也一样。 虽然宇宙中存在的无数恒星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它们诞生与消亡的周期中都会经历相似的阶段,它们发光的基本原理都一样,并且能够被归为不同的类别,这意味着在一颗恒星身上发生的事情,基本也会发生在其他数十亿颗恒星上。因此《亲历宇宙史》虽然仅用21颗恒星讲述整个宇宙史,但也足以让我们认识到所有恒星的演变规律。 恒星是由炙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通过此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恒星并非不运动,只是由于与我们距离太远,视差过于微小,在古代无法依靠特殊工具观察,很难发现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因此恒星这一名称从那时就延续了下来。而且,某些看似形单影只的恒星,其实也并不是我们肉眼看到的那样“孤独”,它们中的很多都是以双星的状态存在(如大熊座的开阳星和辅星)。 大熊座实拍(引用自网络) 《亲历宇宙史》的确是一本经过充分研究的专业科学史类书籍,内容涵盖从伽利略时期到现在的天文学发展。书中虽有大量的专业名词,但大都会用浅显易懂的词语加以解释,以确保天文小白也能读懂。作者贾尔斯·斯帕罗显然不仅是一位理论家,还是位实践家,在书中他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找到并观察对天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恒星,以及它们所属的星座,画下星图供大家参照查找。读到这里,相信每个人都会迫不及待地找出自己的双筒望远镜、甚至是天文望远镜,等待夜幕降临,仰望星空,按图索骥。 书中天**置图 猎户座星云(引用自网络) 仙女座星系(引用自网络) 书中提到的很多天文科学家,为我们了解恒星及宇宙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作者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赞颂某个人的功绩,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书的最后提供了索引,可以在这里找到每个发现所对应的著作或科学家。 科学家人名索引 引用专著索引 在这本书中,我获得了许多新知识:为什么造父变星具有光变周期,为什么 Ia型超新星可以用作标准烛光来测量它们与地球的距离…诸如此类。当然关于恒星及宇宙的全部知识,不可能压缩在区区400页的书中讲出来,对于未加详述的内容,如果涉及到知识盲区,还是需要查阅一些资料的,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你了解宇宙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