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观后感 >

观后感

李献计历险记影评

观后感2021-04-12139举报/反馈

  李献计历险记影评(一)

  一

  在说《李献计历险记》之前,先回顾一下一个春梦:在某个春风骀荡的午后,我在绮窗下坠入一枕黑甜。梦中天光朦胧,一线柔靡笛声在空中载沉载浮。循声而去,蹑足踏入一条青石朱版回廊,廊外花影扶疏,鸟啭细碎。也不知走了多远,但见回廊尽头,一位少年长身玉立,单衫梨花白,两鬓鸦雏色,手扶一管翠绿竹笛。他回头望我,微笑道:我等你很久了……

  他的笑眼,好像盛夏阳光下的海洋。

  然而这春梦刚开始,我就醒过来了。醒来自然无比懊恼,努力半晌,终于再次睡去。

  果然又回到那长廊中,然而朱漆剥落,叶残花凋,盛景不复,空中飘荡的笛声也变得苍凉哀婉。我向回廊尽头狂奔而去,也不知跑了多久,但见回廊尽头,一位老人蜷坐在廊柱下,正吹着一支尾端开裂的黄旧竹笛。

  他抬眼望我,漠然问道:“你是谁?”

  他那陷在褶皱中的眼睛,混浊如雨后黄土道边的泥水坑。

  二

  《李献计历险记》的海报被做成了建国初期的小人书封皮的风格,乍一看挺土,仔细一看,看到“lifesucks”那俩单词,便能知道这片子大体的风格(“李献计”亦即“历险记”的谐音)。简单来说,这是个关于时间与爱情的故事。拿时间当作炒科幻片这盘菜的食材,好的大厨那可是不止一个,好小说好片儿也多了去了。大概是因为生活在蓝色星星上的小地人们,除了脑袋特大、首如飞蓬的老斯坦和瘫在轮椅上淌口水那位,大家都对时间和空间有着集体困惑,于是关于时空的奇想也特别多。在《李献计》里,核心的时间假设是“差时症”和“打穿某游戏就能穿越”,新意自有,但它迷人的地方却不在此,而在于嘟嘟囔囔的旁白、撩人心弦的配乐、光影迷蒙的画面、简单但不简陋的故事……

  对于没有特效场面、刺激情节的本片,旁白显得犹为重要。这部短片的旁白文字,有着浓重的王朔(李献计眼睛旁边涟漪一样的圈线,怔忡的眼神竟也颇似王朔)、石康(王倩此名的简约风格,很像石康书中的“吴莱”、“周文”、“陈小露”,有种世俗烟火气的平实曼妙)、冯唐他们这些标准北京作家的文风。为本片做旁白的声音--我假设就是导演兼制片人兼摄像也就是作者本人--带着浓重的鼻音,有貌似平淡的语气、纯正的京味儿的腔调,透露出典型的北京青年性格:死鸭子嘴硬,就算心口已经疼得像被千刀万剐得成了一摞一涮就熟的肉片碎成粉末碎成饺子馅儿,也要努力撑持住外边这一具玩世不恭、满不在乎、满嘴跑火车的躯壳金枪不倒,继续淡定地贫嘴--比如,李献计在曾经与王倩缱绻的人民公园回忆“过去的好时光”,险些飙泪,然而他嘟囔道:就算我再触景生情,也不能没出息地跟这儿潸然泪下吧。

  本片中段的“猪肚”有大段对《通缉令》的致敬,连作者自己都说“觉得这段跟全片基调完全冲突”,不过广大观众还是从李献计偷运玉玺、与安吉丽娜朱莉一起开飞机打恐怖分子等等段落中,找到了笑点和兴奋点。不过本拉登说河南话这点其实是败笔。这么一地道的北京青年,我觉得他不可能没听过四大名著之一:《西征梦》(原著+原唱:郭德纲),在《西征梦》里,河南话的声优人选和海外代言人已经被小布什拿下了。真正的创意之士,应该是不屑借鉴别人的创意的。

  一张一弛,一刚一柔。这一段阳刚之气十足,配上磅礴动感的《黄河大合唱》,节奏感与画面的接续都拳拳到肉,十分精彩,冲淡了全片弥满的伤感、自恋、萎靡。在此段中,大总统之女“安吉丽娜朱莉”问:你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女孩?李献计说:我只是为了从分手后的世界逃走--此即点睛之句。

  话说像我这样的傲特曼--没打过电玩,不知道啥叫掰盘、梅原大吾,没听说过**仑、某冰岛后摇乐队的歌,没认出那架飞机是苏32、那挺冲锋枪是M24狙击步枪--再加反应迟钝--看到“李莲英走了”的时候居然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那是“康熙来了”的下联,于是在看前面“在中日友好关系史上点下了小黑点”、“日本祥林嫂”、“我还得找本拉登要钱”等段落,始终处于冷眼旁观的无感状态,甚至李献计回忆他与王倩在一起一段,虽有“我感谢我的差时症,让我能以世纪为单位,和她在一起”这样的警句,也无法让我激冻。直到看到海滩上那一幕,但觉呼吸一窒、怦然心动,从此才真正入戏。

  在那个很像《肖申克救赎》的片尾出现的海滩,李献计见到了从未来回来的、熟稔地叫着他的外号“献计献策”却已不再爱他的王倩。音乐在海洋上空隐约地低嘶,就像隐忍不发的悲哀。李献计嘴里说出的是无所谓的话:“我明白”、“都回去吧,我还得接着打游戏呢”。他但心里疯狂播放的是这样的嘶喊:

  --干嘛说这些,你知道我有多想停下来留在你身边。

  这些嘶喊都化作在画面之间闪现的无声字幕。

  我估计看这片子的人都经过这样的阶段:看头一段时觉得:“还行吧”,看到中段时从电脑前慢慢直起身子:“有点意思”,看到最后一段,正襟危坐,完全被它征服。使《李献计历险记》像仙鹤一样绰约地立在众多网络恶搞短片之中的,正是那带有哲学意味的最后一段:在游戏被“打穿”之后,吉他声铮铮响起,约翰列侬的声音摇曳升起,迷离致命的气氛像致幻剂烟雾一样扑面而来,最华彩的部分登场了:李献计走进了那扇能达成梦想的穿越之门。

  然而,那竟只是无数的穿越门之中的一扇。

  千千万万扇门后面,是千千万万个可以重新开始的时刻。

  所以,在他找到正确的门之前,他就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之前做过的事:进入一扇门,在那里的世界打穿游戏,走入另一扇门,并希望门后面是自己想要回去的世界。

  --当然,这个创意并不新鲜。至尊宝举着小铁盒振臂高呼:“般若波罗蜜”,还不就是一遍一遍地穿了再穿。不过至尊宝并没回到他起初想要回到的那一刻。他在狂奔的路上遇到一个白衣姑娘,并在那里停了下来。然而李献计是个执著人,他不肯停下来,也因惯性而无法停下来。当然,观者都猜到他最终会见到王倩的--在巴赫的《G大调大提琴组曲第一号序曲》中,一切显得平静欢喜,时光旅人李献计在落日的橙色光辉中见到了他苦苦寻找的“初次见面的王倩”。但是此际汹涌的时光已经把他变成了老人。大提琴中那缕阴险地埋伏着的、宿命似的悲剧感,此际豁然开朗。

  三

  《李献计历险记》是一部极度随性、且私人情绪化的短片,是某失恋宅男的南柯一梦,充满**后的喃喃自语。它跳脱的画面和简洁的图像,准确地再现了曾在大部分人心底出现的幻觉,精准的音乐、透亮明澈的思绪和语言,则与画面配合得无比默契,如虎添翼一般令这个故事更有直达人心的力量。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在我看来,那个世界应当是这样的:有一个永远处于充足日照之下的汪洋,时而恣肆时而安宁,泛浮碎金般波光,其潋滟如情人眼,其狂暴如河东狮;在无比浩大的天空与海洋之间,漂浮的是无数厚重的、轻薄的、弯曲的、绮靡的、危险的、摇摇欲坠的、轻如鸿毛重若泰山的臆想、意想、意象、异乡、异香……

  《李献计历险记》的作者,领我们去看的就是他的世界,他的海,他的狂想。

  如此迷人的汪洋,如此迷人的狂想。迷离惝恍、如梦乍回。

  当然,它如此受追捧的原因,我认为是国人对“体制”之外、“规矩”之外的东西特别有兴趣,且绝不吝溢美之辞,有些拥护者甚至振臂高呼,称应该把《李献计历险记》拿到星条国去参加奥斯卡--说实话,《李献计历险记》是个好同志,不过没好到“那个程度”。三年不见女人,见了老母猪都觉得是双眼皮的。当然,李献计当然不是老母猪!跟“虹猫蓝兔”、“麋鹿王”一比,他简直算是天仙了。

  既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么是否可以说“内心深处的才是全人类的”?

  有些电影,就像是夜莺把自己的胸口抵在刺上、用心血造就的玫瑰花;也有些造电影的人舍不得自个儿的血,于是用心琢磨工艺,制出一朵绢花,看客也能欣赏赞叹其艺之精。然而,如今在咱这儿的情况常常是--“靠!拿番茄酱往大白布上一抹就拿来糊弄我们,你当我们2啊?!”

  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大伙猛地见到一朵心血滋养出的野百合,会觉得它那样楚楚动人。
(www.taiks.com)

  四

  在看到了《李献计历险记》,多年之前那个奇异的春梦得到了解答:或许梦境是现实,现实是梦境,而那少年、老人和我,都是不自知的差时症患者。


  李献计历险记影评(二)

  两个电影都是在godsend的推荐下看的。李献计历险记还看了多次,而秒速五厘米则是断断续续看完的,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前者印象深刻,而对于后者则很难激起打开再看的欲望。

  李献计历险记的故事几近荒唐。一个有差时症的男孩子为了和分手的女友复合,结果疯狂地打一款游戏,以期回到过去。他卖肾请来了日本的游戏高手,为了能筹钱买到禁药同本·拉登死磕,过程中还救了美国总统的女儿。不过这些荒唐的东西在鄙人有一个严肃的内核,就是这个李献计同志对于感情的一种近乎洁癖的执着。

  在很多理性的人看来,李献计的行为无异于一个疯子,至少是极端幼稚。他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而浪费自己的生命,不断地消耗着自己的青春和岁月。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疯子却能够打动很多人,为什么?因为我们也曾经“李献计”过。片中的李献计应该是很多男孩子曾经梦想过的,甚至是很多男孩子现在正在做的吧,只不过他们的方式各有各的差异罢了。当然,我在这里不是想对那些理性的人表达什么不满,毕竟自宗教改革之后,理性的光辉早已开始照耀着我们的世界,如果没有理性,我们很有可能成为一群如同浪潮里的学生那样的疯子。

  很多人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说给自己感触最深的是这句话:其实就是为了自己能从分手后的世界顺利逃走。鄙人没有经历过恋爱,当然也就不知道分手是什么感觉,但是我想我能够理解那种痛苦的程度。很多人成功地走了出来,无论是用什么方式,而李献计这种方式虽显的极端,但是也不失为一种方式,只不过在很多理性的人眼中,这种方式有点丢人和幼稚罢了。不过对于我来说,影片中给我触动最深的可能是王倩唯一和李献计对话的那段。李献计吃掉了那个商品C,然后在海边和王倩相遇。虽然王倩苦苦相劝,但是李献计仍旧“执迷不悟”,表面上总是显示出一种无所谓的样子,似乎李献计这一切和王倩毫无关系一样。我想很多男孩子可能都有这种经历吧,在女孩子面前,有些时候即使心里很难受,心如刀割,但是仍旧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好像这种儿女情长只属于那些无病呻吟的小布尔乔亚们,是为我们这些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钢铁战士所不齿的。看到这里,我虽然没有像一个小布尔乔亚一样流下眼泪,但是我仍旧若有所思。

  整个动画片的风格偏向于美国的动画片,我想看过《黑客帝国》的动画片的人对这部动画片的风格不会陌生的。影片最后,李献计虽然想明白了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这个道理,但是生活的惯性仍旧让他继续着自己的游戏,直到找到王倩的那一天。见到王倩之后,“即使最简单的对视,也能刺痛李献计坚硬神经的最深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那些坠入情网的,还是想走入围城的,抑或那些爱情上的犬儒主义者们,应该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和李献计一样能够刺痛我们神经的画面吧,即使这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说实话,秒速5厘米我有些没看看懂,尤其是第三部分。在我眼中,影片中除了唯美的画面之外,我很难再找出吸引我的地方,何况我对于美的反应总是有些迟钝。对于这个电影,我实在是找不出什么说的。


  李献计历险记影评(三)

  在2009年底,本人再次经历一段低落期,身边的好友都十分不解,这也正常,因为我这个人就这样无常变化,谁也不知我内心的转变,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正在这时,知道了一个叫《李献计历险记》的动画,随手一点,尽然发现自己原来是这样的傻。傻傻地低落,傻傻的哭泣,唯独剩下的是傻傻的自己。不知道这个自己还能走多远,应该还有很长的旅途,只是我却在这里原地停歇这么久,连我自己都该扇自己一巴掌。

  故事的编排很有意思。前面一些情节,唯独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点影子,作者将其放大化,将其神秘化,就是为了给出一个调调,他有问题,他是个受伤的人,他也是个神秘的人。给看客这种好奇心的设定后,后面就像剥洋葱皮一样,一层层拨开,直至最后,我们发现原来这只是作者在“李献计”挖掘的一段痛苦经历,而这段经历却加上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这点明显另一个wanted电影),放大这段历程,使得看客在欣赏大片之余还得到了一点感动,也抒发憋屈在众人心中那些不敢说的话。也许,这片就是一个发愤史,也许,这片就是作者对生活的一些唠叨话。不管怎么说,这片的效果确实能得到这段年龄群体的欢迎和厚待,也给在生活中迷途的青年一点指引。这些只是在我接受这“心理治疗”时候所抒发的感悟。

  这片我也向一些年纪比我大的80后早期人员和70后人士提过,部分人看过后给我的反应是不懂,还有一部分人给我的反应的有些熟悉,而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唠唠叨叨地侃侃而谈。这里我想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不需要在一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痕迹,找到感情的抒发点,找到发泄的关键词,因为我们都太浮躁了。这个片子就是个浮躁的作品,拿给我们这些浮躁的人开看,有共鸣,有不解,有思考,有沉思,只是我们都用错了地方,因为这个不是神作,也不需要在此身上花下太多的思考。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自己,为什么在这片中能看到浮躁的自己?

  片中的“李献计”只是找到一个目标而去奋斗,到头来才发现,他为了这个错误的目标奋斗了一生。或许,这样的结果能让他有一丝舒坦,给余下的人生抹去这样的遗憾。但是,他所交换的代价实在太大,他所使用的时间也太长,只是一扇门,只是一扇能看透心理的窗口,只是寻找能打开那时记忆的钥匙,非要用这样的代价去换得,值得吗?

  这点同样适用于我们。我们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顾及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内心体验,却放弃了更多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的目标迷失,我们难以在社会中找到真正的自己,我们厌倦在这浮躁的社会中生活,我们没有一刻喘息的空间。那些过去美好的记忆却沉淀在记忆的最深处,而那里也是我们最难抓取的地方。或许,正是因为要抓取这个东西,我们错过了身边很多的机会,浪费了众多能在自己身上发展的机会,最后,仅仅只剩下最后这点个人满足,而我们还在沾沾自喜地笑着。或许,这就叫做迷茫吧!

  片中还有一些调侃的地方,特别是那段改版“康熙来了”,还有那一年半的经历,处处有发泄人们心中愤慨的影子。(m.taiks.com)我相信这是一次发泄,而不是一次噱头。这是第一次给中国原创动漫写感想,如有过激之处,可以提出,我会虚心采纳。

  最后,我说想说的是,这部和《打,打个大西瓜》,我更喜欢《打》,至少他很直白、很直接表露出作者想抒发的东西,而不像这部用凌乱的平凑拼出这个凌乱的我们。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