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诗词|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过完十一长假,就迎来了寒露节气,今年也过去三分之二了。每当此时,都会令人感慨时光流逝。 一片片黄叶飘落,一丝丝感伤萦绕;一阵阵冷风入怀,一行行大雁远去,一年年岁月跑掉…… 寒露之后,雨季的喧嚣归于宁静,烈日的火热归于萧瑟,露寒而冷,草木零落,众物蛰伏,看似一切都变得垂败; 但寒露时节的秋色,有着水墨画的意蕴,碧云蓝天,梧桐落黄,秋菊飘香,鸿雁南迁,层林尽染,衰草连天,斑驳的秋色如诗如画。 让我们一同在深秋里,品读有关寒露的诗词吧! 01. 寒露时节,深秋的气息越来越浓,一滴寒露,点点叶黄,将人间染成清秋。那碧云、黄叶、绿波、翠烟、红日,色彩斑斓,层次分明,而天、地、山、水又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苏幕遮·怀旧》(节选) 【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天空青碧瓦蓝,偶有流云游过,地面上铺满了金色的落叶,远望,水波倒映着天地的青黄,水气清寒,山峰苍翠,雾霭氤氲; 斜阳照着远山,被斜阳晕染的天色接住了水色。只有那些萋萋芳草,无所顾忌地延伸到了斜阳之外的远方,连斜阳的余晖都照射不到了。 02. 元稹的二十四节气诗,包含了古代的气候知识,寒露节气到来,寒露出现的时候,你会忽然发现,时间流淌得真快,又到了一年秋天的尾巴了。 古人总结了寒露节气的物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寒露至,金菊开放,大雁南归,万物在这一节气呈现出新的景象,描写出了节气的物候变化。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 “鸿雁来宾”,指鸿雁大举南迁; “雀入大水为蛤”,指雀鸟进入海中变成蛤蜊(深秋天寒,很多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水里出现大量蛤蜊,贝壳条纹和鸟的很相似,便以为它们是鸟变成的); “菊始黄华”,是说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诗中把这三件事都写到了。 03. 清露初寒,草木褪去了葱茏,凉风一动,万物凋零,一派萧索,自此,秋天从凉爽变成寒冷,冬天正在来的路上。寒露,秋深露重请添衣。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秋日池上,凉风习习,凄冷的寒露凝结,带来了些许寒意,兰花凋零,荷花衰破,一片寥落景象。 秋池之上,沙鹤独自栖息在沙地上,两只飞舞的萤火虫照映在水面。酒意初醒,入眼处都是一片衰败的景象,只觉梦醒秋凉。 04. 由初秋到深秋,一晃眼间,凉气已沉沉递进,蓦然回首,已是寒渡千山,深秋,天气清肃,反而使得身心从浮躁进入沉静,寻求一时,哪怕片刻的安宁! 《斋心》 【唐·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山泉流淌,石壁上覆满了各种藤蔓,以另一种绿色装点突兀的山崖,紫葛蔓和黄花,在寒露中更显柔美。 在山野中的人,早上吸食花上的露水,晚上睡在高岗松树下。山水虽然寂寥,但是和晚秋的日月同在,躺在山顶,那种美好和自然融为一起的感觉,很是逍遥。 我们不能有王昌龄《斋心》的环境,但我们总做得到独处一室,安静入座,深层次思考自己的内心,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斋心,应该求的是灵魂不再放任飘零吧! 05. 梧桐叶,露初团,清光满,素彩寒。露珠常附着在离地面较近的草木上,日出后,温度升高,露就会蒸发得无影无踪了。天亮露水难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夜晚相聚,天明,各奔东西。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萧索稀疏的桐叶上, 凝结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清冷的月光照在上面,露珠里透出闪亮的光芒,寒风飘摇,露珠摇摇欲坠,夜色凉寒,是不是秋天要结束了? 莫嫌我一再的观看,天亮后这些美好的事物就难以再聚到一起了。 06. 所有忍不住的关心,都是因为太在乎。总有些爱,藏在那些笨拙的叮咛里,却足以暖慰这一场渐寒的秋季。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在庭院散步,一阵风来,丝丝生冷,马上夹紧了衣衫。想到了远方的朋友,不知他是否有加衣,不知有没有好好保重自己呢? “天寒露重,请君添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