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散文 > 散文随笔 >

散文随笔

昨日回忆,今日的鼓励

散文随笔2023-06-29202举报/反馈

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此时此刻,作为一名医疗战线的老兵,我情不自禁想起了2003年为抗击SARS病毒,在故城县“小汤山”战斗的日子。

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似张牙舞爪的恶魔,夹杂着血腥的狂风,刹那间席卷了神州大地,似乎比现在的新冠病毒还要凶恶、嚣张!观察、隔离、上报、治疗······河北省故城县医院一系列“抗非”举措,似一条一丝不紊的链条,紧张而有序地运转着。

我就是在那样一个严峻时刻,毅然向领导递交了《请战书》,要求到疫情最危险的地方去,并主动要求担当给病人气管插管的“极度危险”任务,荣幸,我的要求得到领导的批准。

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以“故城县小汤山”命名的故城县抗击非典医院,位于郑口镇葛村以北,距离市区约六公里。

医院的旧址原为一养牛场,垃圾遍地。要从这建立一所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医院,其难度可谓“难于上青天”!从5月3日选址到5月16日开诊,仅13天的时间,一所占地4010(píng)米,业务用房38间,能容纳30个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就建成了,而且通风条件、隔离设施、医用器具全部达标。

5月16日,医疗小分队开赴前线,急诊科主任韩玉贞,护士长崔留赞临危受命,担任总指挥,率领从急诊科、内5科、中医科、内一科,内三科、内二科、放射科、检验科、药房、供应室、手术室紧急抽调的60名医护人员,进驻“故城县小汤山医院”。立足未稳,尚未安顿妥当,便接到上级通知,要迎接省市检查。当夜0时,韩主任颁布紧急集合令,现场点兵。所有人员均动手铺设地板革,医疗器械物品按患者临床的高标准重新摆置,一直干到凌晨4点,才圆满完成任务。那时,20多岁的小伙子都累得瘫坐于地!何况年长体弱、弱不禁风的女同志?由于水土不服,有的同志开始腹泻,好几位语音嘶哑,说不出话。但欣慰的是,我们的心血和劳动没有白费,最终,通过了省技术组的考核验收,领导说:“你们建的医院符合传染病防护流程,完全达标,不愧为‘故城的小汤山’!”

5月20日,我们收治到第一位病人------王小琳。整个医院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从穿戴隔离衣到完成病人的诊疗,其过程繁琐而又艰辛。我们每天除少吃饭、不喝水,均需穿三层防护服、带三个帽子、两个12层面纱口罩和三层手套,戴上防护眼镜、穿上高腰靴,然后在狭小的空间里去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困难真是难以言表。闷热的房间,有效氧的缺失,严严实实的隔离服,让人颇有窒息之感。男护士刘国飞曾多次呼吸困难晕倒在地。同志们每每完成一项任务后大都喘粗气,大汗淋漓,心跳加速!一个班次下来,内衣都能拧出汗水。那段日子里,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擦肩而过,所以,防护和操作必须严格按规定办,每个班都是高度紧张、全副武装。

我带领的后勤小组成员有杨士刚、孙海波、于邦杰。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化学药品的配置和查验进入隔离病房人员的穿戴防护装置,还负责隔离衣的消毒浸泡。人手少,劳动强度大,三班倒,睡眠极难充足,每天清晨要配置不同浓度的过氧乙酸供全院使用,稍不小心,手就会被强酸烧灼。有人时常强睁双目,打哈欠,嗅着刺鼻的过氧乙酸味,紧张而精确地操作着,还要随时为进出隔离病房的人员打理行装,把各种与病人接触的物品迅速消毒。手提几十斤重的消毒水桶,穿梭在洗衣服供应室之间,日以继夜,不辞劳苦。

隔离病房的位置正好与手术室相反,从里到外依次是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我们在最后一区工作,虽说辛苦,但我们不直接接触患者,危险系数是不能与进入病房的医生、护士相提并论的,他们才是无畏的勇士、战斗前沿的英雄!

特殊时期的特殊病房,无疑是严密封锁和极度控制的。隔离病房除了主要通道,还有一道通向公路的门,“铁将军”(锁)在此,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但病人每天面对穿戴特殊的“太空人”,缺乏足够的感情交流,往往表现出特殊心态:紧张,烦躁,恐惧,甚至不配合治疗。从京返乡的魏建勇5月25日趁人不注意翻墙“越狱”,为防止疫情扩散,医务人员骑车从4公里外,不顾零距离接触,将其追回。某患者对强制隔离不理解,吵闹,告状。窗外不时传来他家属阵阵愤怒的质问声、哭闹声、气急败坏的叫骂声。节连斌因与“非典”疑似病人同处一节车厢,返乡时体温高,肺部有阴影而被“捉进”病房,其家属极为不满,多次到“小汤山”吵闹,并去省指挥部“告状”!如此诸多疑难问题,如何把握尺度,同样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在探索中前进,在艰难中协和,圆满而又妥帖地解决了一件件棘手难办的问题,这不仅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同样也增长了才能。

“小汤山”的发热门诊是前沿战场,而隔离病房就是阵地,对每一位发热患者,领导及群众都极为关注。指挥部的电话此起彼伏,响声不断。县防非典指挥部、卫生局、防疫站、乡镇、卫生院的电话更是频频铃声大作,每天上级指令不下十几条,每日病房内患者的思想动态和病情变化要随时上报。尤其危重病人入院,各级电话多达百余。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如发现一例“非典”,将意味着是一个重大疫情的出现,别说省市县领导,北京都会关注!就像现在一样,如果故城县出现了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大家是不是要极度关注!?因此,在那7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整日高度紧张着,“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同志们先后病倒,但为了避免传染,大家始终坚守着这块阵地,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民群众,大家不计报酬,任劳任怨,无一人提前退出战场!多少个艰难困苦的昼夜,多少次危机风险,多少个焦虑难熬的夜晚,刻骨铭心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如今想来,那段岁月真是我人生最自豪、骄傲的时光啊!。

值得欣慰的是,收治的45个发热患者,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全部康复出院。

随着非典疫情逐步“解冻”,我们也按计划分期分批从“小汤山”撤离。后来在“小汤山抗击非典胜利大会”上,医院曹书记给予“小汤山”医务人员高度评价,他说,你们圆满完成了抗非任务,打赢了这场战斗!老百姓感谢你们,祖国不会忘记你们!

17年过去了,我们难忘“故城小汤山”的一草一木,更难忘那惊心动魄的时光,难忘同事之间胜似亲兄妹的情感。值此国家再次罹患时刻,心潮澎湃,愿以此文与战斗在抗击新冠病毒前沿的医护弟兄姊妹们共勉,祝你们“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老兵杨志华,盼你高歌凯旋!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