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散文 > 散文摘抄 >

散文摘抄

思念奶奶的文章(精选12篇)

散文摘抄2022-12-1890举报/反馈

思念奶奶的文章(精选12篇)

舌尖上的乡愁

文/韩蓉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句经典台词:“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那一道道的家乡美味,是游子们恋恋不忘的味道,是一缕缕的乡愁。而对四面环江的岛城游子来说,最难忘却的怕是江鲜美味河豚了吧。

自古以来河豚就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的美味,宋人周承勋《食河豚》一诗中说:“河魨本是当年物,尚带西子胸前酥。春江摇摇波面暖,蒌蒿蒙茸芦笋短……我生有命悬乎天,饱死终胜饥垂涎”;无巧不成书的是清人王文治亦有一首《食河豚》:“河豚二月味尤美,购价不惜千金昂。吾家大江匝西北,楚天下注波扬扬……”而苏东坡也感慨道:“值那一死”。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发现,河豚古人就喜食用,只是因为河豚有毒,才让这道美味没能普及,不为大众接受。而我的家乡扬中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水域众多,先民多是渔民,对河豚更是情有独钟。扬中人把这道江鲜美味做到了极致,现在只要提到扬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哦,吃河豚的地方。每一年“春风又临江南岸,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时候”,很多外地的客人就会慕名来到扬中品味这人间致鲜。

河豚虽然味美,却是有毒的。勇敢智慧的扬中先民们用生命的代价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在剧毒与美食之间找寻到了一个平衡点,让河豚这道美味名正言顺地出现在各大餐馆的餐桌上,这对广大饕餮者而言是一大幸事,一大盛事。扬中河豚味佳天下,绝不是浪得虚名。扬中有为数众多的河豚烹饪大师,他们对河豚烹饪极为执着。无论是一次次以身试毒,有着神农氏尝百草精神的周长顺大师,讲究 “有味使其出,无味使其入”,对河豚文化有着深刻研究的孔庆璞大师,还是从17岁就开始烹饪河豚,有着40年厨龄的蒋开和大师,一次次获得“河豚厨王”称号的仪禾厨师们……他们都用心演绎着河豚烹饪技艺,让河豚美食真正名扬中外。

好酒也怕巷子深。扬中河豚烧得再好,如果不宣传,又怎能让外地客户知晓。扬中烹饪协会联合多方力量从2004年开始就举办“河豚美食文化节”,政府牵头,文化唱戏,一届届的美食文化节让扬中这个世外小岛成为“中国河豚文化之乡”。从第1届到今年的第14届,这其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苦累,我不得而知,但从一本本书中可以想见其中的艰辛,《江鲜飘香》《美味杀手》《芳菲河豚岛》《清水河豚扬中情》《美丽扬中》《扬中二十一味》等每一本书或用文字,或用图片,或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扬中美食文化和岛城日新月异的变化。

河豚是扬中人难以忘记的美味。我的姑姑年少时候就去了上海,家乡的河豚烧竹笋是她最惦念的美味。据说,这和奶奶有关。奶奶是一位烧河豚的高手,但是那时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很难买得起河豚烧给孩子们吃。姑姑长到15岁的年纪还没有尝过奶奶烧的河豚。就在姑姑16岁那年,姑姑决定和一帮女孩离开家乡去大上海闯一闯。奶奶百般舍不得,却敌不过姑姑离去的决心。那一年,奶奶破天荒地买了河豚,挖了家里竹园里的竹笋给姑姑做了一盘河豚烧竹笋,姑姑吃着吃着就哭了,奶奶也哭了。姑姑去了大上海后,非常努力,不仅找到了工作,还嫁到了上海,成了一个上海人。因为工作和孩子的牵绊,姑姑很难得回来。但是,只要姑姑回来,奶奶总会做一顿河豚给姑姑品尝。岁月荏苒,光阴似箭,奶奶已经去世很多年了,如今80高龄的姑姑只要回扬,家里人依然会烹饪河豚给姑姑吃。只是,无论如何,姑姑都觉得没有奶奶当年烧的好吃。

“自古达人轻富贵,例缘乡味忆还乡。”不管走多远,不管走多久,河豚都是扬中人无法忘却的乡味,依依不舍的乡愁。

我的奶奶

文/午夜星空

我的奶奶

奶奶是地道的旧社会农村妇女,她长得娇小可人,是我爷爷从我们家乡较远的山上娶来的媳妇。爷爷很疼爱我那聪慧睿智的奶奶。奶奶是妯娌三个里面最为优秀的一个,也是最得曾祖母喜欢的一个。奶奶虽然没有念过一天的书,但是,她真的是知书达理,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合情合理,让人心服口服。

她用她的聪慧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做得圆满,不让留下任何遗憾。就是用少得可怜的口粮做饭,她也能做得美味,让爸爸、叔叔们吃得很满意。那个年代,人们都在挨饿,当我爸爸饿得蹲在墙角发晕的时候,奶奶就用胡萝卜熬成汤来给爸爸喝。由于饥饿,爸爸的头发大量脱落,而身体也很不好。一度得了肾炎,奶奶非常担心,她总是精心地照顾着爸爸,用全部的爱来换取爸爸的健康。皇天不负有心人,爸爸在病倒了好几次后,竟然也渐渐好起来了,他又去上学了。奶奶一共生了一个五个儿子,爸爸是奶奶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奶奶的骄傲。爸爸给她带来荣耀的同时,也让她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苦心。爸爸学习很好,总是考第一名,小时候因为身体的原因,总不能经常地去学校,就是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半个学期都没有上学,在考试中他还是考上了县一中,这让奶奶无比自豪,认定爸爸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奶奶用她全部的心血喂养五个儿子和她的婆婆——我的曾祖母。那时候,爷爷去外面当工人,家里全部的事情都由裹了一半小脚的奶奶料理。说她裹了一半小脚,是因为,她和她的姐妹们正裹着,突然听说比较开放的乡村地方,娶媳妇可以是不用裹脚的,这个消息可把她们乐坏了。再加上,奶奶从小就比别人聪明,她把她的聪明用在各个地方,她不是身材瘦小吗?她就在裹脚的时候轻轻一缠,看着裹着脚,其实也没怎么裹,只是不能自由发育,也仅仅是限制了她双脚的自由发育而已。所以,奶奶的脚并不小,就她瘦弱的身体来说,一点也不小。这样,她什么农活都能干,上山下河湾,家里家外没有一样不是她自己干的。我的曾家母活了九十三岁,都是由奶奶一手服侍的。曾祖母是原来的大家闺秀,什么事情都很讲究,就算是处于穷苦的岁月中,她的那些习惯也无法改变。用现在的话说,她是个素食主义者,半点荤腥气都不容有。每次奶奶先把锅洗得干干净净,给曾祖母做饭,有什么好菜和白面都给她做,然后再给全家人做杂粮饭吃。那个年代,就是杂粮饭也不是天天都有,动辄就要挖野菜充饥。奶奶自己好像总是饱着,我几乎没见过她端起碗来吃饭。做好饭了,她就赶紧招呼爷爷爸爸们吃,她自己就收拾,等大家都吃完了,早就什么也不剩了,她就铲锅,吃点锅边上铲的锅巴就可以了。之后又去地里干活。奶奶身材那么瘦小,真不知道她的体内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能量!

奶奶在旧社会什么活计都做过,当然,她自己也什么都会做。尤其是缝纫针线活,做的衣服比谁做的都好看,她给自己和孩子们做的衣服都很合身。给别人裁的衣样、剪的鞋样多得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了。谁来让她帮忙,她都高高兴兴地给人家做,在邻里之间有很高很好的声誉。尤其在与人交往上面,宁愿自己吃亏,从不让别人不高兴。我就不明白,她怎么能那么理解别人呢?左邻右舍、甚至是半个村子的女人都喜欢和奶奶交往,有什么话,总是说给奶奶听,她们对奶奶的信任超越了她们自己的亲人。时光荏苒,奶奶如今也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人了,自从去年爷爷过世以后,她就更加沉默了。经常默默地注视着爷爷坐过的椅子发呆。相伴六十二年的老伴说走就走了,让老人怎样度过剩下的光阴呢?突然觉得现实真的很残酷,残酷得让你的心麻木。

虽然,我还是会常常回去看望奶奶,可是,奶奶对我的思念依旧很深很深。我是她的长孙女,从小对我非常宠爱。当我出生的时候,奶奶只有五十岁,在农村人看来,她还正健壮呢,非常高兴有了我这么个孙女。别人都喜欢要男孩子,但是奶奶没有,她没有说一句嫌弃我的话,为此妈妈都很欣慰呢,那时候的婆婆对儿媳都是很严厉的,但是,奶奶对妈妈很宽厚,把妈妈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也许是奶奶自己一生都没有生过女孩的原因吧,反正她对同样聪明能干的妈妈很好。妈妈也和奶奶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她们朴素的心里共同想的是父亲——她们最亲的人!

现在,我每次回家看望奶奶,奶奶都舍不得让我走,眼巴巴地看着我。前两天我去看望奶奶的时候,奶奶一个人坐在炕头,我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在思索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心里一下子就被悲伤笼罩,尽量装出一副自然高兴的表情,陪着奶奶说了许多许多的话,回忆了之前的许多事情。终于,又要走了,我都不忍心说出来,但是,我必须得走了。奶奶她要送我,我当然不让她送了。她就说其实她是想在巷堂口转一会儿,她一个人一整天一整天的过日子也心急。我就陪她慢慢走到巷堂口,找了个小小的水泥墩,铺上她拿的小垫子,放下拐棍,缓缓地坐在了水泥墩上面。奶奶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我还想给奶奶说一些让她注意身体、早点回家去之类的话,但是,我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喉咙也像哽着鱼刺,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我还害怕再多待一分钟,眼泪一定就都流出来了。只好匆匆离去,那一刻,我真的好想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我都能感觉到奶奶投在我身上热切的目光。现实为什么会如此残酷,我为什么不能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呢?奶奶的晚年,多么需要有她心爱的孙女陪伴啊!我为做不到这些而痛恨自己。只有爸爸,每天晚上都在陪伴奶奶,也只有爸爸做到了孝义!我有的只是惭愧!

2013年3月19日

童心是金

文/刘希

这段时间,每次晚饭后在小区里锻炼,我都会碰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和一个十岁大点的小男孩玩得起劲。有时候是拼图比赛,有时候是玩跳跳棋,我心里纳闷,这孩子难道真找不到人玩了吗?不让奶奶好好休息,典型的不孝,这孩子的父母干啥去了?

那天我刚经过,就听见小男孩爽朗的笑声:“哈哈,我赢啦!”然后就听见老奶奶不依不挠的声音:“不行,不行,再来一盘,我一定要赢你!”撒娇的声音完全像个耍赖的小女孩。我不由得回转身凑上前去,想看个究竟。

她们正在玩拼图,这一盘,老奶奶手脚特麻利,很快就赢了小男孩,她也学着小男孩的样子,举起两个手指头,站起来摆了一个POSE:“耶,我赢啦!”看着她那么得意,小男孩却不恼,称赞道:“奶奶,您真厉害,我又输给您了。”老人大言不惭地回答:“那是当然,我吃的盐可比你吃的饭还多,哪能输给你这毛头小子?”

趁奶奶去小卖部的当儿,我好奇地问:“小朋友,这是你教奶奶的吗?真棒!”小男孩却撇了撇嘴说:“哪能轮到我教奶奶,她会的东西可多啦?拼图、折纸、玩泡泡糖,可比我厉害多了,对了,告诉你,你可别告诉别人,”他附在我耳边小声地说:“我奶奶,比我还爱玩,前些日子,我爸买了一个平板电脑给我,里面有好多游戏,奶奶还抢着跟我玩。”

小男孩眉飞色舞地跟我描述老奶奶着迷的情形:“那天晚上九点多,我都要睡了,可奶奶硬要我教她玩愤怒的小鸟,听我妈说她玩到十二点才睡呢。”他痴痴地笑着,看得出来,又羡慕又钦佩。

这时,一对夫妇走了过来,冲孩子问:“奶奶呢?”孩子指了指小卖部。我讨好地夸奖:“老人真有趣。”夫妻俩不好意思地笑了,女人告诉我:“老人特爱玩,她爱吃零食,爱玩小游戏,你说好笑不好笑,她还特爱看小人书呢,床头堆了这么厚一摞小人书。”

正说着,老奶奶举着几支棉花糖快步走了过来。她看到我们,笑得很开心。老人一人发一根,发完后还剩两支,她毫不客气地在每支上都咬了一口,然后对孙子说:“这下,看你还跟我争不争!”说完哈哈大笑。

我们被老人调皮的样子逗笑了。我问老人:您多大岁数了,老人咧着嘴笑着说,保密,小男孩凑到我耳边说,奶奶今天78,看不出来吧!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老人之所以这么年轻而健康,完全是因为自己有颗不老的童心。

童心是金,童心是青春不老药,是快乐与幸福的源泉,有童心的生命不会老去,有童心的人永远年轻。

当我想你的时候

文/童语

题记:此刻我正懒懒地躺在宿舍的床上,听着汪峰的“当我想你的时候”,整理一下残乱的文字。正如歌词:至少有十年我不曾流泪,至少有十首歌给我安慰。可现在我会莫名地哭泣,当我想你的时候。生命就像是一场告别,从起点对一切说再见……

唱的真好。

家也是如此,一个字道尽了千言万语,说不出的情愁别绪。

又是一年春节时,该归乡了。

这是我收拾行李后的唯一心愿。

匆匆地向“末日”告别,2013又如约而至,也把23岁的我狠狠的甩在身后。24岁,是被归于属于成熟的年纪,岁月年轮的不断向前,似乎牵扯了离人的根。

到了学校放假,别无他事的时候,我就会主动地把自己和整个城市分开。这里的喧嚣、热闹、工整以及散发着臭熏熏的金色物都与我不相往来。老家屋舍的红墙、绿遍视野的庄稼和风;满脸堆笑好客的乡里人,儿时穿裆玩耍的伙伴,比这“秩序井然”的城市,强一万倍!

一个月,说长也不长,短也不短,但是家的味道越来越让我牵挂。这些天,一个四户人家的村庄,只有我和奶奶在家。不过,自然快乐,日子总希望能再慢一点。

农历初八,是启程回南京的日子。一直慵懒地享受着回来近一个月的春节时光,有些许畅快,也有即将离去的不舍。

今年家里在县城添了新房,是件高兴的事儿,前提是抛下高昂的房价的话。手续办完,父母瞬间变得焦虑开来,分分秒秒都在想着挣钱那点事,过年都没有回来。爸说,今年过年你一个人回去,我们再忙乎些。

随便。本来准备怄气的说,挣钱挣疯了,过年都不回去。爸的一句话,堵上了我的嘴。默默的点点头,因为我理解。

我一个人也得回去,因为我知道家中的奶奶在家等我。

2000年,千禧之年龙年。某一天,母亲“狠心”的向奶奶房里甩下钥匙,头也不回的也进城务工了。奶奶一路抱怨的来到我们家,操持着家务和不争气的两个孙子。如今已经13年过去,奶奶容颜渐老,可85岁的年纪思维逻辑,处事行为胜过我一个教育制度下的我,公认的优秀大学生。每顿饭前,老人家就会给我详述这一年村子里的鸡毛蒜皮的“大事”。说是大事,至少在她看来。一字一顿,铿锵有力,既不结巴又不重复,调理十清晰。

我经常被她说故事的清醒和可爱所感染,饭碗端着嘴边一动不动。

此外,奶奶的干净是出了名的,这点村上人都夸。实话,我的床铺比起奶奶的温馨干净朴素的小屋,十分之一也许都不及。每每走亲戚,总是挑出她的蓝粗布外衣,灰蓝色的围裙,干净整洁,不带一丝“老油味”。还不停的问我,哪里有灰?冬天了还是两天一次洗澡,隔天就会有衣服、袜子、抹布、围裙洗。时常偷懒的我,总是喜欢把衣服一聚再聚,“一不小心”就被奶奶洗干净晾到衣架上。

奶奶一声不吭,可我已经是万备自责。

过年各种亲朋好友的吃饭和高中的饭局,不得不迟迟而归。可怜奶奶仍然不能上床休息,寒气逼人外加陋室的通风,仍然守着我归来。内心太多愧疚。无需谈是否感动,一想到此情此景,眼泪就成了主人,不自觉的漫溢出来。过年期间,奶奶怕我吃饭亏待到我,拼命的放油,结果自己血压高的180,自己却仍然泰然自若,还和一帮同年老人开着玩笑:哎,应该凑到200这个整数的。

瞧,这心态,年轻人都比不上。

除却我奶奶,家乡这种根的因素我时刻不能忘的。不得不说,再华丽的城市街景,也不如老家的炊烟袅袅,更让我觉得归属。春风不解风情,带来离别的伤痛,而这一切都被物质追求所牵绊,为遥不可知的明天榨取了今日珍贵的青春岁月。

期待明天更美好,屁话!明天是否美好,无需透支今日的成果。

县城的房子已经敲定,也许回来的机会越来越少,每次回来那种乡根的回忆越来越少,可就是越来越想抓住。24岁,年轻气胜,本不应该多情和感伤,可是每当踏上这块土地,连一点抵抗力都没有。最脆弱的地方莫属于对家乡的寻找。

大年三十上午十点,大哥开车,家里几人一同前去给爷爷烧纸,虽然素未蒙面,但是摸索着奶奶的记忆还是十分想念。大伯提醒我,每年回来都应该给爹烧点纸,不仅是祭奠,更要时刻记住自己的根在哪儿。

初九的南京,是该回南京的日子了。早上五点,天边连一丝银色都没有,漫无边际的笼罩着不明朗的黑。这么早,让奶奶也跟着起,一锅小煎饼吃得我满嘴是油,心里也是油滋滋的。侄儿还在床头打呼噜,小东西这么小就学着大人样。“二爷走了,你好好睡吧”。

“嗯”,撂下一句话,竟真的就睡了。懒猪。

说实在的,放心不下的仍然是85的奶奶。她每次都会说我的寿享有部分是你的爹爹给予的。接着暗黄色的脸上现出一丝悲哀。

奶奶总是唠叨着:来家高兴,走的时候小庄就剩下孤零零的我一个人了。的确,今年我格外责怪父母的“狠心”,挂着许多言不由衷的理由不回家过年,弟弟也不情愿一块儿过。所以,今年的春节显得格外冷清和孤独。

大年三十的晚上,看着热闹的春晚发了一条微博:“万众欢腾时,我一个人过。”

回家的日子,总是数着过的,就像埋头静静观赏夏天清晨嫩叶尖上的露水,那一瞬间的美好,珍贵弥足。想起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上述的文字是我坐车来南京,在手机记事本上敲下的文字。六点的街道,时停时有的雨水漫不经心地打在近在咫尺的车窗上,我坐在里面,码上这些文字的时候,鼻子已经发酸……,因为当我想起你的时候。

等到老房子拆迁,住上新房。回家的次数会越来越少,终究让我眷恋的家乡一草一木也将变得越来越模糊。

我意识到这是现实,却想不到这现实的脚步来的这么快。

二月里的旧风俗

文/沈长洪

一场春雨过后,风中已经满是春天的气息。像往常一样,奶奶会乐滋滋地掰着指头细细算起日子:“马上二月二了,该准备春耕的种子啦。” 每年的二月二,奶奶会变着花样做各种好吃的,但每一样都跟龙有关。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不仅要吃,还要带着全家去“剃龙头”。

奶奶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而弟弟那时还小,是最怕剃头的,还没进门,就已经哭得地动山摇。每次,奶奶都会抱着他哄了又哄,什么无理要求都答应,他才极不情愿地坐在奶奶怀里不动。弟弟剃完头,哭得满脸的眼泪、鼻涕,还沾满了碎头发,那副邋遢样子,经常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问奶奶为什么非要在二月二这天剃头。奶奶说,这是一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在这一天剃头,会让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看着门外排队的长龙,我想每个人心里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应该都是一样的吧。

爷爷在世的时候,每年这一天还会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就不会危害庄稼了。

奶奶说,二月二的讲究有很多,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起床前,要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当年听奶奶讲这些,我哈哈大笑,然后问她:“真的每次都要念?”奶奶严肃地说:“这是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马虎不得!”我有些狐疑地问她:“可我没听到你念啊。”奶奶说,她在心里念过了。

“二月二,龙抬头”表示春季来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而过“二月二”的习俗寄托的是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如今很多古老风俗在年轻人心里已经开始淡漠了,但奶奶却一直遵循着各种节日里的风俗习惯,因为里面有她生命里无法抹去的记忆和美好的愿望。如今又到了“二月二”,奶奶又开始兴奋地做着准备了,从她忙碌的身影里,我看到的是她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人之大者

文/马德

有一年暮春时节,天格外热,校园的四下里,奔窜着提前到来的暑气。

那天,课间操依旧是跑圈。两圈跑下来,学生们已是汗流满面,再跑步进入教室,急坐下来,更是大汗淋漓。

几乎所有的教室都开了电扇,轰隆隆的,响出一片清凉的阵势来。唯有一间教室,吊扇的翅膀安闲地垂着,不见动静。我有些纳闷,进去问学生,电扇坏了吗?学生们笑,朝我摇头。见此情状,我快步走向电扇的按钮,哪料,紧靠着按钮坐的一个男生突然站起来,有些慌乱地叉开自己的手,护在按钮上面,说:

“老师,这电扇不能开!”

他的口气斩钉截铁,不容分辩。

我的手,僵在半空,在尴尬中,难以进退。

这时候,他们班的班长,闪身出来,轻轻扯了一下我的衣袖,递给我一个眼神。之后,我随他走到教室外。

“老师,是这样的,”班长压低声音说,“我们班有一个女生,有一种怕冷的病,到现在还穿着毛衣毛裤呢。为了她,我们约定,我们班不开电扇。”

那天,是我值班。无意间瞥见了那间教室,遭逢了一场当时看来难以下台的尴尬,但我却欢欣了一个上午——为那么多颗善念萦绕的心。

冬日里,教室的前门,是糟糕的风口,因为有这般冷,学生们谁也不愿坐在那里。

我刚教书的那一年冬天,一个叫韩善平的男生,自作主张,单人独桌,坐在靠门的那个位置上。按规定,学生们每两周调换一次座位,其余的同学按部就班,都轮换过了,只有他,一直没有挪动过。

他是一个孤儿,跟着奶奶长大,长得瘦小单薄。我怕学生们欺负他,问原因,学生们都说,是他不愿意换。

但我总不放心。

有一次晚自习,我为韩善平解答问题,只站了一会儿,就感觉冷风顺着脚脖子往上钻。问题结束后,我问他,这儿冷吗。他说,冷。

那你为什么不和其他同学换换座位呢?我随即问。哪料他一笑,说,老师,冷是冷,但我习惯了。

习惯?哪有习惯冷的人呢!我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当即否定他。老师,真的,我真的习惯了。韩善平一脸的认真。老师,你不知道,我打小就在这个位置坐呢。

上小学的时候,同学们欺负我,把我赶到门口的位置,我和他们打了一架。回去后,奶奶揍了我一顿。奶奶说,没有村里的那些个大叔大婶的照顾,你能长这么大?百家饭还喂不热你的一颗心?一扇门,才有多大的风啊,冻不死人的!以后,你就给我坐在那里。

开始的时候,我很委屈,后来,长大点之后,我懂了奶奶的话,奶奶是教我做人呢。是的,自从奶奶揍了我之后,我就一直坐在教室的这个位置上。老师,我冷冷没事,别冻着大家就好。

韩善平和我说这番话的时候,始终微笑着,真切,挚诚,充满着感恩的暖意,他那颗像火炉一样的心,那一刻,正在他小小的身体里燃烧着。

什么才是一个孩子真正意义上的长大呢?我觉得,窜了个头,长了岁数,多了学识,还不完全算。只有他的心变宽了,变大了,能够放下自私和狭隘,想着去盛下别人,懂得去记挂着别人的冷暖了,一个孩子,才算真正意义上地长大了。

我之所以记下上面的这些学生,只是觉得,他们,就是人之大者。

送茶

文/周牧辰

大年初一早上,我一定要早起的,因为要去给家族里的长辈送茶,这是老家流传下来的一种敬老爱老的仪式。

长辈们都和我住一个村子,所以送起来也很方便。之前,是我哥送,他长大了些后,送早茶的任务,便转交到我手中,小孩子送,才显得可爱纯真。大了,难免就别别扭扭,对很多事不太有兴趣,会影响仪式的郑重性。

母亲比我起得更早,她已将早茶准备好了,放在一个塑料托盘里:三个卤制的带壳鸡蛋,放在一个红碗里,显得喜庆,再有就是刚沏好的大半杯茶(太满,怕洒了)。茶挺好,是父亲从外面买回来的,他自己舍不得喝,只买了一点,专门用于送茶。茶,被滚烫的热水冲泡后,显得碧绿、崭新,轻盈的“身姿”特别好看。

那时,乡下人大都是很穷的,拿不出什么好的,但心意一定要到。

按照辈分大小,我先去四奶奶家送茶。四奶奶命苦,丈夫早逝,是她一手将五个孩子抚养成人。生活的不易,让她变得很严肃,对人很少有笑脸。但对我还好,因为我那时读书成绩好,经常拿奖状回来,她就夸我,称呼我为“小先生”;还有就是她眼睛不好,穿针引线总要找我去帮忙。

我端着热气腾腾的鸡蛋和茶水,小心翼翼地走到四奶奶家门前,然后恭敬地说道:“四奶奶,新年好,我来给您送茶了!”

四奶奶知道我会来,所以早就在家里等了,她笑眯眯地拿走鸡蛋,喝了一口茶,说:“谢谢小先生了!”之后从围兜里摸出两包用红纸包起来的酥糖,放入盘中,作为“回礼”,不让我空手而归。

那酥糖,是我最喜欢吃的,平时买不到,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从四奶奶手中获得两包。我有多高兴呢?您可以想象。

去完了四奶奶家,我还要去大伯家,给大伯和大妈送早茶。同样,他们也准备好了“回礼”的物品,瓜子、花生或芝麻糖——也是我爱吃的。

送完茶后,便可以回家吃早饭了。不久,我的几个表哥,便会带着烟酒来我家,一来是拜年,二来是请父亲和大伯去他们家吃饭。娘亲舅大,在我们这里,初一早上外甥是一定得来舅舅家拜年的;农历新年的第一顿午饭,也一定得请舅舅们去吃。

我也会跟过去,带着礼物,给姑姑拜年。姑姑站在门口,见我们远远走过来,会高兴地点上一挂鞭炮,迎接娘家人的到来。

然后,后辈们忙着做饭,长辈们则打打牌,聊聊天。然后就是吃饭,敬酒。一年中难得能如此放松,长幼团聚,家族和满。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四奶奶、大伯都早已去世,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我也无法年年都回去过年,也过了给长辈送茶的年纪。正月初一,给长辈送早茶,请长辈去家中吃饭的习俗,也慢慢被一些同乡人淡忘,尤其是年轻一代。

有段时间,我也觉得忘了就忘了吧,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表现方式,那只是个仪式,可能是流于形式,没什么太大的现实意义,是否尊重长辈、敬老爱老,也不在乎那一天。但后来,我发现,它是有意义的,是在特殊的日子里,通过一种少见的郑重仪式,提醒我们要尊敬长辈,感恩长辈,不忘家族情义,常念血脉相传。

笋与竹

文/王瑢

朋友几年前送我一盆紫竹,今年抽出三颗笋芽,很快便拔出竹节。紫竹刚刚拔出嫩竿,呈绿色,慢慢长高,颜色逐渐转深,最后紫到发黑。简直就是墨竹。

想起北京有一处地名,曰“紫竹苑”。很诗意。记得有支广泛传播于吴语区的传统小调叫“紫竹调”,经历代艺人传唱,不断修改润色,各地的《紫竹调》都加入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但究其根本,皆有浓厚之吴风。欢愉而好听,有种云淡风轻之感。紫竹与绿竹,颜色上发生变化,绿叶配紫竿,最适宜入画。

竹子存在于百姓的朴素生活,与吃喝拉撒难脱干系。记忆中,家里打油盐酱醋,提一只竹篮子,是奶奶的手工。很禁用,总也不坏,摔都摔不烂。竹碗竹筷竹饭铲,夏日纳凉时的竹躺椅竹床竹矮脚凳,云南那边的竹塔竹楼竹桥。还有什么不能“竹”?

在我看来,用竹子精雕细琢,最具创意者要数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以一截竹筒制作花插,至今收藏在大阪藤田美术馆。馆内还有一件宝贝——元伯做的船形花插,也是一段竹子。这样的花插插花,最符合茶道精神。朴素,意境顿生。竹子越用越润,越好看,表面的颜色与光泽,随岁月游走,无声无息中发生细微变化。人与竹耳鬓厮磨,尘世之喧嚣隐遁,愿时光静好,现世安稳。

竹子到底有多少种?不清楚。可盆栽养殖的很多,龟背竹富贵竹罗汉竹佛肚竹观音竹四方竹,无可详述。我最喜欢“斑竹”,亦分多种。常见有凤眼、梅簏、红湘妃,俗称“三大美人”。最动人非“蜡地紫花”湘妃竹莫属。明清伊始,特别是民国时期,据说湘妃竹与足金等价——一把正宗的湘妃竹扇骨,可卖出几十万天价。想到那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浓郁浪漫值千金,字里行间,隐藏太多文学重墨。

我奶奶大字不识,不懂茶,枉论闻香品茗,却常常喜欢剪一枝两枝竹叶,插进空酒瓶。父亲抿嘴偷笑,奶奶来一句,“花袭人,没几天红,这个好哩。省得节外生枝!”

说起湘妃竹,让人想到“潇湘妃子”林黛玉。纤巧婀娜,弱柳扶风,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其实是种病态。它的美是受了真菌感染,慢慢生出斑斑点点。古人的意象往往令人诧异,翻看《博物志》——“舜二夫人曰湘夫人,舜崩,二妃以涕挥竹,竹尽斑。”于是有了湘妃竹。红湘妃黑湘妃,前者之好,让人一见钟情,再难忘。湘妃竹之优雅,靠养。主人随身携带,不时拿出来摩挲摩挲,像玩玉耍瓷,有“换骨夺胎”之说。时光更久,湘妃竹骨子里之自然韵味,浑然天成。

红湘妃是竹中贵族,少有大材,上好的红湘妃罕见。我那天看电视,镜头中一个清代湘妃竹镇纸,竟拍出几十万的天价。就那么一片竹子!

拾童年

文/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夜幕降临,黄橙橙的斜阳依然顽强的铺满这小村庄, 完成着自身亘古不变的使命。成片的稻子被照的一片金黄,田边小树的影子亦被拉的细长田园风光,此景此色。然而,羊肠般的田埂上传来阵阵叹气,大煞风景。

放学了,小木不想回家,哦,不对,应该说是不敢回家为什么呢 因为,用他的原话说就是“ 碰到鬼咯,婆婆今天给老子新做的一件衬衫,穿都冒得穿热。穿着穿着就不晓得哪里切咯”我晕…听说过掉钱的,掉书的,掉笔的,掉牙的还真没听过衣服穿在自己身上也会掉的。可怜的小木,不,应该说是粗心糊涂的小木真叫人哭笑不得。

小木是大坑村的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今年7岁,虎头虎脑的,小脸蛋上笑起来还偏偏有两个酒窝。 用他死党鸭子的话说“托,长哒他脸上, 简直就是浪费哒两个小酒窝。”再加上一头的小平头,一对可以说是单眼皮也可以说时双眼皮的小眼睛,一张爱笑的大嘴巴,有点小肥的耳垂,宽大的鼻头,随便一拼凑出来的一张小脸再加上爱吃如命,胖墩墩小身材。说实话,还真不能帅到哪里去……

天渐渐开始要抹黑了,小木无力的蹲在田埂上,随手拔了一根杂草,狠狠地咬入嘴中,气鼓鼓的小胖脸甚是可爱。“贴咩咯,好好的衣服穿在身上咋个就不见了咯?这下就会被打死咯。”用力的把嘴里的碎草吐掉,木子赶忙起身拍拍屁股,慢悠悠的向村子走去。

天还没完全黑下来,好多小朋友还在村中央老年协会旁玩耍,光头在和毛牙在打弹珠,矮子和鸭子在拍方格…木子心情很不好,要不然,每次放学第一个就能看到他那好动的身影,不是崛起个屁股在打弹珠,就是甩着膀子拍方格,大伙都怕他,当然,都是怕他耍无赖。每次弹珠和方格都输没了,就耍无赖…“嘿,小胖,打弹珠咯?”不用看木子都知道是毛牙叫的。(小胖是木子的绰号,其实还真挺配他的,之前大家都叫他胖子,可是木子很不喜欢这名字,谁叫他胖子就跟他急,甚至还为此和小伙伴们打了几次架呢,可是木子确实很胖啊,后来大家叫着叫着,就叫成了小胖。)“打你个瞎子,老子毛得个心情。”“来来来,让让让……”木子刚回头就看见爆牙架着个铁圈圈大呼小叫的向他跑来,着实吓他一跳,等他反应过来,哪还有爆牙的影子,倒是那大呼小叫的杀猪声还时不时从前面小巷子里面传来。“贴咩咯,赶那么快寻死咯,哪天爆牙撞掉咯就该。”骂骂咧咧的木子挖挖了鼻孔,感觉骂完后心情还挺爽。拍了拍小圆肚子咕咕叫了。哼着个小曲头也不回的往家走了。

村最东头,家家户户都开起来灯,屋顶上的烟囱也都冒起了股股白烟。阵阵菜香味亦勾引着大家的空胃。这时,一条胖乎乎的黑影鬼鬼祟祟的蹲在一家门前,探头探脑的不是木子还能是谁呢?“木子咯死小子咋个还冒得回来咯,玩玩玩,冒得个日夜”听着婆婆边做菜边唠叨,门外的木子心开始焦急了。因为木子知道奶奶很凶的。当然,那叫严厉,可木子那猪脑子怎能领悟出来呢。“军良哎~~快找哒咯木子,还莫得回来,就莫得咯饭吃” “哎!晓得咯” (军良是木子的表哥,大他一岁,也是一年级。每次说起他吧,木子就无语。人家嘛长的白白净净,五官端正,眉清目秀不说嘛,学习还很好,也不贪玩,文文静静的。每次俩个人放学了,一个趴在地上撅着屁股咧着大嘴露着黄牙,美滋滋的打着弹珠,另一个却坐在石墩子上趴在木凳子上盯着作业本上,认真真的写着家庭作业。等到天黑了。回到家,一个干干净净,一个则像个烧碳刚回来似得,可想而知,少不了家人一番奚落。)木子一听,表哥出来找他了,那是个拔腿就跑。却不知道自己在这蹲了好久,还没跑几步脚一麻,一个轱辘翻了个狗吃屎。“嘿,木子,咋嘚困哒这里咯。”刚好被军良逮个正着。“困你哒瞎子,冒看的老子跌倒咯?哎呦~~~!嘘!莫吵”木子赶快看看后面,发现没被奶奶看到,松了口气。然后赶快自顾自的拉着军良的大腿顺势的爬了起来,肥手一甩很自然的搭在在军良的肩上,军良赶紧摇摇晃晃的把他扶到门前的石墩子上休息下,可怜的军良可被他压的够呛。

“你咋个还不回切咯?”军良那是一头雾水,以前这小子再怎么贪玩,吃饭的点绝对不会错过的。“哎!莫问咯,烦死咯。不晓得碰到鬼咯,贴咩咯,婆婆把哒咯新衣裳不晓得丢哪里切咯。”没办法,木子只得把事情的发生讲出来了。“啥子呀?你…你讲你讲。新衣裳,被你哒短命鬼弄丢咯?你你就会被打噻”军良也被吓坏了,失声大叫,顺势拉了拉自己身上衬衫。“贴咩咯瞎子,小冒哒声会死啊,我哪里晓得穿着穿着就不看的咯撒。表哥,我该咋个办撒?”木子可怜兮兮的看着军良身上的衬衫,不得不低头求助啊。看来真的是被吓坏了,要不然也不会叫军良表哥了,虽然大他一岁,可木子从没认为该叫他哥。呵呵…金口还是开了 .“诶诶诶!!!你莫得看我,我哪晓得桥个办咯?”其实军良这时也是六神无主了,挠头骚耳的,要不怎么不知道我们的小胖正色眯眯看着他身上的衬衫呢。原来是这样的,今天奶奶做了几件一样的衬衫给他们一人一件,大家都高高兴兴的上学去了,可现在,人家的还好好的穿在身上。“哎!表哥,要不你把……”看着木子那奸诈的眼神在自己身上飘来飘去,军良可是知道这小胖子的心思了。“不不行,把咯你,我咋个办哦。”军良着实被木子的想法吓一跳,连忙勒紧自己的衬衫,生怕他会过来抢似得。“嘿嘿,老表,过来过来,你想哒咯,在学校你可是几次考试的状元呢,婆婆哪次不是夸你咯。哪个还舍得打你撒?你讲是麽?再说咯,上次考试的作文,你是咋个写的?我们都是好孩子,要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助人为乐…后面的老子就冒得记住。写哒是好哟!!现在不就是你行动的时刻咯? 我看啊,你啊就是乱写写哩咯,真嘎遇到事情就软脚。还三好学生呢还助人为乐呢?”“我…我我…”“你…你你个球啊你,你老弟我一丢衣裳,就想到来找你咯,不就是冲你个热心肠啊,亏得洪老师还嘿班上个样表扬你个作文,亏得老子个同桌能个傻婆还非得忍心离我争到跟你一起坐,明天我就切跟大家讲…”“莫讲。莫讲我 我把衣裳给的你还不可以啊”被这小胖子软硬兼施,军良急的还真在解扣子,天真善良的军良遇到这无良的小胖子还真是可怜啊。“嘿嘿……”无良的木子心里是那个的得意。委屈的军良,何止是委屈啊,简直就是委屈啊,招谁惹谁啦……

悉悉索索扣子都快解完了,木子可是迫不及待啊,想想终于得救了,嘴都咧到耳根了,可就在这时,天公不作美啊“回来咯咋个坐在外面哩,都给我回切吃饭,都不看哒几点来哩咯” “啊!贴咩哦,婆婆来哩”“呼!兴死咯,婆婆来哩!”两人截然不同的反应可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啊。这回军良学聪明了,嗖的一声就跑进了家,扣子都没来的急扣,心里想着“管你哒猪死活” “还杵得个哩做撒?赶快切吃饭,冒白冒夜,作死几啊”虽然奶奶离木子不怎么远,也许是由于天色暗淡的情况下,还没看见木子只穿了一件背心吧。“哎!噶完哩,冒得办法。”木子心里默默的想着,只得硬着头皮跟上去了。

战战兢兢的进入了屋,木子感到很无奈。“公公说帮你们打咯汤,再等会咯再吃哈”奶奶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向厨房,根本没看木子一眼。木子在稍稍松气的情况下瞟了一下四周,看见军良和凡子都在边看动画片边等吃饭,时不时的还用余光瞟瞟木子然后偷偷地捂住嘴巴在笑 .精明如此的木子怎能不知道军良把事情都告诉了凡子呢!“笑笑笑,笑你咯瞎子!贴咩咯!哼…”凡子也。乃木子的亲哥,白白净净,相貌堂堂,一身标准的身材可着实让木子羡慕,量了下,整整高了木子一个头,常常让木子感觉到“貌似这货不是老子亲哥,好咯都被咯哒死崽拿走咯。”又加上刚好大军良一岁大木子两岁,用木子当时的话说就是“咱哥三站一起,就是个拖拉机,789…拖拉机!还是同色的,通杀。把整个书包的书压上都得跟!(那时伙伴们都喜欢玩三张牌,当然不是赌钱了,一般都是赌纸)”虽说三人是哥们,可是凡子很少和这两弟弟玩,老是跑去和自己的同学玩,也许这就是他们最早的代沟吧!

看着电视里面的鞠萍姐姐,董浩叔叔。木子老来劲了,那可是自己的偶像啊,特别是金龟子,老逗了!面对眼前无限的诱惑,木子妥协了,管他什么衬衫,都给老子扯一边去,笑咧咧的趴在桌子上津津有味地盯着电视。“ 唉!木子,衣裳不找咯?”凡子真想不通这家伙衣服都丢了还能有如此雅兴,忍不住问道。只见木子叼都不叼他,依然全身投入之中,有点乐不思蜀啊!没办法,凡子就杵了杵他“吵咯毛啊,找不到就莫找咯,大不了被揍一顿,皇帝不急你咯太监急。莫吵!”“你…”遇到此等二货,凡子也没脾气了。“反正你咯哒死猪皮厚。挨打关我卵事”默默的念着不知不觉也投入了电视!

终于,奶奶把汤也端上来了,陆续爷爷也从厨房出来了,木子才从短暂的欢乐中苏醒。胆战心惊的回过神来,默默地端过饭来埋头就是苦干的同时依然在轻轻的祈祷“婆婆冒看到, 公公冒看到”吃的米饭那是一个如同嚼蜡。也许是老天的眷顾,也许是奶奶的粗心,木子竟然老半天没听到他们的质问声。悄悄的抬起头,发现奶奶和爷爷不知什么时候换了频道在看天气预报,根本没时间理会他,这顿时让木子觉的荧屏上的主持人决定比金龟子可爱一百倍。“南昌,晴……”随着电视的播报完毕,木子从来没觉得天气预报那么短,小心肝噗咚跳个不停“明天又是晴咯,埋人咯天气咋不落点雨咯!你们赶快吃咯,木子你吃个饭莫又撒一地”奶奶也边唠叨边转过头警告着木子“老子冤枉咯,哪里有撒饭咯,别的时候不讲硬这时讲。完了。肯定被发现咯”随着奶奶话落,木子心里默默的在等待着奇迹。可是……可是……

“嗯?木子,你咯衣裳呢?”该来的还是来了,躲不了了。“额…额能个衣裳啊?今天玩的时候,就怕哒会把给弄脏,所以咯…所以咯就把它装在书包里咯。”也许只有木子能感觉到此时自己的心跳的有多快,这可是他第一次说谎话啊,虽然很不情愿自己编瞎话,可为了…还是没那勇气说实话啊。只能瞒得一会是一会咯。“嗯!那等哈拿出来,还有凡子 军良你们的也是都脱下来洗下,明天穿”凡子和军良幸灾乐祸的看了下木子异口同声回道:“哦”!只有我们的小胖兄那可是有苦难言啊!这可真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啊!

“呦!正吃着咯!”正在木子胡思乱想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抬头一看,这不是隔壁的光头婶子嘛(光头的妈妈),“呵呵,是哦。刚吃起来哦,你吃了么?冒得吃一起吃”奶奶也赶忙起身迎道。她怎么来了,更令木子吃惊的是她手上,提着一个军绿色的书包,怎么那么眼熟,仔细一看,不正是自己的书包么?一回想。遭了,下午快到家时放下书包在她家门口喝水时才发现自己衣服不见了,惊魂失魄的就去找衣服,书包就落在她家门口了,估计是被她看到了来还的。猛一想,自己太粗心了,再猛一想,刚才骗奶奶说衣服在书包里面,如果被奶奶发现没在,那……此时木子可谓是坐立难安啊。头也不敢抬起来,也不知道她们讲了些什么,过了些许,木子只听到“咯大打短命咯,人都会气死,吓吓你哈,慢走哈”.“完哩,完哩!婆婆肯定晓得我骗哩她,嘎这桥办咯”此时木子心中又是猛的一惊,想哭的冲动都有了。看着奶奶一步一步的走来,木子绝望了“丢了就丢了,大不了长个记性,老子豁出去了”想完嚯的一声站起来,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说:“婆婆,对不起,其实能衣裳被我搞丢咯!”.说完这句话木子瞬间感觉心里很舒畅,原来撒谎这么痛苦。然而,奶奶听完了很疑惑“你前面不是讲放哒书包里咯?”.“咦!原来婆婆并冒得看我书包,还不晓得我丢了衣服,要不继续骗哈去?”想到这里木子心里小小的动摇了一下,但是想到之前心里的焦急、害怕、挣扎、痛苦。依然低着头闭着眼道:“那是我前面骗你咯,婆婆,我哈次再也不会了。”

在心肝悬空的状态下,木子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狂风暴雨,大声责备!在按捺着耐心的等待下,奶奶只说了一句话“赶快吃饭咯,改天再去县城扯冒里布,给你做件!”听到这话,再倔强额小胖子也忍不住眼泪滴答滴答地往下流,悄悄地抹掉,抬起头,坐下默默地吃起饭来了。豁然感觉自己害怕得肚子都饿了!

饭后,小木终于露出了自己久违的微笑,还拉着两个哥哥围在爷爷身边闹着要听故事呢时不时讲的木子一惊一乍的惹的大家哈哈大笑!

这次,可是木子一天以来最真心的开心了。当然,大家都认为是衣服的事过去了嘿嘿其实,非也,非也…那是因为…是因为明天是星期六啦,每当想到这,小木那黄牙笑得咯咯作响。至于那丢衣服的事?早被这缺心眼的丢到九霄云外了!…

家的味道

文/心征

“孤身一人在这陌生城市漂,难免磕磕绊绊跌倒爬起。心底时常涌起,家那温馨的味道……”——题记

每当单曲重复着庞龙大哥的《家的味道》。自己心中也是,每当想起家那温馨的味道,胸中力量,熊熊燃烧。是家的力量并没有让我漂泊,流浪,而是用艰辛的劳动,无私的付出,让我在外出求学。

此时此刻很是想念我们那家的温馨,我们那充满爱的家的味道,也好想回家。

家的味道是爷爷亲手种的菜,天热汗珠涌出湿透了胸背,让我们吃到了甜美的蔬菜。

家的味道是奶奶双手做的饭,面的韧性没能难住她那娴熟的手艺,可口的饭菜不会缺少一顿。

家的味道是爹爹不畏艰辛的打工,他那不够宽广的肩膀,也撑起我们的一片天。

家的味道妈妈打工后回家给我们做的鞋,针针线线连着孩儿的心。

我们的家多么温馨,平凡中不乏伟大。由于生活催促的脚步,和,人的生老病死。爷爷远离了我们,爹妈依旧四处奔波打工,我也离开了家乡。

今天是端午节,好多家庭都在一起和和睦睦的,开心的吃着粽子。就给在家奶奶打电话了,想奶奶了,要问声好。电话接起后,喊出奶奶后。只听奶奶哽咽着,但忍住了她想哭的声音,而是对我说她给弟弟她们做好糕卷了,问我是不是也吃不到,还说,你爷爷不在了,其他人去打工了,他们也吃不到。我沉默了,眼睛也是一阵湿热!不能一直沉默额,就对奶奶说,我快放假了,放假就回家,但话音是那么的无力!

我真不敢想象,奶奶在做端午节的糕卷,是怎样的,她老人家肯定是忍着泪水,双手颤抖着包卷着那香甜的糕卷。她也在心里告诉自己还有弟弟妹妹他们能吃的到,又想着去逝的爷爷,还有离家的我们。

爷爷在就好了,她也不会那么伤心,爷爷走了,我们家就少了一种温馨的味道!不管是和奶奶和爹妈打电话,他们都在坚强的告诉我,还有盼头,爷爷的先灵在看着我们,要我们有个幸福平凡的家!

奶奶你别太伤心了。我放假回家和你一起去看看,祭拜远去的爷爷,还有给羊羔割草,一起上田地除草……

孙儿也想家了,想家的味道了!

家的味道就是承接一代代人的期望,让家温馨,我们家那温馨的味道还在,爷爷虽远去了。岁月的年晕晕白了长辈的们的白发,但也更坚实了家要兴旺,温馨,幸福的步伐!

家的味道是想念,也是亲人们无私的付出,更是我们下一代的努力!

比月牙还弯的奶奶

文/叶诉

奶奶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身体还可以,没有什么严重的病,但是奶奶的腰弯的很厉害。有时从窗子前面走过,都看不见人影,奶奶的腰是干活累的。

奶奶有六个儿子,我爸排第五,早些年奶奶家很穷,有时连饭都吃不上,爷爷在外地给人放羊,所以一家人的生活就靠奶奶自己了。奶奶为了生活每天不停的干活,有时还得厚着脸皮去向别人家借,人家看奶奶家穷,怕还不上,所以别人也不愿意借给奶奶东西,但是奶奶每次借的东西都会还的。奶奶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自己的儿子抚养成人了,而且都娶到了媳妇。儿子都成家后,奶奶与爷爷和叔叔在一起住。

十二年前爷爷由于在外地放羊做下的毛病,得了脑血栓,不到两年爷爷就去世了。那时我还小,但是我却清晰的记得那时的一个场面??????

在爷爷离开我们的第二天,奶奶和叔叔在屋子里忍不住哭了,正在叔叔失声痛哭时,奶奶突然擦干了眼泪,说“儿子,别哭了,还有妈呢,你爸走了,也算是享福去了。”我看见了一个坚强的奶奶。

爷爷走后,奶奶的腰一天比一天弯了。虽然日子一天一天的比以前好了许多,但是奶奶的操劳从未停止过。前些年,爸爸妈妈每逢春秋都会很忙,不是忙着播种就是忙着秋收。奶奶看他们很忙,怕他们回家自己做饭麻烦,于是奶奶不辞辛苦的每天都会为爸爸妈妈把饭菜做好,爸爸妈妈回来就可以吃了!但是奶奶每天还要给叔叔婶婶做饭,因为他们这时也在忙,所以奶奶每天就只是做饭就会很累的!奶奶常常在累的时候就会说:“哎!这辈子做够饭了!(烦了)”由于那时农村不是很发达,所以很少有人家做饭用汽罐什么的,就算有奶奶也不会用。每次看见奶奶被烟呛的气喘吁吁,我的心里非常不舒服,所以我很快就和姐姐学会了做饭,那时我十三岁,这样也算是为奶奶减少了一点劳累,直到现在奶奶每天还是在给叔叔婶婶做饭,不过还好,奶奶学会了使用电饭锅,所以相对以前来说是轻巧了许多,但是我感觉对于奶奶来说却更累了,因为奶奶变得更老了!

奶奶的腰一天比一天弯了,这奶奶也知道,但是每天还是不停的干活。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忙忙这个,忙忙那个,叔叔婶婶起来时,早饭总是做好的!奶奶的园子比谁家的都好,整齐、茂盛、种类齐全,而且东西熟的最早,这都是奶奶一个人的劳动成果,无论是打理还是浇水什么的,只是奶奶一个做。奶奶最近几年经常叹息的说:“哎!完了,现在老了,连一桶水都抬不动了!”

奶奶的腰一天比一天弯了,因为奶奶病了,奶奶得了腰椎病。奶奶对他的儿子都很关心,但是他的儿子们却不是很孝顺,经常对奶奶大呼小叫的,奶奶每次都很生气,生气后就会去别的地方骂。看见奶奶生气得样子,我心里很难受,也很气愤,有时真想好好的斥责他们一顿,但是我不能,因为我没有权利,就算我说了什么,不但可能没有什么作用,还可能被他们反过来斥责一顿。奶奶像个保姆似的,每天为她的儿子们服务着,她的儿子这样对她,但是奶奶生完气后,都还是像以前一样为她的儿子们服务着。自从奶奶得了病以后,除了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买过点药,在就没吃过,一直挺着。她的儿子们都不闻不问。有一次我放假回来,奶奶和我说腰痛,我问奶奶怎么了,奶奶说吃的药断了很久了,没人给买,自己也没有钱,所以只能挺着了。听完奶奶的话,我的心如刀姣一样,奶奶那么多儿子居然连这点药钱都不舍得。而奶奶呢,每次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不吃,而让自己的儿子或孙子吃,其实奶奶很想吃。奶奶太不容易了,奶奶的命很苦,我感受到了一个母亲的伟大。

奶奶的腰一天比一天弯了,我真的感觉到奶奶的腰弯了,因为我经常和奶奶在一起。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和奶奶在一起住,是奶奶从小把我带到大的。自从爷爷走后,奶奶虽然还是和叔叔婶婶在一起住,但是却不是一个房间里,而且婶婶与奶奶关系不是很好,奶奶脾气不是很好,但是婶婶也是思想比较幼稚的人,没有什么事的时候,婶婶不会去理奶奶。我怕奶奶孤单,就搬过来和奶奶一起住了。无论奶奶怎么骂我,我都不走,也不会说什么,因为我知道奶奶的苦。我想如果奶奶骂我能让她发泄一下,那我也很高兴,反正我也不能少块肉。

奶奶虽然经常骂我,但是很疼我,再加上我的表现,奶奶就更疼我了。我上初中的时候,奶奶怕我吃不饱,所以每次在我回家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钱给我点,让我买好吃的。其实奶奶也没有钱,那些钱都是奶奶省吃捡用省下来的,我每次都说不要,但是我真的拗不过奶奶。上高中时我几个月才回一次家,在我回家的时候,奶奶知道后,奶奶马上就会来到我家看我。后来为了不让奶奶辛苦来看我,所以我每次回家后马上就会去奶奶家。有一次到家时外面正下着雨,而且没有伞,我想等雨停了在去奶奶家吧!可是我刚进屋没多久,奶奶就来我家了,外面很大的雨,而且路很滑,奶奶的腿脚又不好,就是不下雨时,这两百米的距离奶奶也要走上十分钟啊!何况这还下着雨呢!我当时眼泪就掉了下来,我说:“奶!这天你怎么还来了啊?”奶奶说:“哎!大孙子,奶奶想你啊,又担心你,就来看看你到没到家,没事!凉快!”说完奶奶就笑了。

奶奶对我其他的兄弟姐妹也都一样好,只是有的不争气,渐渐的就让奶奶讨厌了,其实奶奶只是恨铁不成钢,心里还是关心他们的!只是故意表现的漠不关心罢了。奶奶平常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看出奶奶的爱,但是有的哥哥弟弟不理解,认为奶奶不喜欢他们,所以经常气奶奶,但是奶奶从未离开过他们。
(www.taiks.com)

有一次我嫂子被哥哥打跑了,嫂子回到娘家说要和哥哥离婚,哥哥听到这话就害怕了。

哥哥在这个社会可以算是最低层的人了,整天好吃懒做,整天呆在家里,让我二娘和二大爷养他。现在有了孩子还是不争气,没钱的时候就去向别人借,也可以说是骗,因为他从来不还,他说的话几乎没有真的,而且受骗的大多数都是自己的亲人。他利用亲人对他的爱与同情来获取钱财,渐渐的大家都疏远了他。二大爷和二娘也不管他了,奶奶也经常骂他,但是他却每次都会顶撞奶奶。然而每次没钱的时候,奶奶也会偷偷的给他,就是这样他还总是不满足,总是说奶奶不喜欢他。

这次他又来求奶奶了,说让奶奶去嫂子家劝劝,让她回来,开始时,奶奶没有答应,但是他一直做出可怜的样子,奶奶最终还是去了。嫂子家距奶奶家六七公里,但是奶奶为了省钱,却一步一步走着去的,奶奶整整走了三个小时,来回就是六个小时。奶奶到了嫂子家低声下气的劝人家回来,但是嫂子的妈妈甚是刁钻,把奶奶差一点逼哭了,没有办法奶奶只有一个人在走回来了。回来后,奶奶去嫂子家的事被二娘知道了,二娘却把奶奶说了一顿,说奶奶活该,说奶奶爱管闲事,没事瞎操心。奶奶的心里一定很委屈,但是奶奶却没有说什么。

奶奶的腰一天比一天弯了,因为奶奶干的比别人多;

奶奶的腰一天比一天弯了,因为奶奶病了;

奶奶的腰一天比一天弯了,因为奶奶的儿子不孝;

奶奶的腰一天比一天弯了,因为奶奶老了。

奶奶这辈子就是操劳的命,一代人想了三代的事,我经常劝奶奶不要再为任何事去费心,自己管好自己好好享享福就得了。可是奶奶每次都说不管了,但是每次奶奶都会管。奶奶的手已经变形了,满手都是裂口,但是奶奶从来没有停下来休息过,奶奶的腰一天比一天更弯了。

渐行渐远的亲戚

文/杨润泽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借少平的口对于亲戚做了如下的直白:“是的,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见鬼去吧,亲戚!”这段话虽然说得太过直白,但说得很有道理。是的,“小时候我们把亲戚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儿时一提到哪个地方有我们的亲戚心里就高兴起来,像是得了靠山一般,然而仔细想起来,当你的生活潦倒时,你就是他们眼中的瘟神,避都来不及,可一旦我们飞黄起来,他们不招自来,驱之不散。

小时候的生活并不富足,那时还为吃饱肚子而犯愁。我从村子里的小学考到乡里的民族小学读书。民族小学是每个村里考入的“尖子生”,每月学校还会发九块钱的生活补助。学校离我家有四公里左右,通着柏油路,由此我没有住校早晚来回的跑。还没有学会骑自行车,同村的校友早早地起床喊我们一同去学校,放了学又一起步行到家。中午有时会留在教室,啃着早晨塞在书包里的馒头。民族小学所在村有我的一个亲戚,是母亲的干娘。外婆原来也是在那个村子里,外婆的父母离世以后外婆在那个村子就没有什么亲人。倒是母亲的干娘在过节时会到我们家走动。回族的姑娘出嫁的那天要认一个“尼卡哈”做证婚人,母亲嫁给父亲那天就认下了这个“尼卡哈”。母亲唤其为“干娘”,而我们按辈份要叫“干奶奶”。干奶奶为人和善,我小时候很喜欢,倒是干爷爷每次看到我时冷冷地打声招呼。听外婆说,干爷爷家以前是地主,所以对我们这些贫苦老百姓有几分的冷漠。

我那时还不会在意那些,只顾着自己玩,有干奶奶在,干爷爷爱冷漠就冷漠去。

干奶奶对我说:“中午那么远又不会骑自行车,干脆中午就不要回去了,到我们家来吃。”少了急急忙忙的奔跑,我当然很高兴。干奶奶说完这句话时我听到干爷爷的干咳声。那时并不在意,以为干爷爷的身体不适。不过母亲还是告诉我不要去干爷爷家吃饭,中午回家虽是匆忙但吃得舒心。

有天学校老师留下我们背课文,背不会不让回家。同村的校友放了学就回去了,留下我一直很晚才通过老师的检查。夜很深,一个人走在通往家里的柏油路一想到老人们曾经给我讲过途中要经过一片阴森的地带不禁毛骨悚然起来。还没有出村落,双腿就打起颤来,说不定路上还会有脱绳的恶狗,河湾里传来几声狼嚎,我更不敢回来了。在路过蹲了很久,一部过往的汽车也没有,若有汽车经过,至少会有车灯为我照亮,那时我可以跟着一起奔跑,追着它的灯光回到家。等了许久还是没有等到,双脚不知觉就走到干奶奶家的院子里。干奶奶家离柏油路不到百米,他家的院子一直延伸到柏油路。

我敲门,喊着:“干奶奶——”一声连着一声的喊。

屋里没有人应声,倒是惊醒了邻居家的恶狗。我小时候被恶狗咬过,见了狗心里发慌,哪怕是听到狗吠声。我吓得又是一连串地叫着“干奶奶——”

院门紧关,屋里还是一点动紧都没有。

一只狗影子一闪离我只有数米,它恶狠狠望着我,而我更加的害怕了,我怕它扑上来,张开獠牙血口朝我咬着。我弯腰佯作捡一块石头,那狗似乎看穿了我的心底,它似乎更知道这院门附近没有什么石头去攻击它。它嚎得更加嚣张,开始试探着走近我。

我被恶狗吓哭了,连哭带喊地叫着“干奶奶——”

屋子里的灯亮了,听到院子里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院门开了,干爷爷拿着手电筒照着我的脸刺得我睁不开眼,我问我干嚎什么。我说有狗要咬我并指了那恶狗。干爷爷又用手电筒照了我指的方面,恶狗坐立于地,干爷爷喝斥一声,那恶狗起身就跑了。

干爷爷把我带进屋子,干奶奶不在。看着干爷爷冷漠的双眼,我更怯了。干爷爷说:“你大晚上的鬼哭狼嚎的干什么?一只狗就把你吓成那样,你不会去打它啊,光知道干嚎。”他说完瞪了我一眼,我那时真有点后悔敲他们家的门。我想还是回家吧,半路被狼吃了也好,总比在这里受人气的好。干爷爷看我站在地上不动,催促我上炕,语气很不耐烦。看来我打扰了他的好梦。

此后,我很少去我干奶奶家。有次在路上碰到干奶奶,她问我为什么不会她们家玩,我只能借口说学习忙老师布置的作业多等推辞。

干爷爷对我冷漠并没有打击我对亲戚在我心目中的美好,后来上学毕业,碰到我的几个省城的亲戚,有父亲一同前往,他们招待的也是很热情,搬迁到省城的姑姑和叔叔对我那时很是照顾,学校放长假总是招呼我到他们家里玩。后来毕了业,刚从学校出来工作尚未落实,有些亲戚给我浇冷水,以致我见到他们似乎心里对他们有什么亏欠的一样远远地躲开了。渐渐地,我觉得还是要远离他们,过另一种生活。从西北到东南,在车间的流水线上工作了两三年。有年回家省亲,碰到几个亲戚,他们问了我的工作,我如实回答,他的语气中满是鄙意。我说我业余写写文章,他们说那是像张海迪那样身体上的缺陷的残疾人干的,我说我有时也写毛笔字,他们说那是老人家退休干部们干的。他们说,你们家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培养你,你却去了车间里干苦力,干苦力就干苦力吧还没有人家小学没有毕业的人在工地上挣的钱多,人家一天挣的比你一个星期的工资还高。我不再言语,毕竟我们的钱没有他们的钱多。

再一年,我又碰到了省城的几个亲戚。他见我从东南回乡,张口便是几十万上百万的生意,说别打工了,再打工也没有出息,自己找个营生做做,我们合资做生意吧,各投五六十万。我呵呵笑之,他开着他的雅阁从我的面前消失了。那时我对亲戚的概念还是美好的,毕竟没有钱的人并不是把钱看得那么重。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衡量和稳定亲戚关系的变成了那个万恶的“钱”。我那时从东南到西北的确也没有多少钱,当他们知道我要用身上仅有的两万块“白手起家”时个个疏远了我。有钱的人最怕别人借钱,他们担心我资金不足会向他们开口。因为这一点钱在省城连一个月的房租都不够。姑姑见了我先是高兴,紧接着也是平淡,没有了儿时的那种热情。叔叔动辄上百万的生意只能让我望洋兴叹。

金钱阻隔了我们的亲情。有钱的亲戚聚在一起合着伙做生意,一个连着一个搞,我们想插足想都不要想,他们跟我们见了面只是机械就打个招呼,像许久没有见到的两个村里人,相互问候一下算是给了你面子了。弟弟说要跟我的一个亲戚合伙做生意,各投几十万。弟从省城回来找亲戚贷款,各种筹钱,凑了约定的数额把钱打给了亲戚,亲戚却跟另外的人合起伙来。弟弟的钱也一时半会儿要不回来。

弟弟失落时,我把《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的那段话送给他,他说我也冷漠,还说又有个亲戚建议合伙做什么生意,他征求我的意见。我不知道要怎么回答他。

省城里还有一个亲戚,时常向我们借钱,当我们的钱存到一定数额的时候,他比银行里的营业员还算得精,他很会算出我们的存款有多少,于是各种感动的话倾诉于耳边,亲情的打动,数次他成功了,但一分钱也没有还给我们。借给了他们的钱算是扔进无底洞了,而我似乎成了他取钱的机器,没钱了就取一点,连密码也不用输。最近的一次,我拒绝了他。他又用亲情感动我,我说没有,他骂我不懂人情世故,连个亲戚也不帮。我还是拒绝了他,他说这个亲戚咱就别做了。他这话意味着我借给他为数不少的钱真要不回来了。父亲只知道我们在外地打工的确可以存到钱,埋怨我们不接济家里。可父亲并不知道,我身边有那么多盯着我银行存款的亲戚。有些事,我跟父亲提都不敢提,一旦父亲得知如此,他便只会咬牙骂我“活该”。

面对金钱利益驱动下的亲戚,我只能坚强地喊一句:“见鬼去吧,亲戚!”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