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情感美文 >

情感美文

消除基层“替会”现象需双管齐下

情感美文2021-03-03131举报/反馈

  小黄在南方某省宣传部门工作。对于他而言,替会可谓是家常便饭,每周平均替领导参加4次各种类型的会议,包括精神文明实践、食品安全、扫黑除恶、安全生产等主题。替会的次数多了,小黄难免有些不满:“宣传部门的活儿本来就很多,每天不仅要和各个部门打交道,还有台账要完成,时不时还要被叫去开各种各样的会议。”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不论是市里的会还是村里的会,替开会的情况并不鲜见。(3月1日《半月谈》)

  无论“替会”现象有多么司空见惯,对此都不能视而不见。因为,一旦频繁“替会”、“替会”准备不充分或者盲目“替会”,非但会白白占用基层工作人员的大量时间,打乱工作计划,让“替会”人在“踩雷”之后影响工作积极性,而且不利于促进会议质量——试问,开会都能被代替,又有多少执行力?

  要有效消除“替会”现象,自然需要双管齐下。首先,要压缩会议数量。众所周知,从一开始“替会”多的原因,就是形式主义和**盛行。试想,当开会成为一些干部的“主业”,“替会”也就变得十分“正常”了。

  近年来,狠刹“四风”取得了相当成效,但“文山会海”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有些地方的领导把“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得“轰轰烈烈”。甚至于,当前基层考评机制大多和会议频率以及材料厚度等挂钩,导致多头发文、层层开会。不压缩会议数量,就难以避免“替会”等应付之策。

  其次,提高开会效率。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一些领导干部患有“会议依赖症”,凡事习惯于用开会去落实,或者抱有“开了会才等于落实”的观念,很难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会议过多,效率低下,沦为“走个过场,捧个人场”,“替会”岂能没有“市场”?

  反之,如果提高了开会效率,比如,开会少一些堂而皇之的议程,多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探讨;比如,开会少一些冗长空洞的讲话,多一些专业有效的互动;比如,开会少一些念发言稿完事、领材料了事,多一些面对面汇报、手递手交接交代……如此千方百计让所有会议从“量”向“质”过渡飞跃,不再是突击应付的会议,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会议,一些领导干部还有那么多“特殊情况”不开会吗?一些领导干部还会在无“特殊情况”下找人“替会”吗?(贺成)
(m.taiks.com)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