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科普知识 >

科普知识

立秋节气的由来和风俗活动

科普知识2022-05-10174举报/反馈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秋节气的由来和风俗活动,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立秋节气的由来和风俗活动

立秋节气的由来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立秋开始。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的风俗活动

1、立秋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2、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3、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4、秋社

秋社,是指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为秋社。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5、喝立秋水

在四川等地方,在立秋的时候,人们会喝立秋水,在立秋正刻,全家人都要喝一杯水,可以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立秋有什么禁忌

1.择吉日祭祖

在古时候,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象征着秋收季节的到来。所以民间都会挑选黄道吉日祭拜,感谢上苍和祖先的庇佑,并举行尝新仪式,以庆祝五谷丰登。古人认为,上苍庇佑,才能风调雨顺;春耕秋收,不能忘记祖先。所以每到重要节日,都要祭祀、感恩。

2.贴秋膘进补

由于经历了“苦夏”的食欲不济,人们往往都容易变得消瘦。所以立秋这天,在我国一些地区流行“贴秋膘”习俗。而且一进立秋,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但是我们在进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暴饮暴食,摄入过量,更不能吃一些易上火的食物。

3.立秋忌在田间走

因为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季节,也代表着收获的季节,所以立秋节气相关的禁忌都和秋收有关系。在云南地区有立秋当天忌在田间行走的讲究,而河南、江苏、湖北一带,立秋日忌雷、雨、风天气,都是认为对秋后的收成不利的。

4.立秋后忌寒食

立秋当天有啃秋瓜的习俗,也就是为了迎接秋天的到来,期盼天气赶紧转凉,用“啃秋”的方式来清除暑气避免痢疾。因为立秋时节气温还是偏高,人体为了适应天气的变化,生陈代谢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注意肠胃健康。而西瓜属于比较寒性的水果,立秋之后我们就要尽量避免吃西瓜了。

5.立秋当天忌房事

关于房事方面,古人是特别讲究的,而古代就有立秋当天忌房事一说法。这不仅对彼此的身体影响比较大,而且对男女双方的运势都带来不好。自然界有四季,生物界的生殖繁育同样存在四季之分。动物通常在春夏季忙于*交和繁育,人秋后次数明显减少,冬季一般不会交配,这是生物界本能的自然规律。因此,到了秋季,人们也应该减少*生活的次数。这是因为秋燥当令,房事*交应有所收敛,以养神气。

据说,摸到南瓜生男娃,摸到扁豆生女娃。而非婚育的小孩,如果摸到葱会聪明,摸到辣椒不害眼病。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