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原创美文 >

原创美文

《恐惧之旅》读后感摘抄

原创美文2021-12-20111举报/反馈

  《恐惧之旅》是一本由[英] 埃里克·安布勒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恐惧之旅》读后感(一):80多年前的故事,结合时代背景来看才算公允

  本书作者埃里克·安布勒,是一位在悬疑小说史中有一定地位的作家,还是钻石匕首奖、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双料得主,读客也引进出版了其多部小说,之前我看过其中一本《光天化日》,不过那部小说具体讲的什么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好像是个小毛贼的逃亡故事,整个故事好像还是比较有电影感的。而这本《恐惧之旅》同样比较有画面感,由该作改编的电影也早就已问世。

  说实话,本书我个人评价是比较一般的,并不是说本书有什么大的毛病,只是觉得本书没有什么大的转折,可以说毫无惊喜可言。读客在这本书的宣传上一直在强调对死亡的恐惧,在看之前我原以为可能会有很多面对恐惧导致的心理变化桥段,可能会出现一些惊悚的场面,然而读下来发现这些都没有,好几处以为会有转折的地方也没有出现转折。另外一点就是在书行至100页左右杀手未登船之前,整个气氛也是比较平淡的,在杀手登船后情节才开始紧张起来。

  虽然说了这么多本书的不足,但本书有一点是必须考虑的,那就是本书的成书年代,结合这点来看这本书还是可圈可点的,本书写成于1940年,距今已经80多年了,再加上那时还是处于战争阴影笼罩下的年代,所以本书中出现的间谍、杀手之类的角色,以及战争的背景,在那时可能都算是司空见惯的,可以想见这样一本悬疑小说在那时同类小说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一定是让人读来津津有味的,因此,本书我还是要加上一定分数的。

  本书在黑白电影时代的1943年就被改编成了电影《长夜漫漫路迢迢》,由此可见其具备了一些改编成电影的要素,本书所描绘的动作戏还是比较精彩的,特别是最后一段男主孤注一掷的生死搏杀,加上枪战、汽车爆炸等吸引眼球的场面,光是看文字就仿佛有一幕幕震撼的电影画面在脑中闪现,如果加上现在电影中的特效,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总体来说,本书属于中规中矩的作品,没有什么转折与惊喜,但文字比较流畅,在成书年代应该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即使在现在,用来打发打发时间也无不可。相信作为一代悬疑大师,肯定还有比这更精彩的作品,而熊猫君也在持续引进,希望后面能看到比这出色的作品。

  读客的这本封面又不得不吐槽一下了,这是又和眼睛杠上了。

  《恐惧之旅》读后感(二):如果你是他,怎么办…

  如果你是他,怎么办… 首先要说,这个假设其实适合我们很多时候的换位思考,抛开作者在这个故事中塑造的时间点的历史大背景,单纯的如果你一直觉得自己离被谋杀被追杀很远,自己可以一直高枕无忧的生活着的时候,忽然有一天,你回到自己出差的旅馆差点被枪杀,然后几个小时之内你发现自己万一不知不觉之中卷入了某个国家安全层面的漩涡的,一方千方百计想要将你抹去,另一方却也不是百分百非你不可,这个时候除了运气你还需要什么呢… 自己早先读过作者的另外一本书,双面恶魔,其中的主人公看起来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有一些波澜起伏,而后还真的陷入了"多姿多彩"的冒险人生之中,这次的主人公却是一直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觉得刚刚惊魂未定,忽然有陷入一个茫茫大海上的货船上,而这上面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土耳其人,甚至还有他自己英国人,在这个世界大战战火纷飞的前线的背后,他发现自己却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其实,如果男主是一个经验丰富接受过完整训练的间谍,这本书的内容就乏善可陈了,正因为主角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英国**公司的顾问工程师,正因为他的到来,对于德国,对于土耳其来说,都对于自己的武器装备的水准和实力有影响,他才陷入了这样的漩涡,自己又不由自主的将这本书与双面恶魔进行对比,这本书中对于土耳其这个国家同样的笔墨颇多,而且对于土耳其的军事系统和警务系统的描写都不少,自己遗憾没有对于作者了解更加深入,但是作者出生于1909年,可以想见应该是土耳其和英国交往甚密的时代他也亲身经历过吧… 其实全书故事并不复杂,作者虽然描述了船上不少人物,但是哪个是悬念烟雾弹,那个是情节催化剂,那个是气氛调动组的,那个是风情调味剂,都分工明确,而个人始终觉得主角的"运气"是他最大的特点,旅馆里面没有被一枪爆头,而船上虽然他大部分时间浑浑噩噩提心吊胆,但是他的推心置腹,他的真情流露,都恰到好处的选择对了对象,这也是他最后关头可以完成自救的最大原因,从一开始,他就是个普通人,所以训练有素的土耳其保护者很容易死掉,但是对手对于主角却从来没有当回事儿过,这也是他可以一枪复仇,一枪打爆邮箱的原因吧… 至于这个故事中的感情线,只能说,感谢作者点到为止,主角这个看似呆头鹅其实很精明的形象本人是忘不掉了… 总的来说,埃里克安布勒的作品自己之前读过《双面恶魔》,这次这本恐惧之旅,比之前者故事更加的简洁紧凑,虽然是典型的罪案冒险小说,但是谍战味道更浓,区别于训练有素的特工间谍,主人公的普通人身份让整个故事代入感更加强,毕竟看多了007bond看一下懵懂工程师自救历险记也是不错的感觉,这本书纸质版的排版,无论是字体大小还是行间距的选择,阅读起来都挺舒服的,尤其是对于自己这种每天读书的人来说,不用硬瞅着字去读,很友好的,另外要说的就是书籍封面设计的很不错,个人很喜欢这个风格,俏皮幽默却又不甚恐怖阴暗,如果你是要短途旅行,个人觉得2小时左右的路程,这本书挺适合的,个人评分8.9分,推荐指数四星半。

  《恐惧之旅》读后感(三):代入感极强的《恐惧之旅》,恐惧吞噬灵魂

  封闭的船舱,敌暗我明;恐怖的旅程,如何逃出生天。

  希区柯克评价本书称:“讲述了一个男人的恐惧,而且这是一种在传统间谍小说中无法体会的真实恐惧。”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主人公是一个英国的弹道专家——格雷厄姆。

  从故事的开头就交代格雷厄姆算是一个普通不过的中年男人了,家庭算是幸福和睦,有一个外人看起来羡慕的工作,虽然是弹道专家,但是战争好像跟他还离得很远。

  由于前往伊斯坦布尔指导工作,却没想到就在离开的前一晚被杀手盯上了。而且他已经知道对方就是希腊人,巴纳特。

  临时将火车改成轮船,往日作为货轮的轮船上仅登上了9位心怀鬼胎的乘客。

  乔赛特是在酒吧遇见的出生于塞尔维亚的**,自称匈牙利人,风韵圆滑,深深厌恶土耳其。

  她有一个丈夫何塞,他们在舞蹈团认识,乔赛特为他拜托了一个讨厌的搭档。

  当格雷厄姆和乔赛特在轮船的吧台聊天时遇到土耳其人库维特利,贩卖烟草,极其礼貌。

  第一天的晚餐分别遇到了其他乘客。

  一对看起来正常不过的法国夫妇,一个上了年纪被排挤的德国男人哈勒,一对身穿黑衣服的意大利母子。

  第二天下午,最令人害怕的事情发生了,巴纳特上船了。

  客舱上聚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二战背景下他们之前的火药氛围一触即发,而此刻,主人公还在为自己即将被杀的恐惧包围着。

  杀手就在面前,格雷厄姆脸上的血仿佛都被吓干了。

  其他人谈笑风生,只有格雷厄姆心神不宁。

  他猛然想起科佩金走前给他留了一把左轮手枪,匆忙赶回房间,却震惊的发现手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房间多了一股熟悉的玫瑰精油的味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接触,格雷厄姆逐渐发现他们的身份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单纯。

  “这个极其可怕的人现在看上去如此不起眼。他的这个样子给人以一切正常的假象。”

  “他不再有任何的恐惧了。奇怪的是,他感到自己的身体阵阵刺痛着。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不时感到反胃和恶心,大脑与身体好像失去了联系。”

  “让他感到惊讶的是,他的思维却变得一场敏捷。”

  “他们撕开了最后那点可怜的伪装。他们就要杀他了,不管他知情不知情。他们只担心他的血会沾污了他屁股底下那个坐垫。他的心头突然升腾起一股不顾一切的愤怒。他本来努力克制着自己。现在他的每根神经都在颤抖不已,他的自我控制力突然全部不知去向。”

  “格雷厄姆站在那里,望着窗外远处的探照灯。低垂在地平线上的云层中间,有灰色的东西在不安地移动着。他想到,这样的天际线,与他从英国家里卧室看到德国飞机在北海上空盘旋时的天际线没什么两样。”

  书里对死亡的恐惧写的如此逼真形象,仿佛让我也在鬼门关走了一圈。

  可笑的是格雷厄姆死里逃生,第一时间就想到对自己“托福真情”的乔赛特。

  结果,十分讽刺。书里很多地方都强调了“生意人”。

  自己的死也是生意,真情也可以是“生意”,人生仿佛再也离不开生意两字。

  格雷厄姆恐怕从面对死开始,才为自己而活,但生活的真相永远都是冷漠的。

  《恐惧之旅》读后感(四):《恐惧之旅》:一段普通人摆脱特工追杀的惊险逃亡旅程

  近日,首次在中国出版的悬疑小说《恐惧之旅》是一部由英国作家埃里克·安布勒1940年创作的作品,1943年就曾被改编拍摄成名为《长夜漫漫路迢迢》的黑白电影。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以普通人的角度描绘了一段二战期间摆脱特工追杀的惊险逃亡旅程。由于男主人公工程师的普通民众身份,令读者更能切身体会他被卷入这段惊恐旅行后,从半信半疑到如释重负,又从危若朝露到险象环生,再从一线生机到大失所望,最后从急中生智到死里逃生,这期间他一次又一次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也更能理解他作为普通人经历这些时的恐惧心理。

  【英】埃里克·安布勒 著《恐惧之旅》

  最初,《恐惧之旅》这本书吸引我,是因为在书的腰封上写着:作者埃里克·安布勒是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和钻石匕首奖双料得主。在我看来,这两个奖项分别是颁自美英两国的终身成就奖,这和入选年度排行榜的性质完全不同。看了书中的介绍才知道,这本书是安布勒一套四部作品中的第三部,却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这位作家的作品。读完后我不得不承认,他能获得那两项终身成就奖确实是实至名归。他的作品故事性很强、悬念迭出,令人读来总是迫切希望尽快弄清主人公接下来的命运走向。

  英国作家埃里克·安布勒

  《恐惧之旅》的男主人公叫格雷厄姆,说他是普通人是因为他确实只是一位工程师,并不是战争年代的军官或者特工。但他的普通也不是说他遭遇追杀就完全是无辜的,毕竟他是一家英国武器制造商的工程师。他不是制造普通商用机器的,而是制造武器的,因此他才会成为特工追杀的目标。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亲自上前线作战,也因此他觉得自己没理由会成为特工追杀的对象。

  根据《恐惧之旅》改编的电影《长夜漫漫路迢迢》海报

  《恐惧之旅》的故事起因是格雷厄姆因工作需要被派往土耳其的几个地方,与当地的造船厂专家讨论关于海军舰艇重新装备新型枪炮和鱼雷发射管的问题,讨论工作结束后,他准备从伊斯坦布尔回英国。在登上回程火车的前一天晚上,他被在当地工作的同事科佩金邀请去夜总会放松一下。没想到当凌晨三点他回到酒店房间后,迎接他的是三颗子弹。其中一颗还打伤了他的右手,好在只是擦伤皮肉,没有伤及筋骨。由于他放在酒店房间里的箱子还锁着,没有任何财物损失,为了不耽误第二天回家的火车,他在酒店工作人员的游说下决定不报警。但他始终是遭受了惊吓,所以立刻给科佩金打电话,向对方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对于格雷厄姆在酒店房间遭枪击一事,科佩金很担心,并把此事告诉了一个叫哈基的上校,此人是土耳其秘密警察的头儿。随后,科佩金就带着格雷厄姆去见了哈基。当听哈基说,那三枪是一场有预谋的谋杀后,格雷厄姆感到难以相信。但当他自己从哈基拿给他的一堆照片中,认出曾在夜总会遇到的一个当时总盯着他看的男人时,他不得不对自己刚刚遭遇了一场谋杀的事半信半疑了。考虑到自己工作的责任与使命,他只得接受哈基的安排,放弃坐火车的计划改乘船。而哈基表示会严格审核与他同船人员的身份,以确保他能安全回家。科佩金还给他一把左轮手枪以备防身之用,他本来觉得用不着,最后在对方的坚持下才勉强收下。

  当格雷厄姆登上船,尤其是与在夜总会刚认识不久的塞尔维亚金发美女舞者乔塞特不期而遇后,他如释重负感觉自己终于摆脱中枪的烦恼了。然而,好景不长,等船在雅典靠岸,他应土耳其人库维特利邀请与其结伴同游希腊一下午,返回船上后发现又有一位新乘客登船,而此人正是他之前在哈基上校那里从一堆照片中认出的、罗马尼亚杀手巴纳特。如果只是再次巧遇一个在夜总会见过的人,或许还可以让他心存侥幸。但当他发现被他藏在手提箱中的左轮手枪不见了,而他的客舱内还留有巴纳特身上玫瑰油甜腻的香味时,他彻底陷入了恐慌之中。

  船上除了格雷厄姆和巴纳特,还有其他九名乘客,包括:乔塞特和她的丈夫、也是她的舞蹈搭档、西班牙人何塞,德国人哈勒和他的妻子,和他同游希腊的库维特利,一对法国夫妇马蒂斯先生和夫人,一对意大利母子贝罗纳里夫人和她的儿子。在这些乘客中四名是妇女,九人中究竟谁才是值得格雷厄姆信赖的人呢?当他寄希望于从巴纳特的客舱中找到一把枪却无功而返后,在他自己客舱等待他的竟然是巴纳特的上级德国特工莫勒。而莫勒似乎给他带来了一线生机,不仅告诉他谁是土耳其方面派来保护他的人,并且明确表示不想马上杀掉他,只是向他提出了一个让他装病一段时间的建议。

  可惜尽管格雷厄姆终于认清了敌友,但被派来保护他的人还是令他失望了。关键时刻他找到了一位盟友求助,他不仅拜托对方在船到达终点热那亚后,向土耳其驻当地领事馆的领事带个口信,还从对方那里获赠一把左轮手枪。而这位盟友也没有辜负他的信赖,他最终能够死里逃生多亏此人的帮助和那把左轮手枪。此前,格雷厄姆把自己的危险处境都曾向乔塞特倾诉,还曾向她寻求帮助。但自莫勒亮明身份后,他反而对乔塞特有所隐瞒了。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他的选择是明智的。乔塞特对他只是有利可图,所以愿意帮他一些小忙,但并不是能令他生死相托的人。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战争、政治、历史相关题材的作品都并不感兴趣。如果是对二战比较了解的读者,或许可以轻松地猜出谁是莫勒,谁是被派去保护格雷厄姆的人,谁又是救了格雷厄姆的盟友。而这本《恐惧之旅》能够吸引我很快读完,不只是因为篇幅本身就不长,关键是作者安布勒的故事情节设计很精彩,可谓是尺水兴波。而且他的文笔也很过硬,尤其是对格雷厄姆心态变化、情绪波动的把握相当到位。不过,我觉得这版翻译的效果并不理想,我猜是译者自身的文学功底还不足以为这个故事增色。但考虑到这本书中不仅有英语,还有意大利语、土耳其语和法语的文字内容,对译者来说翻译门槛本就比一般小说要高。能够一人独立完成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

  总之,看完《恐惧之旅》这本书,不难想象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电影应该也会很有看头,只是会比较考验演员的演技。尤其是对扮演格雷厄姆的演员来说,恐怕要求更高。由于看到网上有网友对电影《长夜漫漫路迢迢》中演员的表演评价不太好,再加上我不喜欢看黑白电影等年代过于久远的影片,所以并没有看那部电影。但如果再有新的根据《恐惧之旅》这本书改编的影视作品,我还挺期待看到它影视化后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我也对安布勒的其它作品很感兴趣,尤其是期待那本即将在中国出版的《间谍墓志铭》!(作者:李淑媛)

  附:本人对此版翻译的一些看法

  同样是hotel,有时还是指的同一家hotel,一会儿译成酒店,一会儿译成旅馆,酒店和旅馆这两个词的意思在档次上差别挺大的

  有些是错别字之类的小纰漏,有些是直译翻译得不好,缺少意境

  页码为中文版对应位置

  019

  I shall stay at the Hotel des Belges near Trinité

  我准备住特立尼达附近的比利时旅馆

  021

  Your hotel is quite near.

  你住的旅馆离这里很近。

  022

  They had stopped outside the Adler-Palace Hotel.

  他们走到阿德勒宫酒店的外面停下了脚步

  028

  The noise seems to have roused half the hotel

  枪声几乎把半个旅馆的人都吵醒了

  036

  Graham found himself standing in front of a pair of double doors which might have been the entrance to a cheap hotel.

  格雷厄姆发现自己站在一个双门入口前面,可能是一家廉价旅馆的入口。

  032

  The man was in the room; I disturbed him, and he shot at me.

  那家伙就在我房间里,我进去惊扰了他,他就朝我开枪。

  参考译为:那家伙就在我房间里,惊扰了他,他就朝我开枪。

  057

  You could live in ignorance of it for years: you might go to the end of your days believing that some things couldn’t possibly happen to you, that death could only come to you with the sweet reason of disease or an “act of God”: but it was there just the same, waiting to make nonsense of all your comfortable ideas about your relations with time and chance, ready to remind you—in case you had forgotten—that civilisation was a word and that you still lived in the jungle.

  waiting to make nonsense of all your comfortable ideas about your relations with time and chance

  等着来嘲弄所有关于你与时间和机会之间关系的舒服想法

  参考译为:等着时间和机会对你而言都失去意义

  061

  She smiled bravely.

  她微微一下笑,笑容里透着勇气。

  参考译为:她微微一笑,笑容里透着勇气。

  120

  Haller’s look of strangled disgust was almost funny.

  哈勒好像有点喘不上气来,脸上那厌恶的表情真是让人可笑。

  参考译为:哈勒好像有点喘不上气来,让人感到可笑/让人耻笑。

  124

  He was alone; damnably alone.

  他孤身一人,真孤身一人。

  参考译为:他孤身一人,该死的孤独。

  135

  He was not going to be able to read himself to sleep with news of “neat, slightly bleeding” holes in the right temples of corpses lying “grotesquely twisted in the final agony of death.”

  可以想象死前的那痛苦状

  参考译为:可以想象死前的痛苦状

  138

  He used the word excrément.

  他还用了“粪便”这个词。

  参考译为:他还用了“excrément”(法语,意为:粪便)这个词。

  154

  Graham reddened. “I don’t think so.”

  Moeller chuckled. “I thought not. ”

  格雷厄姆脸红了:“我认为他不知道。”

  莫勒咯咯地笑了起来:“我也认为他知道。……”

  参考译为:莫勒咯咯地笑了起来:“我也认为他不知道。……”

  162

  There would be a certain unreality about the story that I, too, was a criminal who wanted to kill you.

  你说我也是一个罪犯,也要想杀你,别人听了一定觉得是胡说八道。

  参考译为:你说我也是一个罪犯,也想要杀你,别人听了一定觉得是胡说八道。

  189

  Mr. Kuvetli’s instructions should be followed exactly.

  应该不知不扣地执行库维特利的指示。

  参考译为: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库维特利的指示。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