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惊蛰漫话

随笔美文2021-12-02110举报/反馈

当滚滚春雷从天空中划过时,蛰伏于地下的小动物定会纷纷出巢,眠于地下的虫卵也开始孵化,此时节气,谓之惊蛰,就是春雷惊醒蛰伏在土壤中冬眠动物的意思。

这时候大地明显开始回春,雨水增多,农民出门开始劳作,农事开始了。而在中国古代,是将惊蛰分为三候的:“一候桃始华;二候仓(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惊蛰时期桃红李白、黄莺鸣叫、垂柳飘拂的美好春景。这个时候,无论南疆北国,还是东西边陲,大部分地区都已开始进入了春耕、春种时期。经过一冬的休养生息后,一年农事重新开始,田野中,劳力男子已开始进行劳动。

古诗词中,对惊蛰这一节气描写颇多。此时天气乍暖还寒,春天景象才刚显露,不甚明显,诗人苏辙说:“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道出了初春惊蛰时节料峭的情形;韦应物作诗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却又写出了经春雨洗刷后百花鲜艳的清新景象;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说明这个时节气温回升,春雷始鸣,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开始苏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摘自: m.taiks.com

而关于惊蛰的农谚,更是数不胜数,它是乡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时期,雨水渐多,气温回升,草长莺飞,万物甫发,一派春和景明之景象;“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祖国华北地区,土壤据天气变化时冻时融化,所种小麦开始返旺生长,及时锄地能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达到保墒目的;而另一句农谚“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春雷惊百虫”,是说温暖的气候条件令多种病虫开始生长繁殖,应注意害虫对庄稼的侵害。“桃花开,猪瘟来”,随着气温回升,牲畜病毒开始肆虐,提醒人们家畜防疫也要引起重视。

惊蛰过后,人容易春困,常感困乏无力、昏沉欲睡,这是因为春回大地天气渐暖,人体皮肤的血管和毛孔逐渐舒张,需要血液供应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的缘故。《黄帝内经》给出了解决良方,其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意思就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消除“春困”。

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惊蛰,只意味着季节,从此进入多雨期,影响不大,人们不甚注意;但在乡村,惊蛰却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开始农业生产,让我们牢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迎接惊蛰这一美好节气的到来。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