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律师”彰显法治关怀进步
全国有超过27000万名听障朋友,平时他们靠手语说话,而在法庭上谁又能帮他们说话?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节目关注了一名名叫唐帅的手语律师。虽然聋哑人案仅占唐帅所在律所总案的三成,却消耗了他极大的精力。近十年职业生涯,他为无数聋哑人提供法律服务,被称为“中国手语律师第一人”。(9月26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一般健全人看来,听障与语言障碍人士只是听不到、说不出而已,实际上,健全人永远难以真切体会到,“再急的事情,哪怕是救命的时刻,都听不到也说不出”的那种无助与绝望。普通人也只知道手语是听障与语言障碍人士相互交流、获取信息的桥梁,却不知听障与语言障碍人士和健全人之间,隔绝的时间太长太长。 听障与语言障碍人士本就是弱势群体,相比于常人,他们更容易被侵犯和侵权、被冤枉和诈骗,而这种“哑巴吃黄连”的处境、“鸡同鸭讲”的沟通障碍,让他们成为远离主流社会的闭环,有苦说不出,投诉无门,成为法治社会中的荒漠,与现代法治社会的发展相背离。 据悉,全国有超过27000万名听障朋友,能与他们无缝沟通的律师十分稀少,据央视的报道介绍,目前全国没有一所政法院校以及高校的聋哑学校招收听障与语言障碍人士学法律,这既导致能与听障与语言障碍朋友沟通无碍的手语律师奇缺,也导致听障与语言障碍人士整体法律水平低下,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法律的宗旨在于公平、平等,我国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应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为听障与语言障碍朋友发声,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是法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要求。当下,听障与语言障碍人士旺盛的法律服务需求,因为没有相对应的手语律师,缺乏必要的满足,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此种现象,有必要予以充分重视,并大力纠正。 一方面,要充分动员高校、公益机构等各方力量,大力培养既懂法律、又懂手语、能与听障与语言障碍人士无缝沟通的职业律师,真正地替他们发出应有的声音,提供急需的法律服务。 另一方面,要提升全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爱程度和平等理念,改变被动的助残模式,尊重和保障残障人士的权益,既要做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要做好无障碍交流环境的打造,填补过往助残工作中的疏漏。比如,让越来越多的手语律师,助力残障人士“无障碍”地进入到依法治国的社会主流中,充分体会到社会的平等、温暖和进步。(王丽美) m.taik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