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小学三年级估算课题教育随笔

随笔美文2021-01-26195举报/反馈

  估算和估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某些计算和测量的结果无法得到或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判断时所采取的一种数学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数学逐渐“有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编辑的有关小学三年级估算课题教育随笔,欢迎大家阅读和鉴赏。

  小学三年级估算课题教育随笔【第一篇】:

  1.为什么不用课件。

  课堂中没有使用课件。漂亮的动物图片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吗?三年级孩子在数学课上能产生对濒危动物的爱心吗?故弃之。

  2.合并例题是个错误的选择。

  从17 8引入,然后依次出示17 28、57 68、57 168、257 168。把例1、例2放在一节课学习。从知识的角度说确实一节课就够了,从学生熟练和准确性角度讲,分成两节课也许效果更好。每节课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练习,及时巩固。特别地,作业在课堂上完成老师可以得到更多的反馈,能及时地给予帮助。像今天这样发现问题却无法解决,等第二天作业收上来,或者影响第二节课,或者丢失最佳时间。所以下次还是选择分两课来讲,因为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万以内的加法非常简单,对孩子们来说并非如此。

  3.从高位算起可以吗?

  课堂上发现有些孩子是从高位开始算的,有点像口算的方法。一方面说明孩子有段时间没有用笔算了,而口算一定会经常用到,至少每课一练上每天都有20题口算,相信没有孩子会选择笔算。另一方面说明从高位算起有优势。为什么不可以从高位算起呢?不是提倡个性化吗?在了解笔算从低位算起的基础上,如果孩子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我会允许孩子从高位算起。老师们,你们有从高位算起的经历吗?

  4.省略过程不合适。

  女儿今年上四年级了,去年她在做万以内加法时,我总感觉她动作太慢,每一步计算都要唠唠叨叨一大堆才出来一个结果。以27 18为例,她是这样想的“个位是7 8=15,写5进1,十位上2 1=3,3 1=4。”这是二年级的水平,三年级能不能简洁一点呢?所以我要求她把这个过程简化为“7 8=15,2 1 1=4。”只有两句话,后面的减法也是这样要求的,速度明显加快了。现在我向三5班的孩子们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结果快是快了,但错误也随之增加了,口算错误、进位错误明显增加。因为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学生的水平面差距是比较大的,我女儿能达到的要求,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达到。看来我还是有点心急了,这个要求如果在单元复习或期末复习的时候再提出来,就比较合适了。

  5.关于估算

  练习中有一题是练一练,让学生把算式与得数进行匹配。备课时计划让学生不计算,根据个位或高位判断出得数。课上根据学生情况取消了这个打算。估算本不是这节课的目的,如果新课后的第一次练习就是估算,会影响到学生笔算技能的形成。把这题放在估算课和验算课中可能更合适。

  6.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思维水平。例题是题组,各数间有一定的联系,每次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加数。有的同学就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讲到后面的例题时能直接根据前面的例题报出后面例题的得数。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从17 28想到57 68、57 168、257 168的结果,这里体现的不是等式的性质吗。这些都可以成为以后学习简便运算的资源。

  7.问题学生

  每节课都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是从课堂伊始就注意力不集中。什么原因?难道才三年级就对数学没有兴趣了吗?还是学习习惯不好?例如何XX,我讲第一个例题时就发现她在打哈欠,要知道这是早上第一节课,不可能精神不好,唯一的解释是对这节课、对数学没有兴趣。再结合她作业中的大量错误,辅导时的紧张,可以初步判断她数学学习是有心理障碍的。再如蔡XX和赵XX,如果不点他们的名他们可以一节课不停地做小动作、讲话,提醒之后大概能坚持个三、五分钟,然后又是注意力不集中。家长知道吗?班主任做过工作吗?我又该如何帮助他们?这似乎是我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话题有点沉重。如果条件允许我希望把某个同学的问题做成一个课题。

  小学三年级估算课题教育随笔【第二篇】: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数学素质,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当前,要想让学生一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

  今年也是我第一次带三年级的数学课,今年是我和学生一起来学习。因为学生是从二年级带上来的,所以少了师生之间的磨合,可以很快进入到学习当中。二年级时,有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但仍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相当差劲,今年的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作为教师的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二年级教学时对他们的了解,总体来说孩子们的计算能力较差,在课堂上做练习会出现数指头、口算等不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我更注重孩子的态度、习惯而不是成绩,所以对于孩子上课听讲以及作业书写情况要求较高,有问题时能够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发现将近一半的孩子不会自觉学习,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学习。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我在本学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着重培养小老师。让程度稍好的学生选择课题,课下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备课,由学生主讲、老师补充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去。程度稍差的学生选择自己会的题目进行讲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习品质。

  2、建立数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本册教材中数与代数的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此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数感,发展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运算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第一单元除法中《分桃子》一课,教科书借助圆片、小棒等直观模型,结合具体分一分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竖式的计算步骤及每一步的实际意义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与具体的分物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师引导、同桌互相说、单独提问等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和方法。并且呈现多元化算法,从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教授第四单元《克千克吨》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布置预习作业时专门会让学生提前去超市看食品包装袋上标的重量,并亲自感受一下,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课上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感受明白不同物体如何去选择质量单位。

  2、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例如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我将通过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结合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活动,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但是,教学中,由于经验的的缺乏在教学过程中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气氛不活跃,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通过这两年的实践经验,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低年级孩子相处,帮助他们更好的去学习,而且通过与学生家长和同事的交流,以及学生的日常表现,真心觉得一个孩子的学习是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但是不少家长觉得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就行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我认为,其实小学阶段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但是,大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很好,这些习惯的缺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完善。

  小学三年级估算课题教育随笔【第三篇】: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学情分析乘法估算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因而在学生有一定口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估算教学,在教学本课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小学三年级估算课题教育随笔【第四篇】: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估算能力是指学生在利用一些估算策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认知过程,获得一种概略化结果的能力。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估算的应用已大大超过精确计算。估算可以理解为是估计计算,大致推算,估算的核心仍然是“算”。估算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准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能迅速算出精确值。从这一点上,估算与笔算或用计算器“算”是一致的、相同的。只不过估算是要求更高的运算能力,要求摆脱纸笔或计算器的束缚,运用心算乃至推算的能力进行计算。也可以说,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坚实的笔算,心(口)算以及运算定律的掌握和运用基础上的。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我们对估算能力的认识,尤其是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的问题还缺少系统、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本课题通过对三年级学生估算能力的认识、估算能力的内在机制、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的密切关系等理论的探索,以期丰富和发展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有关理论。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根据三年级学生已有的估算知识基础,就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估算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培养三年级学生估算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促进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更好发展。

  小学三年级估算课题教育随笔【第五篇】:

  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1、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1)学习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初步建立自己的课题框架,对三年级学生小学数学估算能力进行整体调查与研究。收集相关的课题资料,提出研究目标,制定方案。首先,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以及有关估算教学方面的书籍,对估算教学的意义与价值,面临的困难、提高估算能力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了解。这一阶段主要应用了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关于估算的研究,针对三年级学生现有的估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2)对三年级学生小学数学估算能力进行整体调查与研究。

  2、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0月)

  针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地实施。

  1。根据计划及实际教学情况,在教学工作中对估算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并及时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对研究的内容、方法、主体等诸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2。在研究过程中,及时作出记录,收集典型材料,积累估算教学案例,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1)要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后,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时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估算。除了课堂训练外,补充一些习题也可以使学生在估算意识上有所加强。在计算时,教师可以多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在计算前估算,知道了得数的大致范围,为下面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到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估算无处不在。在整个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要多交流,要明白估算的结果不是唯一的,估算的结果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不能简单认为估算结果越精确越好,而是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选择方法。

  当然,估算习惯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提供给学生估算的机会和多指导一些估算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实现估算在数学能力培养中的价值。

  2)尽可能的让学生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也并非是无章可循,估算的基础是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第一是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数据计算变得较为容易。第二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的“简化”都会使结果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运算结果比较准确。在具体的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几种估算的方法:

  取近似数估算:即用“四舍五入”法取算式中几个运算数据的近似数,然后依据这些近似数的运算结果估计整个算式的值大概是多少。如:99×43≈100×40=4000,因而99×43的值应在4000左右。

  根据商的最高位估算:即只计算算式中商的最高位上的数的结果,就能预知结果是几十多或是几百多,确定上的大致范围。如计算132除以4的商事几十多

  根据位数估算:即在四则运算中判断得数的位数。如:55×67积是四位数。

  凑整估算。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整千数再进行计算。这种最简便的估算方法,在一年级就已经渗透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平均估算法。这个方法适用于包含许多加数的加法运算,其中这些加数的大小又都比较近,取一个合理的平均值,然后乘以这组数的个数,得到估算的结果。如:在三年级求平均数时就能用到。

  以上的这些估算策略学生相对容易接受,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应用。

  3)注重实际运用,培养估算能力。
(m.taikS.com)

  要想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认识估算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优越性。其次,教学中,通过设计“开放性”估算题,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估算,利于提高学生的估算兴趣,产生探索解决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综合的运用与提高。再次,要开展经常性的估算活动。如同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学生的估算能力也只有在经常性的估计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更何况估计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主要的是一种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如根据自己的身高估计桌子的高矮、衣服的肥瘦,根据一堆物体估计盛放容器的大小,根据房间估计所需瓷砖的多少,估计下课还有多少时间……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估计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误差大小之说,因此,当学生对估算有不同结果时,不应责备学生,而应组织学生检查他们最初的估计过程,引导他们做出调整,利用反馈改进估计,逐步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估算离准确数更接近)

  总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会激活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一定的数感。让小学生具备初步的估算能力,需要师生一起增强意识,共同努力。

  这一阶段主要应用了行动研究法,在常态的教育环境中,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践研究,切实增强三年级学生的估算意识、

  3。阶段性小结,全方位开展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2月)

  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自查研究情况,整理有关教案、论文,总结成课题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报总结。这一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