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小学随班就读学生教育随笔

随笔美文2021-01-26173举报/反馈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随班跟读的学生,因为某些因素不能和正常就读的学生一样,但是教师应该一视同仁,而且还要教会其他孩子善待,用同等的态度对待他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随班就读学生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小学随班就读学生教育随笔【第一篇】:随班就读儿童在综合学科的教学

  随班就读儿童在其它学科的教学,包括英语、体育、劳动、美术、音乐、历史、地理等,由于各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这里不一一阐述。

  在这些学科教学中,对于耳聋儿童来说,因他们中大多数有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机会,在教学中除英语学科中的口语练习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要求以外,其他学科教学中努力让他们掌握基本练习技能同时,还必须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当然,最好的是都能有系统的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在随班就读中,普通教师要照顾更多的健听儿童,不可能全面地照顾好随班就读的学生。

  一般的特殊儿童,可以参照语文、数学学科教学的方法。但是,对这类儿童语文、数学学科学习有困难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特别感兴趣的学科。例如,耳聋儿童对美术特别感兴趣,易表现出超越正常儿童的某些特点。对耳聋儿童随班就读的美术学科,最好让他们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提高他们对该学科的兴趣和技能。又如智力落后儿童,他们有的在体育的某一单项特别耐力。

  在随班就读学生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文化知识、陶冶情操外,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另外,还可以根据儿童的身心缺陷特点,利用综合学科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随班就读学生教育随笔【第二篇】:随班就读中的直观性原则介绍

  在教学理论中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教学原则体系,大都有直观性教学原则,可见这条教学原则运用的普遍性。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运用就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直观性原则的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模型、语言的形象描述,使学生对要学习的事物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二、直观性原则提出的依据

  学生掌握知识必须以感性经验作基础。残疾儿童的生活经验贫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观教学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为残疾学生掌握知识奠定基础。

  多数残疾儿童由于残疾的影响,往往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对概念的掌握需要依靠直观形象的帮助。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较少理解抽象知识的困难,为残疾儿童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

  三、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

  1、针对不同残疾学生采用不同直观教学手段

  直观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实物直观、模型直观、象征性直观、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以及参观、实验、实习。模型直观是观察实物的模拟形象,如各种模型、图片、幻灯片、电影、录像等。象征性直观包括图表、表格、图解等。语言直观就是教师用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具体表象。残疾学生由于其残疾的种类不同,对直观教学手段的选择应有所侧重。

  2、重视语言直观的作用

  直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表象,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概念。因此,应重视语言直观的作用。当然,学生残疾的类别不同,语言直观使用的目的和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智力残疾学生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脱节,运用直观教学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引导智力残疾学生感知直观对象时,不仅要帮助他们形成鲜明准确的事物形象,掌握其主要特征,而且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讲解,使他们掌握表达这些特征的词语,建立起相应的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巩固联系。把与事物形象统一起来,提高智力残疾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

  以上所述的教学原则,是随班就读教学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它们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有的是从随班就读教学的目的、任务提出的,有的是从随班就读教学的特殊性提出的,也有的是从随读残疾儿童认识过程和意向过程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的。但是这些原则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互为条件、紧密联系的,并与普通教学原则一同构成了一个随班就读教学原则的完整体系。在随班就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按照这些教学原则的基本精神来指导教学工作。一般地说,一个完善的随班就读教学过程,应该是全面贯彻随班就读教学原则。当然,对随班就读教学原则并不应有静止的观点,随班就读就教学的发展,其教学原则体系也一定会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日趋完善。

  小学随班就读学生教育随笔【第三篇】:普通学校对随班就读的管理

  一、建立特殊教育领导小组

  由于残疾学生的分布面比较广,涉及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根据目前情况,一般按乡镇建立特殊教育领导小组为宜,小组成员可包括,镇分管领导、文教组领导、中小学校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老师等5-7人组成。另一种形式,也可以学校为单位建立,由分管校长、分管教导、随班就读老师等。

  二、创建良好的随班就读环境

  残疾孩子在普通班里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能够使随班就读儿童感受到理解、尊重、关爱。首先,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要从关爱他们出发,在班级的选择上,要挑选责任心强的班主任老师,在座位的安排上要考虑到残疾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安排在教室的前排,不让他们一个人孤独地坐着,有利于老师和同学的关照和帮助,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要建立伙伴的助学计划。在学生中成立伙伴助学小组,在课内课外,辅导随班就读学生,在生活方面给残疾学生提供帮扶,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这不仅对残疾学生有好处,对其他学生学会助人为乐也同样有好处。再次,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学会特殊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并能正确对待残疾儿童,积极鼓励、帮助孩子。

  三、聘用合格的随班就读教师

  随班就读的教师应该有什么品质、修养、认识、态度、知识与技能?我们认为:理想中的随班就读教师应分为三种水平,经由试验、培养,力争达到高级水平。随班就读的初级教师是具有小学教师资格的优秀教师,他具有从事小学教育的基本修养,热爱事业,热爱学生,能够自如的完成一个小学教师的任务。中级的随班就读教师则在初级的基础上,还应该对所任教的学科有深入的研究,并且具有从事随班就读教学所需要的态度、知识与技能。一个高级的,也是理想中的随班就读教师,应该在中级水平上还能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借用课堂内、外的种种积极因素,避免消极因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对残疾学生的学业管理

  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残疾学生的比例占普通学生总数的2%左右,在我们苏州地区人口素质高,实际工作中统计这类残疾儿童约占学生总数的0.8-1%。学校对这些残疾学生的学业管理有以下几种:一是按照正常的学籍管理注册就读;二是当被鉴定为残疾儿童以后安置方式可能发生变化——正常班管理或特教班管理;三是对个别残疾学生有可能实行学科走班制——即一部分学科在甲班学习,另一部分学科在乙班就读;四是实行双重学籍——即在特殊教育学校注册普通班随读或普通班注册特教班就读。

  小学随班就读学生教育随笔【第四篇】:教育随笔

  特殊群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我现任两个班级数学教学,分别有一名智障学生,一名学习障碍学生。学校成立了随班就读教研组,上级派来了教育专家亲临指导我们工作,学校专项资金建立了资源室,配备了专职资源室教师。孩子们受教育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资源室里有更多的学具,更多适合培养他们学习、生活、成长的设备。孩子的成长牵动着学校里每一位领导和老师的心,我想有这么多人关心他们、爱他们、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从事多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我这时对随班就读有了更深的认识。

  学生的智力差异不同,就要求我们要根据这些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的目标应包含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思想的进步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又不能脱离所任班级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同一课堂,执行两套计划,具有实施分层教学的能力。因此,对我们的教学能力也是一种考验,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努力去实践和探索。

  分析我所教几个随班就读的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庭成员中有某个人与他们是一样的,生活环境较差,常常是邻里歧视、同学欺负,他们性格孤僻、胆怯或乖张、具有攻击性。对这类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健康良好的心态是最为重要的,这就要通过社会的关心,邻里、同学的团结互助让孩子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并努力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曾某,入学时,有许多不良习气,摸女同学、恶作剧、吓唬别人、课堂上大笑、大叫,属乖张、具有攻击性的学生。我们确定要培养他良好习惯,培养自理能力。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曾某一点也不服从教育,依然是想干啥就干啥,让我们感到头痛。我想老师不仅是慈母,也应该是一位严父,要严中有爱,对他进行冷处理。他逐渐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老师生气了,不理他了,孩子们不同他玩耍了,自己得不到红星了。经过一年多教育,他能守纪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了,我们鼓励同学主动与他交往,教他一些生活自理的小事,既让曾某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又让普通学生在与曾某的相处过程中体会到了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

  这类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能力差,学习上有很大障碍,认真分析每个学生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对不同的学生拟定不同的目标和实施计划,找到学生优势的思维,逐步扩展和加以引导。如:曾某喜欢唱歌,认识爸爸开得驾校的汽车,能分辨各类汽车,喜欢玩球。我决定将他头脑中现有的实物图形和记载实物图形的符号——文字联系起来作为教学目标。我从曾某已有的认识出发,注重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符号联系起来,如:他头脑中有了圆、方、长等概念,却不认识相应的图形,我就利用他对汽车很熟悉,喜欢玩皮球这一特点,教他认识车轮、方向盘、皮球是圆的,车厢是长方形的。教数1个方向盘,4个车轮,写1、2、3,经过不断努力,孩子能认识并书写1、2、3,认识图形——圆。

  在多年随班就读教育过程中,我体会到付出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回报,这就需要我们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通过反复和循序渐进施教才能使学生发生变化,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而伤害孩子。对这类孩子培养和维护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更为重要。

  小学随班就读学生教育随笔【第五篇】:我和随班就读

  新生入学,我的班上来了2名随班就读学生——赵猛和孙佳慧。这两个孩子,一个是身体残疾,一个是智力障碍。三年了,回想我们共同搀扶、相拥走过的日子,心中满是欣慰和感慨。

  还记得一年级第一个家长会,很多家长当面提出不要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同班,以免被打扰时,赵猛和孙佳慧家长眼中的委屈和愤怒。我理解每一位家长的心情,可是我不能容忍这样无辜的伤害。所以我顶着巨大的压力坚决把两个孩子留在了班里。三年了,我庆幸自己当初做了正确的决定,现在回过头来静静思考,如何帮助随班就读的孩子和家长呢?

  一、要用爱去滋养干涸的心田。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特别是对那些有生理缺陷的残疾幼儿,教师的爱就越发显得重要。孙佳慧因小脑萎缩性病变产生严重的病症:精神痴呆、坐立不稳,鼻涕每天擦不完,都6岁了,还不能用语言完整的表达思想感情,很多时候只能靠摇头或点头来传达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便经常给她擦鼻涕、讲故事,使她消除胆怯心理,教她正确的发音、说话。孩子们刚开始不愿接受她,经常取笑她,记得有一次,她小便弄到裤子上,有的小朋友则围着她说:“羞、羞、羞,六岁了还尿裤子。”有的用手捂住鼻子“臭死了,臭死了。”孙佳慧当时不知所措,哇哇大哭,乱哄哄的闹成一团。我闻讯赶到,批评教育了其他的小朋友,告诉他们小朋友在一起应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然后带她回办公室,帮她把裤子清理干净,安慰她说:“老师的小侄子也6岁了,有时候不小心也会尿裤子,没关系,以后注意就是了。”久而久之,孙佳慧把我当作了她的亲人,性格也变得开朗了一些了,胆子大了,开始和我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有时下课了妈妈来找她,她都不愿意去;如今,每天来上学时,她大老远便会用含混不清的声音喊“老师好!”笑容开始出现在她脸上,尽管那笑傻傻的。但我很欣慰,因为播种下的爱毕竟有了一点收获。

  二、用“责任”关注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传授知识之外便对孩子不闻不问,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学校不但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更是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劳动者的场所,如果我们只关心“好生”,对随班就读的学生不闻不问,这样做不能说是对事业负责,对国家负责。况且随班就读生们本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绝大多数内心是自卑的,性格是内向的,如果老师不负责任地将他们弃在一边,就更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结果使他们在校是既成不了才,又成不了人,只能是一事所成。现实生活中,因为考核的关系,我们大多数老师喜欢以成绩的优劣来衡量学生,过分地看重“智力”的发展,总是对那些成绩好、智力超长的学生十分宠爱,而对那些随班就读学生是漠然置之,甚至是视而不见,轻则吵骂,重则惩罚,一心想的是他们影响了自己的教学实绩,巴不得他们早点出门为最好。我觉得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所以,我觉得强烈的责任感是我们对待随班就读生应该首要具备的态度。

  三、用“成功”体验

  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随读生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对他们来说受责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教师对教育随读生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这对随读生来说,就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从而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理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随读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他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则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教师要根据随读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如:好学生一遍做对了题目要表扬,随读生经过几遍甚至几十遍才做对的,也要表扬、鼓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随读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

  四、家校同心,走向明天

  要和家长取得有效地联系,作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是不愿意到学校来的,他们中有的有一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作为老师,能家访时可以去家访,不能家访时可以请家长到校来,无论怎样,都要当着学生和家长的面,实事求是地表扬他们在学校的一点点进步,燃烧起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希望,这样,学校和家庭能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教育随班就读生。我在开学后不久便首先走进了王明娇的家,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建立起了共同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努力的信心。

  是树儿,总会发芽;是花儿,总会开花;是人,心中总有理想和追求。让我们每个老师都对随班就读生们承担起应负的责任,热情地关心他们,他们一定会有美好的希望!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