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初中地理教育随笔中学

随笔美文2021-01-26164举报/反馈

  导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教育随笔中学》,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教育随笔中学【第一篇】:初中地理教学随笔

  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休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既然素质教育是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我们为何不把学生怎样配合教师活动想一想呢?一味的回头看旧教材能得到什么呢?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这样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备课时,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去咀嚼新教材。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的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立体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

  (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学好地理。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火花才能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我国古代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仅仅教给学生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若能教给学生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技能,那么学生就会终生受用不尽了。

  1、运用地图获取知识

  初中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形象,如大洲、大洋、国家、地区的轮廓、界限,某地的地形区、气温的高低变化等,它们是难以用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的。借助于地图,便能一目了然,要求学生身边时常备有地图,对各地理事物、现象能形成准确、牢固的印象,避免了诸如世界各国名称、气候类型等的混淆现象,尝到运用地图好处的同学是对地图常看常新,新知越积越多。在初一新生第一节地理课时,我就要告诉学生运用好地图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要养成经常读图的习惯。地理学科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它的综合性,我们可以从一张地图中采集大量的地理信息,如一个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自然知识,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人口、工农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状况,从整体上把握该区域的综合特征。因此,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就应该多运用地图来指导学生获取知识。

  2、分析-归纳-综合升华知识

  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归纳与综合,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为此,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归纳-综合”的规律,使所学知识得以活用。分析应从各类地理事物本身内容的系统性入手,从个别到一般,把个别分散的地理事物联系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共性,总结出规律,再从部分到整体把具有相关信息归纳综合起来,这样能加深理解各地区域的特征,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新授完初中地理教材后进入复习阶段,师生先一起研讨,将初中地理知识归纳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自然地理再划分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初中地理教学随笔等,人文地理可划分为人口、民族、工农业生产、交通、商业等;有的专题还可分为若干项,如地理位置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分项,气候可以从气候名称、分布地区、气候特征以及对当地植被、农业的影响分项,工农业可分别从各自发展的条件、分布地区、生产的产品(工业部门、农作物)分项;工业发展的条件又可从资源、交通、人力、科技等分项,农业发展的条件可以从地形、气候、劳动力等分项。再运用整体指导局部的学习方法,大到国家,小到乡镇、村庄都要从上面这一知识结构中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探讨。

  初中地理教育随笔中学【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体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长期影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真正的发挥出来,他们学习的内在潜能受到了极大的压抑,本应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了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纯粹成了一种机械的毫无趣味性的过程。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跃起来呢?

  1发挥地理学科趣味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嵌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海水运动》这一节之前,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塑料鸭子”小故事:“1992年1月,香港一艘载有几万只塑料鸭子玩具的货轮在驶往美国途中遭受风暴,大量塑料玩具落入海中,几年后,这些塑料鸭子玩具漂游到日本、夏威夷、印尼、阿拉斯加等地,被各地收藏家高价收购。这些塑料鸭子玩具是怎么游到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呢?”这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非学习状态转移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2搜集“热点”素材,引导学生“动起来”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地理图像繁多,容易混淆,怎样把每幅教材地图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地图,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这样才能加深印象。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出示近几年的地震发生地点,让学生将这些地点在《六大板块示意》图中相应的位置标示出来,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再引导看图例,进一步得出结论,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属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通过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器官,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育随笔中学【第三篇】:地理教学随笔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氛围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人们的共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已经成为主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策划者,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那么教师就要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充实自己,切切实实的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

  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地理自身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应用的实效性等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地理问题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地理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可以创设“操作”情境,提供参与条件;可以创设“讨论”情境,营造参与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地理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国的行政和区划时,创设一个猜行政中心或行政区名称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猜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地理活动,掌握基本的行政区分布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感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二、强化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

  有效的地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做学生地理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次,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多样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真正学习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健康及富有活力的课堂地理学习活动,具有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地理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地理,平等地交流各自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以改变学生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教育随笔中学【第四篇】: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学法研究随笔
(m.taIks.com)

  地理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课,那为什么中学课本在内容编排上内容十分枯燥呢,我觉得和教师的课堂教法有很大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现在强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但教师的引导如果不当,关键时如果该解疑的地方讲得不到位,则会影响学习成为主体的目的。所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端正学生学习性情的关键是取决于教师的教法能否得当,教师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否正确。

  那么,教无定法,什么样的教法才正确,才得当呢,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经我多次试验,个人体会,我认为只要这堂课能让人听进去,并且自然而然的听懂,那就是好课,这种课不用用心评课,一听就能听得出来,我想现在搞各式各样的评课也好,组织赛教也好,只是把评课细化而已。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

  第一,我觉得和个人能力有关,其中语言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一个能力,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领导讲话,有些人就讲得好,有些人就听着不明白,不舒服。那么,如果这个能力如果不高呢,可不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经过试验,通过自已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训练方法因人而异,我的方法是,放慢语速,在课前把内容先在脑子里过一边,放慢语速,确保每一句都是保证有效语言,无无意义的话句,做到干练,清晰,有逻辑性,这样多次长期练习就慢慢好了。

  第二,就是集中注意力,上课不能容易分散注意力,分散注意力是讲不好课的,而且罗辑混乱,学生不睡觉才怪呢。

  第三,就是脑子转得快,反应快,聪明机灵,这和先天遗传有关,有小时候生活环境有关,后期是很难改变的。

  所以,综上所述,要讲好课达到高效目的,其关键在于教师这个主导者。我们说有什么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嘛,学生就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我们现在说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这句话不是说教师不重要,降低教师的作用恰恰相反,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变为优秀的讲解者,还是优秀的表演者,又要有很强的管理能力,甚至有时候还要有自已的教学艺术。

  初中地理教育随笔中学【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教学随笔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15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