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直播打赏,如何出拳很重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日益火爆,当中的数据造假、巨额打赏、不良表演、一夜暴富等饱受诟病的行业乱象,也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病症顽疾,不但对网络生态造成了污染和破坏,更对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受年龄和认知能力所限,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普遍处于发展阶段,而且网络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也相对比较淡薄。这种情况下,火热、刺激的网络直播很容易令其沉迷其中,更会因各种不良诱导而做出非理性的过激行为,对其本人及其家庭的财产安全都带来了危害。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通过网络进行游戏和打赏的消费行为屡见不鲜。每一次这类事件的曝光都是一种警示:让未成年人远离直播打赏要出快拳、出重拳、出实拳,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搞形同虚设的虚功夫、假把式。 当前,网络直播行业经历了野蛮的高速发展阶段后,虽正在慢慢回归理性,但这个回归之路并不是一站直达,也不可能一路平坦,这当中还有很多的障碍和荆棘,需要我们久久为攻,做打持久战的准备。但打持久战并不意味着拖拉、坐等,而是要在主动出击、不断提速,把该行业乱象对未成年人的危害范围降到最少、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如果我们处置问题的速度慢于网络直播消极影响的发展速度,结果只能令更多孩子身陷泥潭。 网络直播虽是近年来新兴的行业,但水却很深,暴利之下暗藏着复杂的利益链、关系网,不下决心、不出重拳,很难从根上加以治理和解决。据报道,某平台上有个叫作“至尊守护”的礼物折合人民币1万元,某网络主播在一次直播中就收到了30个,总价值30万元;还有主播称,自己几年来共直播600多场,累计获得虚拟礼物折合人民币达3000万元。不管这数据的真实度有多少,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却传递出两个极强的消极信号:要么诱导他们跟风消费;要么吸引他们加入直播行列。可见,要想不让无良主播及其背后的力量兴风作浪,只能出更重的拳、用更强的力。 网络虽是虚拟的,但网络直播所带来的暴利是实实在在的,所产生的危害也是实实在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出实招、重实效。要及时制定出台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在未成年人和不良网络文化之间设起坚固屏障;平台应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不能一味躺赢、偷懒、啥也不干,坐等“分红”;主播更应遵守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一切向钱看注定行不稳、走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