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黄山记
立冬后的第二天早晨七点钟,我们公司一行二十二人在两位美女导游的带领下攀登黄山。虽然天阴阴的,导游前一天也已经告诫我们山上会很冷,天气预报也说会有小雨,但是大家一个个好像并没有担心,心里只奔着黄山,我想,不管多大的雨,山还在那里吧。 坐着旅游大巴到山脚下已经快八点了,但是寒意却更浓了。这是一个小小的中转站,一周遭都是看不到山顶的高山了。我们都买了雨衣、手套,背上充足的水和食物,拿着拐杖,离开我们的专车,再坐上景区大巴沿着盘山公路惊心动魄地辗转了十多分钟才到了真正的登山起点——云谷寺。这里其实已经是半山腰了,处处都笼罩在山雾的氤氲中,抬头也已经不见了山的踪影。大家休整了一下,分成了两组,一组坐索道先上白鹅岭等我们十一点半之前到达会合;一组是我们十个人徒步登山。我们徒步的队伍在云谷寺前合了影便迫不及待地向入口冲了去。 刚开始的劲头在跑了几十步台阶之后就被湿冷的雾气吹散大半,小腿也已经发酸了。四周全是雾,能见度不过五十米,完全领略不到前山的雄伟。空气潮湿但很清新,湿漉漉的石阶沿着陡峭的山墙蜿蜒,一层层地密密排着,路两旁的花草树木全是一个灰蒙蒙的颜色,但是形态各异,在雾里若隐若现,松树的丰姿在山雾的笼罩下更是妙不可言。走路是不停的,拍照却是第一任务。 不多久,队伍又分成了三组,跑得快的已经消失在前方的雾气里,走得慢的在后面也看不见踪影,中间的我们四个人不慌不忙,以为这雾中风景便是全部。手套早就用不着了,脊背也出了汗,但是因为限定了登山时间,我们也不敢再多留恋路上风景,都催促着加快了脚步。可是一旦不停地走路,就已经气喘吁吁,每遇到平台就一屁股坐下,眼看着要登顶是难于登天了,这迷蒙的雾气也渐渐浸湿了我的热情。 正郁闷着,天光突然就变亮了。是要出太阳了吗?我想。果然,只需短短三五分钟满山的雾气就被赶走了大半,路边的雾迅速地消散殆尽,远处的山顶也渐渐露出了峻容。我们的双脚走不动了。黄山的峻美身姿终于第一次羞涩地摆在我的面前,虽然还萦绕着淡淡的薄纱般的雾气,这却使其愈显神秘了。随着大雾的慢慢消散,山间每一处每一秒都是一帧帧流动的画面。我不禁放弃了拍照,贪婪地沉浸在这自然造化的美景中了。 山上的雾气慢慢地下沉,沦为山腰的层层云海,而一座山峰也更完整地显现出来,这便是“钵盂峰”。山腰的云雾像蒸笼的蒸汽一样调皮地翻滚着,与缭绕中巍然屹立的高山产生了动与静的和谐对比。不多会儿,云雾仿佛受了山的感化,慢慢安静下来,皈依在山腰下,越来越显得浓厚,在太阳的照耀下层次分明,俨然是海的波浪汹涌。我们都不停地拍照,怕这美景像海市蜃楼转瞬即逝。不经意间,在洁白的云海中突然长出黑色的小岛来,那是远处小山峰的起伏的山顶,在云海中又像是浮上海面的大鲸,给无际的云海抹上厚重的一笔。挺拔的钵盂峰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苍劲葱翠,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得坚定顽强,给人以无限的鼓舞。再细看山上,树木愈往山顶愈稀疏,点缀在灰色的岩石上无不恰到好处,整座山头就像一尊精致的盆景,被大自然的巧手随意安放,便美妙绝伦。 这样欣赏着,不知不觉殿后的两个家伙追上了我们。这才一看时间,已经将近十点了。时间已过大半,可是我们似乎才走了五分之一的上山路程。便只好先放下风景在身后,抓紧埋头走路了。虽然出了汗,喉咙也干得发痒,但我一点也不想喝水,咬着牙和大家走走歇歇经过“仙人翻桌”来到了“入胜亭”景点,路边商店里十元三根的黄瓜暂时缓解了我们一路的疲劳。稍事休息之后,我们六个人继续赶路,先头部队也打电话来催促着,他们已经到了上面的索道站了。我们就走马观花一路经过了“仙人指路”、“皮蓬”、“双猫扑鼠”等景点。随着我们在山里的位置不同,抬头所见的景色也不断变换着,一会儿温暖夺目,一会儿冷峻缥缈;移步换景,步步不同。无不显露出了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 眼看着上面不远就是一个眺望台的边,我们却都实在筋疲力尽了,有的人真的开始了手脚并用往上爬。我也两步一歇,切实感受到目标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的痛苦了。 “最后”近一百米的台阶我们“爬”了十几分钟,终于登顶了之后,我的腿脚竟然一点也感觉不到酸痛。平台上的人群熙熙攘攘,其实我们只是刚到了白鹅峰,离我们的回会合点“光明顶”还有三里多路呢。先头部队早已经和乘坐索道上山的伙伴在光明顶会合了;而这时也已十二点多了,预计三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几个走了近四个小时。但是我们还是没有急着去追,心里想他们会等我的,要紧的是先尽情地欣赏美景吧。站在平台往山下看去,云海一望无垠,远远地和天际线连成一片。但是并没有先前那么洁白了,像水墨画里连绵的远山。近处的青山古木和远处的无际云海,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墨长卷。 禁不住先头和导游的催促,我们不舍地离开白鹅峰。这时经过刚才的一会休息,我们走得稍微轻松了,山路也不再那么陡峭。穿过茂密的杉树林,再转几个弯,大部队就立在光明顶那儿等着我们了。 我一到,导游便叫喊着往餐厅去。我只好跑到光明顶上草草拍了几张照片,便跑下来追赶上大部队去。 美食广场的饭菜一如导游说得那样难吃,但我们还是几乎把菜都吃完了。 饭后我们还没休息五分钟便被又导游领着往山后进发去看迎客松。一路上人越来越多,真可谓摩肩接踵,所以走得不快,这对我真是万幸啊,因为我每走一步都要靠扶着栏杆或者墙壁了。还好这时是旅游淡季,真不敢想象旺季时将是什么景象。 糊里糊涂地穿过鳌鱼洞,经过似是而非的老鼠、鲤鱼、乌龟还有猪八戒身边,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黄山的名片所在——迎客松面前。 相见不如怀念,它就靠在一颗大石头边,在杂乱的堆积着建筑材料和栏杆的一堆人群里面。我慢慢走近,第一次发现,迎客松并不是孤孤单单顽强地屹立在悬崖峭壁上,原来它的身旁还有好几棵稍小一些的同伴陪同着,它也有大房子把它日夜守护,身上而且还插了避雷针防它遭遇天打雷劈。挤进去拍了一张人和树的合影,又就挤了出来。 主角已经看过。大家在广场上迅速地合影后,导游便要收钱走路了。本来还有几个愿意徒步下山的同志差不多也是因为看了迎客松之后便丧 失了继续步行的兴趣。但我却不想只上不下搞得没意思,而且腿脚也并没有那么难受。便不顾大家的好意和导游的似是而非的好意坚持徒步下山了。 终于,在下午两点半,我在迎客松前拥挤的人群中不住地陪小心迈入了徒步下山的入口,头顶上还传来伙伴们关切的招呼。 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空无一人的下山路。我一路小跑,待到看不见身后的人影时,我也注意到路的前方也并没有人影。心想,不会吧?竟然没人!忐忑地走了几个弯,看到前面一个小一线天的夹缝里分明有个人背对着我,我的心才放了下来。 我加快了脚步赶上去,过了一线天,豁然开朗,三三两两的下山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 我也就放慢脚步,开始留心这后山的秀丽了。午后的黄山内敛沉稳。这时的天空布满了一片片厚厚的云,使山峰显得更加苍翠。山间也已经看不出云海了,只有薄薄的水汽淡淡地笼罩着。驻足欣赏一会,我就专心走路了。 同行的有很多似是学生,像一只只活泼的鸟儿。因为相同的节奏,不一会儿,我就和一群年轻人走在一起,遇到陡峭的路段,大家不禁小跑起来,山路太陡,一跑起来便不好刹住;这样也就很快,尽力忍着膝盖的酸痛。这样一群人在窄窄的山道上往下小跑,不时插科打诨,开开玩笑,也就轻松多了。近而又遇到热心的挑夫下班同走。不时给我们指点景致。让我有欣赏到了“空中闻天鸡”、“二老对话”、“兔头”、“五老上天都”,还有伟人侧面像。 这样到了半山寺,大家都在商店门口坐着不走了。在这儿又眺望了一回天鸡,挑夫抽了棵烟,就挑上担子下去了,我也就跟了上去。但毕竟人家是惯走山路的,挑着好大一担子空瓶子也把我远远的甩在了后边,我只好慢慢一步步往下挪。在不到立马桥那儿的崖壁上看到了慕名已久的猴子,它们大小不一的不多几只,(我怀疑品种都不一样)在高高的山崖绝壁上,有的追逐跳跃,有的悠闲漫步,有的坐在那儿静静地向下看着我们。 过了立马亭便有潺潺流水一直伴着,游客渐渐少了,不是落在了后面便是超到了前面。间或有个把背包客端着相机走走拍拍。这时前面已经没有高山了,往前只是穿行在茂密的树林里。待到听见“黄瓜五块钱三根”的时候,阶梯也就不那么陡峭了,而流水声也更响了。到处都是我分不清名目的各种树木,但绿色中不时有红色黄色点缀其间,赏心悦目。不知不觉快到四点了,天色也暗淡下来,而我又摸不清还有多少路程,双腿已经实在举步维艰了,只好扶着栏杆一步步倒着走;我上山时看见一对老人这样面对面一前一后地爬山,心底还暗暗笑话呢,现在自己也不得不这样做来加快速度了。 就这样退下去差不多十分钟,水流哗哗的时候,忽然就一溜平坦的石阶出现在我面前。这肯定是到出口了!我两步并作一步冲了下去。刚站稳脚跟,眼前分明又是一排上行的台阶摆在那里。好吧,我无奈地拖着两脚,垂着头继续倒着走。谁知上了台阶转了个弯,一个岗亭竟真的出现在我的屁股后面,这便是登山的入口了,墙上的一块“出口左前方200米”的指示牌让我彻彻底底松了口气。 依依不舍地走完这200米的路,远远地看见一排白墙青瓦埋在山脚的葱翠中,是一座寺院模样。沿着路就走进了院子,看那大殿牌匾上三个金字——慈光阁,那就是景区出口了。从慈光阁的大门出来,发觉肚子也已饿了。 短短八个小时,一个工作日的时间,上山下山,走了全程;虽然上也匆匆,下也匆匆,但是不仅领略了雄伟秀美的自然风光,也偶遇了形色各异的凡夫俗子,匆匆一个交叉,便追随各自的方向继续奔波。哦,还有下山路上遇到的那一个请我帮她拍照的女孩,当她给我拍完横竖两张构图之后,便问我上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