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景德镇掠影
提起景德镇,即刻就会让人想到瓷都,他俩的这场旷世恋爱谈了千年,就那样难舍难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小镇,就因为一门手艺传承了千年,就因为它那“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的瓷器而闻名遐迩享誉世界。 它的青花瓷;它的薄如蝉翼,轻如绸纱的薄胎瓷,以一种飘逸出尘的姿态,让人心动,让人倾慕。 尽管我们每天用着的瓷器都是出自于景德镇,尽管我在江西南昌居住多年,与它近在咫尺,可是对这座古镇的仰慕,竟仅仅在梦中,直到今年的4月22日由三清山下来后,才来到这座古都,真正体验了一把制作陶艺的乐趣,见识了古窑的风采。 走进景德镇,仿佛走进了陶瓷世界,街道两边布满了陶瓷店,景德镇的街道上没有我想象中的古朴,似乎有点乱,灰蒙蒙的,街上也不是很干净,它与其他城市最大的区别,就是道路两边的电灯杆都是用瓷器做的,包括主要街道上的垃圾桶也是用瓷器做的。或许是想用这些细节来表示这是一个千年的瓷都吧? 驾车沿街慢慢行驶着、浏览着,突然一块牌匾映入眼帘,“非常陶艺”,既然是非常的陶艺,那就进去看看吧,停好车后,走进这个小巷,小巷的尽头就是“非常陶艺”。原来这是景德镇陶瓷学院在这开的一间陶瓷体验坊或者叫做陶吧,就是给那些大学生或社会上想要体验做陶瓷乐趣的人,提供的一个体验场所。 在这里碰到了陶瓷学院的研究生哇哈哈,看着她认真精细的描绘着彩盘,很投入,于是,她便成为我镜中的主角。据她说彩盘上的诗是她的学长写的,她在配图,彩盘是送给他们老师的生日礼物。说实在的,这次不是因为她向我要景德镇的照片去参赛,我的这篇博文还不知什么时候写出,或许我应该感谢她的多次催促。 哎!自从入了摄影这行后,似乎总是在欠债,欠被摄者的、欠自己的,似乎总是有还不完的债,真是负债累累呀!尽管如此,还在乐此不彼。 在这间陶吧我是要装装样子滴,不管怎么说我必须要让自己的手粘上泥巴的香气,必须亲自体验一下做陶瓷的乐趣,当双手轻抚泥胚旋转,仿佛在旋转我的前世今生,重一点变形,轻一些,再轻一些,只要顺势,只要顺其自然……小师傅在傍边指导着。这样的体验30元做3个小时,然后拿着自己做的泥胚去煅烧成真正的瓷器。估计这是最便宜的价了,只是可惜时间太短,其实在这里住上两三天,应该是很好玩的。 景德镇的吃和住都不是很贵,这样的房间198元/天,这样的菜肴120元/餐,比在三清山吃和住都要好许多。或许这比较适合我们工薪阶层,不需要五星级的酒店和豪华大餐,只要干净舒适就好。 一般人到景德镇一定会买些瓷器的,他们大都喜欢彩绘的或青花瓷,可不知为什么,我偏偏喜欢纯白色的、薄胎的餐具,因此,满大街的寻找纯白色薄胎的餐具,结果,没有一家有这样的餐具,我心想如果再问一家没有的话,我就不买了。当问到最后一家,那小伙子说,我到厂里给你去拿还没有上彩釉描绘的瓷器吧,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居然给我找来了。 下午4点钟左右,我们来到位于市区的古窑民俗陶瓷博物馆,拿着95元一张的门票走进这座中国陶瓷专业博物馆,有点像刘姥姥走进大观园,没有人讲解,只是在这个83万平方米的园子里乱转,在光影之间辗转,于是这些清代镇窑、明清御窑(青窑、龙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的龙窑便留在了我的镜头里,阳光洒下的斑驳光影犹如在素胚上作画,胎釉下彩绘的老人似是从远古走来,水中的倒影犹如历史刻下的痕迹,于是,这一幕幕,一张张带有历史痕迹的画面,便留在了我们的记忆力。其实,我们也就是属于到此一游,真想了解这些陶瓷的发展史和那一个个与之相关的故事,不是一天半载就能搞掂的。 据说,当这里点火烧窑的时候,场面才壮观呢!那红彤彤的火焰会把整个园子照的通亮。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见识了从宋代到清代的古窑,以及陶瓷的制作过程,也感受到浓浓的商业气味。 一天的行程安排的满满的,在回广东的路上我就在想,景德镇我还会再来的,那时,我一定好好地享受一下做陶艺的乐趣,一定再买一套精致的青花瓷,因为雪小禅的《青花》已印在了脑子里,因为那空灵的、唯美的、简单的“缠枝莲”早已刻在了心上。而那有着灵性的青花瓷,或许会说:嗯,我在景德镇等你,等你如约而至的归期…… 2015.12.317:20于东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