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

乡村八月,玉米飘香

优美散文2021-04-23142举报/反馈

  微风过后,佳木繁阴。这个夏秋更替之季,八月过得太匆匆,似乎一刹那,一瞬间而已,天气就凉起来。谢幕的花事,折损的年华,往来间,了无痕迹。许多记忆容易模糊,许多牵挂容易冷却,只有乡村的景象,如火的残阳,飘香的玉米,在八月的天空下,难以忘记,时常牵挂。

  有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纵观人生在世,确实如此。有些人一生漂泊,四海为家,以为流浪可以给自己一个绝对的安慰,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为茫茫人海中的一片孤叶,一个渐行渐远的匆匆过客,看着时光白白从指尖溜走。那些想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等尘起落的人间,却只是心里的一个念想而已。岁月流逝,天涯孤单。心中难忘的是故乡,梦中眷恋的是家人,夜里牵挂的是满山的玉米,浓浓的乡情。

  芳草遍地,野鸭成群。乡村的路,格外安静,一路走来,有阳光,清澈的溪水,熟悉的人群,再多心酸往事,多少沧海桑田,都将成为过去,不愿提起。刹那回归,村民都很热情,先问外边是否有玉米,又问城市生活,又听大学趣事,一一解答,小小山村,美美午后,多了些许笑声,留下几段欢快记忆。

  纯朴居民,无欲无求。乡村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是村里世居的原着居民。世代以种地为生,所有精力都放在培育玉米上,春种,夏除草,然后施肥,兴奋着,激动着,等待丰收的喜悦。时光静美,高空唯美,一个人走在乡村小路,看一轮夕阳缓缓落下,逃离高山,飘过清溪,直到消失在茫茫玉米地里。妈妈不识字,也不懂大道理,却知道如何安享岁月静好,过好每天生活,那颗历经世事的心,只愿守住这个诗意的季节,玉米生长的故乡。疼惜光阴擦肩的瞬间,珍惜和乡村相守的日日夜夜,八月逝去,天气转换,即使以后万物更替,时光匆匆,也将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毕节多雨,亦产玉米。雨滋养万物,使山与水,人与百草都有了灵性。在毕节地区,凡是有人烟的地方,皆种玉米,满山的玉米像一幅五彩的画卷,不知迷倒多少漂泊的旅客。玉米喜温暖,爱阳光,爱干净,长在土壤湿润的地方。在乡村,每家都有一定的土地,播种的季节,或是种花生,或是栽黄豆,而普通农民则是依靠自己的辛劳去耕耘玉米,春去秋来,云开雾散,待到收获的季节,再将玉米一个个从地里搬回来,堆彻成山,村民会互相祝贺,欣喜一季,从此远离饥饿,走向小康大道。

  春日播种,夏日施肥,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平常的一块土,一排排脉络分明,一列列清晰均匀,挖一个小坑,放一把农家肥,撒两颗到三颗玉米,却不能放在一起,再将泥土盖上。春雨过后,等待玉米芽长成秧苗,蹦土而出,如果缺玉米苗,再重新补几颗新玉米种子。雨水充足,玉米长得好,大概玉米长到十厘米长左右,选择一个雨后,给每一株玉米施肥,一把把,一片片,虽然很累,却满心欢喜。而此时,农民要用汗水换温饱,更期待天公作美,玉米茂盛,今年有一个好的收成。

  阳光午后,心静花香。作为农村人,对待玉米可不能掉以轻心,须得认真对待。玉米的生长需要七八个月,有些晚的要九个月,一个月除一次草,三个月施一次肥。除草很简单,平整的土地,玉米挺立,持一把锄头,将玉米周围的土疏松,杂草除去,这样有利于玉米更好生长,更好吸收山间水分。每到玉米背包的季节,村民面带悦色,扛着锄头,戴起草帽,穿行在自家地里,只待玉米成熟,将之收获回家。乡村八月,丹桂飘香。这个季节是收玉米好时机,错过了,玉米会烂,会被麻雀偷吃,收回后就不好存库,也吃着不舒服。收玉米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漫山遍野溪水两岸,将一个个玉米从玉米杆上搬下来,用背箩一点点背回家,除去玉米壳,摘去玉米上杂物,将玉米一个个平躺在地上,静待阳光普照,免得浪费柴火烘干。除玉米壳,是一件漫长的工程,一堆堆玉米,不需几日,手心磨出手泡,身上全是玉米味,时间一久,则成了老茧,没有了痛感。

  老屋威严,门前喧闹。收回的玉米,有钱的人家用脱谷机脱粒,用风车扇去其余杂物,轻放在油布上,等待烈日烘晒。没有机器的人家,则用一双手将所有玉米全部弄成玉米粒,那得花上几天几夜,日出开始,日落也不停止。我家属于后一种,没有脱谷机,成堆的玉米只得靠手工解决,有时候也有邻居帮忙,几个夜晚,说说笑笑,就完成了任务。脱粒完成,妈妈通常会坐在窗前,盼着日日天晴,然后将玉米铺在水平地板上,奶奶守着,几个小时翻晒一次。一两天后就晒成一粒粒饱满均匀的玉米粒,然后用袋子装好,等待用来当猪的口粮或者自家食用。这些过程,每年我都会经历一次,收割的季节,玉米叶,玉米棒弄得全身不舒服。夜深人静,我会独自溜去小溪,找寻一个水浅的地方,静泡几分钟,浮想一天欣喜,玉米的味道,一切疲劳皆烟消云散,一切忧伤无处寻踪。

  妈妈勤劳,日不停息。我家的玉米每年都长得很好,那是妈妈的功劳,一排排的玉米像一个个战士,英勇的挺立在山坡上,接受着狂风暴雨的洗礼,越发精神,更添活力。妈妈疼爱每棵玉米,不曾丢弃几粒,若有倒地的玉米,妈妈一定会轻轻扶起,从周围捞些泥过来,堆在玉米根下,恰如扶起一个可爱的孩子一般,满心疼惜,毫无懈怠。清理玉米地的草,还玉米清白之身,需要时间。如果累了,山间的清泉,地里的瓜果,还有自家酿都玉米酒,则是最好的奖赏,别样的犒劳。

  清水农村,炊烟阵阵。玉米装好后,妈妈会将玉米弄成玉米面,因为我喜欢吃玉米饭,农村人叫包谷饭,每次想起都对它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缘。玉米饭的制作很简单,将玉米捣碎,筛去杂质,留下白糖大小的颗粒。用水淘净,未有石沙,再放在高压锅蒸煮七八分钟,待到冷却,打开蒸锅,舀出玉米饭,泡上一碗酸汤,再配上些许辣椒水,真是美味至极,人间少有。人来人往,离不开玉米饭,舍不下酸汤味,平静村落,云开雾散,百姓人家,三餐更有滋味。

  玉米飘香,腊肉味浓。玉米饭做好,每家每户都需要下饭菜,在我家,吃玉米饭时,妈妈很喜欢在砧板上切好去年留下的辣椒,再捣碎几个大蒜,在园外摘几棵小葱。然后用一双筷子从缸子里捞几节腊肉出来,放进油锅,除去油脂,放在砧板上切成一片片的,均匀列着,摆放整齐。烧红的铁锅,倒入些许食用油,把辣椒倒进锅里爆炒,辣椒变红,将腊肉倒入锅里,翻炒几分钟,撒上少许盐和味精,放入各种配料,舀一瓢酱油,准备下锅。普通人家一道美味菜香喷喷的摆出,惊吓了路人,让玉米饭吃得更有味道,更难忘记。

  青草满园,群鸟嬉戏。吃玉米饭是一件难得之事,但却永远吃不厌。小的时候,没有菜,没有汤,就吃几个辣椒下饭。有时候妈妈会用刚脱颗的黄豆,制成豆浆,将豆浆煮沸,摘几斤新长成的白菜洗净,弄一勺酸汤,均匀搅拌,十几分钟过去,一锅豆花酝酿而出。光有豆花不行,需得再做一碗蘸水,然后盛一碗玉米饭,夹些许豆花,那香味弥漫整个村庄,飘荡在老屋上下。菜香,花香,玉米香,这样的场景,多年以后,时时可以寻见。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奶奶常说,饥荒年代,玉米紧张,秋收过后,地里会遗留一些,妈妈会将别人遗落的玉米粒认真捡回家,储存起来,待到粮食紧张,或者以备不时之需。因此,每次我吃饭格外小心,如果掉去一粒,奶奶会责骂我,认真将玉米粒捡起来,聚集在一起,轻轻放进油口袋。清早起来,或是拿给小猪充饥,或是喂养小鸡,或是在太阳下烘干,制成玉米面。

  八月时光,山河日丽,天地悠悠,自是从容。又是暑假,玉米急待收获。每天一家人,在炊烟日色里相守,尽管曾经也有苦衷,但看着满山玉米,一切的一切随云飘转,寻觅无踪。时光流逝,岁月如光。又是玉米成熟的季节,村里的年轻人,有的求学,有的南下务工,有的漂泊千里,音讯全无。只留下妈妈等人,守着那几亩玉米地,辛勤劳作,朴实善良,渴望丰收。

  夕阳落下,倦鸟归巢。乡村的八月,老屋上升起寥寥炊烟,村庄一如既往平静祥和,清风徐来,玉米飘香,像一幅彩色的画卷,娓娓而来,萦绕在梦境中,雕刻在记忆里,挥之不去,念之动人,一生难忘,三秋眷恋。

  编辑点评: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旖旎画卷。农家小院袅袅的炊烟,田间玉米的笑脸,玉米饭的香味,飘逸在云水间。春耕,夏种,秋收。金色的玉米,沐浴着阳光,美味的农家菜更加香浓。转瞬即逝的光阴,撩拨着游子的心扉。天涯虽远,总有归期。倦鸟归巢,小小山村,美美午后,多了些许笑声,留下几段欢快记忆。

  本文从玉米的耕种,施肥,除草,到玉米的脱粒,晾晒。描写细腻,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一道道工序,一滴滴汗水,才有了今日这盘中餐。品读间不觉为辛勤耕作的人喝彩,也为作者海一样的胸怀喝彩。本文从小事入笔,寓意人生。是啊,人生就是一场春耕,夏种,秋收的过程。只有付出辛劳的人们才会收获金色的秋天。文笔流畅,画面感强烈,文中有画,画中生情,诗情画意。写意人生,笔笔含情。素笔写尽流年过往,却写不尽浓浓的乡情。学习佳作,感受情怀,欣赏才华。感谢赐玉江山文字友情,江山有您更精彩,期待更多分享。携手共建美好江山。远握,遥祝金秋丰腴快乐,问候老师。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