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

新年登高捡柴

优美散文2021-04-2393举报/反馈

  以前的农村流传一句话:“正月酒,二月柴,三月四月农活来……”意思是说,正月就是开心喝酒过年,二月才砍柴,三、四月才开始春耕,描写出乡下的悠闲生活。尤其在靖州苗乡侗寨一带,不出正月份,就还算在过年,人们是很少忙工作的。

  但也有例外,新年的那几天,人们总是要选一个良辰吉日出门,到高山上去砍柴,祈求新的一年有个好兆头。

  “登高捡柴”的习俗,也不知从何时开始的,湖南、贵州、四川、广西等不少地方都盛行,而且大都在大年初一。登高,即爬山登高,取步步登高之意;捡柴,即捡拾干柴,取捡(抱)财归家之意。

  各地的情况大同小异,只是老家的这一风俗更为讲究和奇特。苗侗人家,善良质朴,比较迷信风水,认为新年迈出家门的第一步非常重要,一般都会请寨子里有文化的先生看个吉日再出行。是初一、初二、初三……是早上、中午、下午……是东方、西方、北方……完全遵照先生规定的时辰和方位进行。

  生活在大山里,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的就是木材。满山满坡,到处都是密密麻麻、郁郁葱葱的树木,尤其在团寨还没修通公路之前,大栋大栋的树木全部拿来当柴烧。所以,在山村里,我们叫砍柴,而不是捡柴。但基本上都是用柴刀砍笔直的小柴木,不能用斧头剁大树,因为新年有一种忌讳,说是“初一斧子劈开柴(财),劈开再也回不来”。

  小时候,每年新年时,我都会跟着父母翻山越岭去砍柴。来到山林里,也不用着急,好柴多得是,这里看看,那里选选,专挑最直的、最漂亮的砍。不一会,就得一大堆,然后捆上一捆,满头大汗地扛回家,真像扛了一捆财宝回来。

  自从参加工作离开老家后,一直在城里生活。尽管城市里没有了青青的柴山,却依然不忘这一传统习俗,每年的大年初一,都会登高捡柴。只是我们已经坚持与时俱进、“随波逐流”了,不再按老家的老规矩看日子出行,也不能再“砍”,而是“捡”了。

  今年,一家人又回靖州县城,与大舅佬、二舅佬两家一起过年。人多热闹,年味更浓。虽然大年三十“守岁”到凌晨,很累、很困,但是我们都没有贪睡,大清早就起了床,匆匆吃过早饭,一大家子一起去城郊东面不远处的文峰塔,“登高祈福,抱财回家”。

  天公作美,天气晴好,大量游客沐浴在暖阳里出游。往文峰塔去的路上,人们成群结队,开车的开车,走路的走路。有的沿着石板路悠闲上山,有的钻进路旁林荫探险,拥挤的人流不时发出欢声笑语。

  上午10时左右,迎来高峰,到处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由于景区停车位有限,数百辆小车被迫停在景区外道路两侧,宛如一条“长龙”蜿蜒近2公里。声势浩大,蔚为壮观!

  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平时并不拥挤的上山路,游客摩肩接踵,想要超越前面的游客,不得不侧身踩着台阶两旁的泥土路。每到一处平台,都站满了正在休息的游客。平日常见的是一家三口一起登山的景象,现在却是一大家五六口、八九口人举家出游。

  82岁的母亲,也与我们沿着上山的台阶拾级而上。外出游玩,母亲精神总是很好,从来不叫苦喊累。这时,遇到了一位80多岁的姓潘老奶奶,他们也是“全家总动员”,前来登山迎春。

  她是母亲的熟人,一见面,喜形于色,好不高兴。不期而遇,久别重逢,总有说不完的话。“以前逢年过节都是在酒桌上、牌桌上,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了,喜欢到处走走。平时大家都很忙,外出打工,各奔东西,现在过年都回来了,就招呼大家一起来爬山。”潘大娘说,大年初一登山锻炼还有另一番意义:“你看,沿着台阶往上走就是步步登高,寓意着新年步步高升。”

  “三十吃了年根饭,初一起来是新年。出门就把大山去,步步高升步步强。砍担新柴转回屋,家发人兴万万年。”健谈的大娘,还用苗族歌鼟来祝福我们新年吉祥如意。从中,也道出了新春时节人们“登高砍柴”的由来。

  好不容易挤到了文峰塔下。这里看风景的视野特别好,我们倚在护栏上,我跟家人介绍起靖州的风土人情、发展变化来。周围绿树葱茏,山下渠水潺潺,既有历史古迹,更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日新月异、焕然一新的靖州,让人格外心旷神怡。

  不知不觉,就临近中午,虽然新年有许多好吃的,不愁饿肚子,我们还是去吃了斋饭,说是老人吃斋饭健康长寿,小孩吃斋饭聪明乖巧。新年图的就是吉利,因此,斋饭供不应求,叫卖得很。

  众多游客、香客之所以选择在文峰塔登山、祈福、上香,据说这里有文曲星、财神爷,而且还非常灵验,只要新年祭拜了,一年到头都会好运连连。孩子来求学,保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人来求财、求官,必定“财源广进”“官运亨通”。于是,在文峰塔的“百年状元坊”前,更加热闹,烧香的,作揖的,照相的……人们挤得不亦乐乎。

  临近下山,看到许多游客手上都拿着一些干柴棒或新树枝。有一家三口是北方人,他们既好奇,又惊喜,父亲表示:“我是来妹妹家过年的,听说有捡柴的风俗,8点多钟就赶来了。图个平安财气,讨个好彩头嘛。”

  我们也到山林间和小路边折了一些枝桠,或捡了一点干柴棍,空手出门,满载而归。

  在一些地方,捡回来的“财”要交给家中最年长的老人,老人会用红布拴起来,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或压在枕头底下,表示财进家门,红红火火。

  为此,精明的小商贩抓住了商机,在年前就专门制做好一小担一小担的“黄金柴”,四根一捆,两捆一挑,中间用根细柴穿着充当扁担,所以也有“挑财”之说。大年初一拿到人多的地方叫卖,人们争先恐后购买,赚得盆满钵满。

  新年登高捡柴,是一个好传统,有一份好心情,年年如斯,代代相承,让年味渗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和人文情怀。明年的今天,我们继续爬山登高,依然“抱财”回家!
摘自: m.taiks.com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