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寻春不须远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季节。处处是满目的春光,处处是迷人的春色,桃花妍丽,梨花飘雪。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县城里很多人都喜欢在这样的春日里远足,喜欢郊外踏青。古语云: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让我说:踏青寻春不须远,县城北郊的鸡龙河畔就是好去处。 鸡龙河边,返青的麦苗,仿佛绿色的波浪,一望无边;偶尔间一点点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沿岸丛丛绿竹在春风里婆娑起舞,河边甬道旁的玉兰花似满脸笑容天真烂漫的儿童。那一朵朵玉兰花,白的似雪,红的如火,紫的如帛,一朵一朵的玉兰花高贵地挂在枝头,如脂如玉,给了人们春天的美好向往。一簇簇的连翘气势非凡,沿着流水自东向西逶迤蜿蜒,触目的金黄肆意挥洒着灿烂的春光,温暖并亮丽了人们的眼帘。这燃烧着的团团金灿灿火焰,铺天盖地,热烈奔放,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浓烈气息。 越过吉龙桥,向北岸望去,目光所及之处,尽是怡人景色。株株吐着鹅黄嫩叶的垂柳,春风里柳烟朦朦,绿绦飘逸,诚如娉娉婷婷豆蔻年华的少女,美丽动人。一排高大的毛白杨,笔直的树干耸入蓝天,武士般雄壮,泛着青白色的枝条上缀满了毛毛虫般的花穗,在春风吹拂下晃晃荡荡,甚是有趣。桃李吐艳,海棠竞芳,樱花烂漫,一派万紫千红的景象。 河面上薄雾袅袅,风乍起吹皱了一河春水。高低排列合抱粗的垂柳绿杨、错落有致红瓦粉墙的民居,倒映水中,胜似姑苏枕河人家。我不由自主地轻轻吟起杜荀鹤的《送人游吴》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月未眠,相似在渔歌。”虽说莒南鸡龙河地处北方,少了乌蓬船悠悠划过,“家家门外泊舟航”的景观,却自有江南“白墙青瓦水中映”、“朱门白壁枕湾流”的动人景象。碧绿的河面上,还不时飘着各色花瓣,静谧、安详,像一幅色彩淡雅的水墨画。是那样的娇媚迷人。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到河边村居里转一转。此处人家都喜欢在门前院落栽种杏树,家家都是杏(兴)门开。杏树谐音“兴树”,寓意人丁兴旺、幸福吉祥。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粗细不一的杏树,那些粗壮高大的杏树见证了岁月的悠久。还有探出墙头的桃花,含苞待放,胭红的花蕾像待字闺中羞答答涨红了脸的姑娘。杏枝上簇拥着朵朵杏花,那粉中带红的花儿,像满脸红晕的醉酒贵妃,更像穿着粉红罗裙气韵高洁的李清照,在春阳下优雅地吟着《醉花阴》。想必这杏花也被自己的魅力迷醉了,片片花瓣随风飞离枝头,在空中翩翩起舞,倾泄出满街馨香。深深呼吸两口,仿佛五脏六腑都浸了香气。最惬意是到小巷深处走一走。粉红色的杏花飘飘悠悠打落在肩头,巷子里洒满了落花,洒满了诗情画意。“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不经意间你会轻轻吟诵出陆游的诗句。小巷里有的房屋院墙是用不规则的碎石砌成的,墙角布满了厚厚的青苔,彰显了小巷的沧桑岁月、久远厚重的历史。有户人家门口的空地上,还栽了一小畦韭菜,已冒出绿油油的嫩芽,待要近观,小院里传来阵阵犬吠。“红瓦石墙犬吠,粉黛杏花春韭”。时间好似停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里。这里虽不是杏花春雨的江南,小巷也不同戴望舒的《雨巷》。可你在小巷里遇到的“杏花姑娘”,尽管她们手里没有那把油纸伞,但她们都会和“丁香姑娘”一样漂亮、一样善良,只是脸上多了份微笑,少了那戚戚的忧伤…… 小巷尽头临街的地方,有一处幼儿园。透过栅栏墙,可以看到一位幼儿老师领着一群孩子正在做游戏。孩子们边玩边吟清代高鼎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童声童气很有动人的磁性。我驻足不前,静静地品味那令人回味无穷的诗韵,整个人好似回到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在这里,在这个春日里,春色养眼,书声养神。眼里是花,心中有诗,花海诗香,让人陶醉…… 北宋张先有诗云:“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草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诗中细腻传神地向我们展示了古人踏青赏春、流连忘返的情景。是呀,春光明媚谁舍得辜负呢?春天的鸡龙河展开了艳丽多姿的诗情画卷,来读一读,品一品吧,因为鸡龙河的春天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作者:雪落唐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