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西狭颂》及其书法艺术浅谈

随笔美文2021-04-20136举报/反馈

  《西狭颂》镌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是汉代《石门颂》《郙阁颂》《西狭颂》有名的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石刻,1962年,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狭颂》全名《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这里青山对峙,一泓中流,群潭如珠,悬崖绝壁上,古栈道痕迹犹存。《西狭颂》摩崖碑高220厘米,宽340厘米,碑额为“惠安西表”四个篆刻字,正文阴刻20行、385字。碑刻字为汉隶,每字约4厘米见方,笔画舒展平稳、笔锋遒劲有力。碑文记述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的生平及其任地方行政长官的政绩,颂扬了他率领民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的德政。

  《西狭颂》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一度在国内及日本等国掀起了《西狭颂》研究热。碑上阳刻小字题名12行、142字,与正文书法风格相同,都是当时的陇南成县人仇靖所刻。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题字“西狭颂”于崖碑右侧。正文右侧刻有黄龙、嘉禾、白鹿、木连理和承露人的图像,被称为“邑池五瑞图”,象征李翕主政其间,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民乐其居,是对碑文的形象补充。

  经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有关专家及部门综合考评,于2019年8月正式确定将成县汉代摩崖石刻《西狭颂》命名为“中国书法名碑”,也是中国书协开展此项活动以来,授予的甘肃省的第一座书法名碑。

  随着汉代摩崖石刻《西狭颂》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名碑,不仅使陇南成县多了一张对外宣传的名片,更为陇南成县与甘肃民航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已经签署的全域旅游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0亿元打造“中国成县西狭颂文化养生小镇”的项目实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陇南成县落实“一区两域”的全省文化大县建设布局,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必将为把“西狭颂”书法大展,打造成甘肃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展会,为把陇南成县创建为“中国书法之乡”和“中书协创作写生基地”,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西狭颂》也称《惠安西表》,其摩崖石刻,在陇南成县抛沙镇东营村丰泉峡一处山崖之上。此石刻建于东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六月十三日(公元171年8月21日),距今近2000年了。其时武都郡(治地在今甘肃陇南成县境内)太守李翕,“先以之博爱,陈之以德义”,使所辖之地“强不暴寡,知不诈愚”,“年谷屡登,仓庾惟忆,百姓有蓄粟”;尤其是将郡西鱼窍峡(即今丰泉峡)“危难阻峻”、“数有颠复霣隧之害,过者创楚、惴惴其栗”的狭道,整修为“可以夜涉”、“行人欢悀”的通途,“民歌德惠”,对这位“柔嘉惟则,克长克君”的“赫赫明后”,“咏歌懿德”,于是“乃刊斯石”,便有了国宝级文化珍品《惠安西表》摩崖石刻。

  论述这方刻石的最早文字,见诸宋代。北宋人曾巩,嘉佑年间进士,曾经编校史馆书籍。藏书二万卷,亲手校定。文章以简洁著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集古今篆刻为《金石录》五卷。后人集其遗稿,共五十卷,因编于神宗元丰年间,故名《元丰类稿》;另有续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他在《南丰集》中对此石刻始有跋文。曾巩将跋文自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这也是见诸文字对其最早的称名。其后,或文或题,因山、因峡、因人,相沿增损,称名互异,层出不穷。洪适《隶释》称《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陈思《宝刻类编》称《武都太守天井道碑》,雇蔼吉《隶辩》称《西狭颂》,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称《西狭颂》,洪颐煊《平津读碑记》称《李翕西狭颂》,叶奕苞《金石录补》称《武都太守治路纪德摩崖碑》、《西狭颂》,王懿荣《汉石存目》称《武都太守西狭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西狭颂》,叶炽昌《读石》称《西狭颂》,《甘肃通志》称《汉武都太守李君西狭颂》、《天井山摩崖碑》,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称《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上海书画出版社《西狭颂简介》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李翕颂》,等等,难以尽列。这种一物多名的现象,金石界旷古未见,仅有绝无。但这类称名,均未见之于此摩崖石刻之上,为研究者自行命名,并不是此石刻的真正名称。

  因碑文极力赞颂汉武都太守李翕为谋求民利,开通西狭中道之事。摩崖凌空绝壁,刻于下临深渊的鱼窍狭悬崖之南壁。据县志载:“昔传有龙自潭底飞出。汉武都名太守李翕尝篆五瑞图于壁,其一曰黄龙,故名黄龙潭。”所以当地人又俗称《黄龙碑》。正文右侧的崖石上刻有腾空飞旋的黄龙、幽鸣空谷的白鹿、滋润万物的甘露、蓬勃威蕤的木连理,生机盎然的嘉禾。紧贴甘露的左旁,有纯朴憨厚的承露人栩栩如生的情态,俗名“五瑞图”。款为:“君昔在黾池,修崤嵚之道,德治精通,致黄龙、白鹿之瑞,故图画其像。”五瑞图象征着太守李翕在主政其间,一派风调雨顺、万物欣荣的景象。

  沿省道江武公路经成县西行十多公里,至抛沙镇丰泉村的鱼窍狭,便可见到现存汉代最完整的《西狭颂》。它面对单山,背倚庄子山,是麦积山到九寨沟的必经之地。它与成县的吴挺碑、鸡峰山、苍龙岭、香水洞等古迹浑然一体。《西狭颂》以它独特的魅力,以它所处的绝胜美景,吸引着无数学者和游人。曾巩曾在《西狭颂》跋尾中这样描述道:“缘壁立之山,临不测之溪,危难阻峻,数有颠覆陨坠之害。”其修道和刻凿之艰辛可见。由于《西狭颂》的选石选址甚佳,距今一千八百多年,保存如此完整者实不多见。摩崖在鱼窍狭阴面悬崖上,上有拱起石岩遮护,下有深不可测的黄龙潭,险峻异常,难以企及。民国《甘肃新通志稿》载:“按此碑在汉碑中剥蚀最少,以临江摩崖,毡捶不易,故较他碑独获保全,宜海内视为珍秘也。”加上太阳直射不到,雨水淋浸不着,岩石质地坚韧,这些就是《西狭颂》得以保存最完好的原因了。清人杨守敬《平碑记》云:“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环境同样造就了《西狭颂》,它给后人留下了完美的汉代摩崖石刻印象。《西狭颂》与《石门颂》、《郙阁颂》被合称为著名的“汉隶三颂”,《石门颂》已从崖壁上凿出移至汉中博物馆,《郙阁颂》也因修路而凿迁至略阳灵岩寺,只有《西狭颂》还在原处,叙说着历史的沧桑,原汁原味的汉代风范,让我们真切地领略着古老而悠远的汉人情愫。

  历来汉碑署作者姓名的不多,而在《西狭颂》的最后题记中,有“仇靖字汉德书文”字样。洪适在《隶释》中说:“仇靖字汉德书文者,挥翰遣词皆斯人也。”明白告诉我们它是仇靖撰文并书,这在汉碑中也属罕见。作为书佐文吏的仇靖虽不像蔡邕、邯郸淳那样声名显赫,但他却默默地向千年以后的人们叙述着对书法的感受,是那么真切。他的书法显示出方正博大的气象,也在疏放跌宕中呈现出超迈高华的意趣,应视为汉代隶书碑刻中重要的书写人物。仇靖的文笔造就了《西狭颂》,同样赖以《西狭颂》而留下了仇靖的名字。

  《西狭颂》是在东汉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是隶书极度成熟时期的产物,这一时期的金石铭刻和墨迹两大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汉代隶书刻石风格多样,有碑碣,有墓志,有摩崖,有石经。或端庄,或秀丽,或奇肆,或古拙,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西狭颂》以其方正静穆、疏朗跌宕、瑰丽华滋、雄浑博大的艺术特征,在汉代石刻中别具风采,成为汉代摩崖刻石的代表作之一。

  《西狭颂》从东汉静静地躺在鱼窍狭到今天,已经从歌功颂德的纪实功用转变成为人们学习隶书的经典摹刻了。宋代以后,《西狭颂》的拓印行世,为世人所宝。清代初期金石考据学的再度盛行,人们不仅仅热衷于碑版的搜求和收藏,并作为临摹学习的范本,一度形成了隶书热潮,其后的清代中后期书坛也是隶书名家辈出,群星璀璨。从整个书法史的发展来看,《西狭颂》尤其为清代书家所青睐,多有临摹之作存世。如巴慰祖得其爽健、伊秉绶得其质朴、何绍基得其浑厚、吴熙载得其俊逸、杨岘得其整肃。

  对于《西狭颂》的赏析临摹,可从三个方面来简略叙述。

  首先是用笔。用笔问题是解决隶书临摹的首要问题,吴熙载认为“此碑纯篆法”,这是很有见地的,篆隶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隶书者如能先通篆书为好,中锋用笔是其最主要特征的延续。当然,这也要看情况而定,有些隶书篆法就相对要少。《西狭颂》中锋用笔,圆浑而厚实,它的波挑相对于《石门颂》要清晰,相对于《礼器碑》、《乙锳碑》等其他庙堂碑要含蓄。清末书法家姚孟起在《字学忆参》中说:“临汉碑宜有石气,然非拳曲之谓也。问:何谓石气?曰:不可说!”他将金石气神秘化了。所谓金石气,就是青铜器和石刻经过长期的风化和剥蚀,产生了苍茫并饶有古意的艺术气息。强调金石气是清人的观念,也是清人的创造,但走到极端就出现了造作。今天我们临《西狭颂》,在行笔中可以生涩中见流畅,毛枯中寓滋润,前人所谓“十疾五迟”、“直中含曲”,但不必以抖动来强化金石气,走到晚清碑学末流的老路上去。

  其次是结体。杨岘认为“结体在篆隶之间,学者当学其古而肆、虚而和。”康有为也说“疏宕则有《西狭颂》”,可见其疏朗和跌宕。《西狭颂》的结体看似方正严谨,实质跌宕有姿,自然生动。在临帖时既要注意其方整的架构,也要注意其细微的变化,不可将其临得刻板而无生气,也不可将其临得平整而无跌宕,多多体会自然的妙趣。

  再次是章法。清人徐树钧在《宝鸭斋题跋》中,称《西狭颂》为“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重,非复可以寻常蹊径探者,在汉隶中别饶意趣。”也为确评。当我们面对实地的摩崖,或是整张的拓片,就可以领略到它的精神。《西狭颂》的整体章法有这样的特点,一是秩序井然,二是疏朗有致。

  前人评汉碑“无一不佳”,而今留传下来的汉碑中,《西狭颂》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世称“汉三颂”之一的陇南成县的《西狭颂》)中,唯独《西狭颂》历经近2000年的风雨沧桑,仍原地原貌、一字不缺地完好保留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仅此就弥足珍贵。

  《西狭颂》是隶书极度成熟时期的产物,在书法艺术上成就极高,久享盛名。除题额“惠安西表”四字用小篆书写外,其余文字全用隶书写成。笔法茂密雄伟,书体方正虚和,运笔古朴遒丽,全碑气韵贯通,错落有致,风格高古、雄健、雍容大度,有博大真人气象。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书画篆刻实用辞典》称其“书法精整宽博、气势宏大,在汉碑中实不多见”。《西狭颂》自宋代曾巩首次著录于《南丰集》中起,遂陆续引起历代金石学家和艺术家的关注、评赞。清人方朔称赞“宽博遒古”,徐树钧评说“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康有为评为“疏宕”,梁启超赞为“雄迈静穆,汉隶正则也”,当代学者评《西狭颂》为“天下隶书第一”,誉为“汉代山林书风的代表”,日本专家学者赞誉为“汉隶的正宗”“汉代摩崖的最高杰作”。

  补记:《西狭颂》里歌颂的东汉末年武都郡太守李翕,因围剿东羌、斩首千余级,立了军功,而被提升为武都郡太守。来武都上任,在朝廷考虑,主要是以他的威名,防范陇南的西羌造反。在任期间,造福一方,率领民众,打通了西峡栈道,使得陇南成县与西羌、天水、成都相联通,不仅方便了当地民众,还极大地促进了商旅往来,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但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宁,官场腐败黑暗,李翕由武都郡太守,又被降为沮县令(今陕西省略阳县,与陇南接壤),此后其行踪便不可考了。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