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观后感 >

观后感

北京遇上西雅图影评

观后感2021-04-1293举报/反馈

  北京遇上西雅图影评(一)

  导演大大方方地向这部前作致敬。开头就让女主角汤唯点出了她来到这个城市的原因——因为这部浪漫到恨不得冒起粉红泡泡的爱情电影。影片中也时时闪回《西雅图夜未眠》中的场景。殊不知,这段“致敬”的历史远比这更长:《西雅图夜未眠》中,女主角Annie非常喜爱的一部电影是《金玉盟》,莱奥·麦卡来导演,老牌帅哥加里·格兰特主演,最终男女主角也有在帝国大厦顶端情定终身的一幕。更神奇的是,这部《金玉盟》则是导演莱奥·麦卡来翻拍自己二十年前一部作品《缘分的天空》,其中也涉及到一段男女主人公将帝国大厦作为定情地点的桥段。因此这样追溯来,这部影片最初的浪漫发生在1939年,74年前。

  致敬归致敬,其实两部影片的剧情截然不同。

  《西雅图夜未眠》讲述一个未能走出丧妻阴影的单身父亲Sam(汤姆·汉克斯饰)带着儿子Johan到阴雨连绵的西雅图生活。在圣诞夜的广播节目中,Johan私自为父亲“征婚”,这个大胆之举无意间吸引了远在东海岸纽约的女记者Annie(梅格·瑞恩饰)。阴差阳错鬼使神差,他们终于在情人节这天在帝国大厦顶端相遇。

  《北京遇上西雅图》讲述一个从北京来到西雅图待产的单身妈妈文佳佳(汤唯饰),本来是个恨不得每天把钞票贴在身上的拜金女,在经历了情夫的失踪、经济的冻结,她慢慢重新找回自己,同时也和护理Frank(吴秀波饰)产生了一对不掺杂物质的浪漫感情。

  也许两者的共同之处只是发生在同一个城市,同样借用了帝国大厦这个高海拔的浪漫之地吧。

  我喜欢影片那种平和的视角与心态。当整个世界都在大骂“小三”大骂女人物质的时候,导演把视线扯远,在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国度虚拟了这样一番复杂的人物关系。“小三”也是人,再物质的女人也自知冷暖的。同时,杂糅了中国孕妇到美国生孩子、夫妻分开为了让小孩去国外读书、女同志用捐精生小孩等时常被提起或者稍显边缘的社会议题。观众本不期望在一部喜剧作品中看到关于这些大课题的深刻思考,因此导演把它们处理成背景与旁线,让观众的视线还是可以集中在这个现实又稍微带点狗血的爱情故事身上。本片的配角表现都可圈可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一个个互相独立又相互连接的个体,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儿。

  影片中关于文化差异的处理也让人觉得比较舒服。影片不回避语言沟通的障碍,不回避西方社会对东方社会一些显现的不理解以及不认同(比如称Frank为“吃软饭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个单身母亲在一个异域文化中逐渐成长的轨迹与转变。

  汤唯的表演开始让我觉得很不舒服。也许是太习惯了她的文艺范儿,还是无法把《晚秋》中那个在灰色的西雅图街头像游魂一般晃荡的女罪犯与这个泼辣率性的北京姑娘联系在一起。但是逐渐的,你还是可以看到文佳佳(或者说汤唯)的真性情。演得了喜剧的演员才是真的好演员。而吴秀波的幽默属于冷质的,木讷的,少言的,但有时一个狐疑的眼神就可以让你发笑。写到这里不由要由衷感叹一句:也许真的是西方文化比较适合喜剧表演,你看男女主演忙乎一大堆还不如婚纱店小哥出场的几分钟笑料十足。

  其实小时候不喜欢《西雅图夜未眠》,觉得故事有太多巧合太矫情太做作。也许《北京遇上西雅图》也跑不掉这样的诟病。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劝自己,回归电影的本质吧,电影本来就是一个梦。一个在场所有人都可以共享的梦。一个让你在这120分钟里可以忘掉烦恼全身心沉浸在别人悲喜之中的梦。真的有情侣会在情人节那天在帝国大厦顶端重逢吗。我不知道。也许这只是一个幻想。没关系,这个幻想已经持续了74年,也许还会继续持续下去。只要有人愿意造梦。

  诺拉·埃夫隆(《西雅图夜未眠》的导演)与薛晓路,两位女导演,带着女性的柔性情怀,呈现出这样精致而小巧的作品。她们一定都是电影迷。《北京遇上西雅图》中那首曼妙的插曲《Angel》同样来自另一部梅格·瑞恩主演的爱情影片《天使之城》。

  从西雅图到帝国大厦,从北京到西雅图,再远的距离在女人看来,只要心在一起,缘分还在,就从来都不是阻隔。电影让人相信爱与奇迹。

  看完电影出来,三月的北京突然扑扑朔朔地下起一场桃花雪。一个人撑着伞看着地上积水中漫天霓虹的倒影,觉得一切都很美好。


  北京遇上西雅图影评(二)

  也许,我们拍不出《西雅图夜未眠》、前身《金玉盟》甚至原作《爱情事件》那样的电影的。浪漫,我们没法瞧得起浪漫。浪漫是玫瑰花,是累死累活搬砖,然后那一天,都消费给势利眼、服务还一般的商人。无论是走出去《不见不散》这种奋斗同根异国生,还是回国来《没完没了》那种互利相煎吝啬鬼。无论是屌丝逆袭的《101次求婚》,还是走出阴影的《失恋33天》。我就不说冷战之后凑活过的《非诚勿扰》系列了。

  在这些所谓的国产爱情电影里获得是什么?平平淡淡的过日子。但就和所有的奋斗励志,其实都是依靠贵人转机和天赋重焕差不离。一开始,嘴角的美人痣被当做是肆意妄为挤出血痂的青春痘;最后,嘴角的白饭粒成了两人心有灵犀剧透给观众的爆发点。

  浪漫是没有的,有的是熬过了苦日子的和解。是怀孕了,却几乎只有跟长胖了一样的烦恼;是一直强调很重要的儿子,最后沦落成毫无存在感的道具;是多年以后你也显年轻了她也变娇羞了,于是浪漫就该成立了……

  我实在是无法认同关键时刻放放音乐拉拉空镜头的叙事,不过这比画外音稍微强一点。本片的叙述很多,但需要脑补的比例一点不比吵架完一起做点什么再接着吵再一起干点啥晃悠的《101次求婚》少。我想他们如此的悠闲,是不是因为两位主角在美国基本算是“闲人”的关系?

  当然,剧情的狗血和避重就轻其实根本不是大问题。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吵完架就找个机缘自动和好,得意了就来个下马威,等你谦虚了接着机会又来。我相信起点中文那些连载小说一章接着一章也就这么回事儿。比起情节,重要的是主角的升级。主角的思维越来越超越剧情的捭阖,主角的魅力也是其次的,重要的是最终获得完胜的结果。

  这就是过日子嘛,在一起久了合得来就自然适应了。不用找火花,难道这儒家的保守教育,不够让任何孩童时的禁忌超越,就匆匆成为了羞耻和骄傲并存、一辈子都会记得的触电么?

  我很好奇,原本那些浪漫,难道不应该是一个人的弱点?那些弱点,难道不应该是一个人的想象?那些想象,难道不应该是一个人的梦魇?那些梦魇,难道不应该是一个人的恐惧?还是那些浪漫,仅仅是你对主角说你挣来的,你应得的大礼包?对了你刚才充值了1000的空镜头,我们还附赠一些闪回镜头什么的。那些浪漫,难道就是一个巨大的龙套?就像那个被当做道具的儿子?就像生生的“预言蒙太奇”那段平行的谎言告白陈述?

  归根结底,这不是一部浪漫爱情,这是一部当日子遇上月子的生活剧。或者说,是一部伺候完月子迎接好日子的纪录片。每个中国人都会经历一个这样的困惑又必须的阶段,从爱情里收回来,青春痘不小心恶化成美人痣,然后再沾上饭粒。

  熬啊熬,熬到西雅图。中国式浪漫,是抛开了父母,专心讨论自己和下一代的那种生存。在这里,其实汤唯的活蹦乱跳我可以接受。虽然联想手机和大俗妆的开场,对于一个美食编辑转业小三,实在是虚假的可以。而吴秀波戏里戏外的造型和木讷,则有些离奇。其实我可以想象成《大宅门》里白景琦他爹的形象。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多为别人想,不去琢磨事儿。至于其他的角色,或多或少是《非诚勿扰》群戏段子应接不暇的效应。人多力量大,对女主角的成长创造了很多对话,也足够抢眼。这让广告容易植入,不过,居然让创造出来的最终场景,显得不够利索。

  有一些是值得玩味的,最初的爱情事件,讲得是小白脸和金丝雀,从世俗的生活里彼此遇见,相约拒绝回到自己“可耻”的生活中去,一个青春焕发,一个身残志坚。这几乎是和本片原封不动的设置,认可度却天差地别。小三洗白,除了操作上刻意放大这个身份,不知道怎么像海清般迂回些;盖因老钟是个见光死爬杆者的缘故吧?

  北京,遇上西雅图。基本还是几个庭院的狭小空间。他们不得不住到一起,却不得不分离。想彼此留下么?那就一起过日子罢。反正你们都单身。


  北京遇上西雅图影评(三)

  谁说《北京遇见西雅图》是一部小清新电影来着?这分明是一部为小三树碑立传的电影。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把一个原本令人唾弃的小三,一个非主流婚外孕形象,一个负能量的赴美生育的桥段,一个充斥略微重口味元素的故事,生生包装成了一部所谓小清新电影。

  为了阻止我们用世俗眼光看待这个小三,编剧出身的导演薛晓路没少动小脑。首先她用女主角文佳佳的《西雅图夜未眠》情结来装点文佳佳的腐女气质,并架构起北京的风与西雅图的雨以及帝国大厦的邂逅之间的勾连,同时使得男主角及其女儿的剧情设置即巧妙地借用山姆父子的桥段而又无需向《西雅图夜未眠》支付版权费。其次她还用挖坑的手法来转移人们对道德的判断,比如她让女主角以倒苦水的方式将自己的身份、来由、出路等一股脑振振有词地倒出,使得你自觉地认同女主角直爽率真的同时,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恻隐之心的大坑。再比如影片的前半程,导演先让文佳佳把坏事做尽做绝,发脾气、**、耀富、吵架干仗,然后让你早早触底反弹,认为这个女孩坏不到哪去,甚至还有略微的同情和喜欢,然后不知不觉,就接受了这个小三的突然转正,接纳了她转正后又无情地抛弃老钟,并如你所愿地追男主角吴秀波而去,最后将爱情的牌坊高高立在帝国大厦的天台。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可以为了一个人而喜欢电影,比如汤唯。大许是因为汤唯曾经比电影还电影的遭遇,又或许是这种遭遇赋予一个演员的特出气质。就汤唯对文佳佳的整体拿捏来说,这个人物从小三到转正,从离婚到与再恋,起承转合完成度不错,尤其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非常讨喜。(m.taiks.com)问题出在导演对文佳佳开篇的情绪调度上,一个前一场戏还在海关过境处惴惴不安极力掩饰自己留美生育意图的孕妇,转身对面迟到的接机人员竟能情绪激昂且没玩没了,明明她只身留在异国他乡做的是偷生偷育的勾当,却总是毫不收敛地与其她孕妇斗、与房东斗斗得鸡飞狗跳还其乐无穷。当然,文本对人物定位上的憋足是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一个小三,就算是非职业小三,想要物质、爱情和自我三者兼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文佳佳却是鱼和熊掌一口生吞,身份和性格的突兀在所难免。

  相比之下吴秀波饰演DB(影片中解释为吃软饭之意)大叔弗兰克则要内敛许多,不妨可以将他看成是《心术》中神经外科专家霍思邈的中年版。为了家庭他收起了羽翼放弃了事业,让更会赚钱的妻子在外打拼,自己则忍辱负重陪女儿远渡西雅图。然而没等他成为另一个李安,妻子就与他人走进了另一个婚姻的殿堂,曾经阜外心血管名医的社会地位不再,只得沉沦为黑月子公寓打杂的跑腿司机。西雅图的雨打磨着他,使他没有了锋芒,没有了性格和脾气,甚至没有了一个男人的气场,就像一棵眼看老朽的木头,只等着文佳佳这样的春风来挽救。汤唯对文佳佳的演绎大量使用加法,吴秀波正好好相反,他对弗兰克的诠释选择了减法,所以也显得比汤唯更加接近人物的内心。

  《北京遇见西雅图》是一部毛病满地同时优点突出的电影,抹去影片的娱乐氛围,其价值取向上的问题尤为值得探讨。
(m.taiKs.com)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