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观后感 >

观后感

茉莉花开影评

观后感2021-04-12168举报/反馈

  茉莉花开影评(一)

  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很难从专业的视角去剖析整部电影的好与坏,只能从我的感观来谈谈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茉莉花开》这部电影,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类型。章子怡和陈冲分别在里面饰演了三个角色,跨度之大,这在其他电影里面是很难见到的。

  从一开始,我只是单纯的以为这部电影只是在写那个叫“茉”的女子,在成为明星,过上鲜花与掌声包围的浮华生活后,又突然被抛弃,从此过上凄凉悲苦的一生的这样一个故事。然而,“莉”的出现以及后来“花”的出现,才让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故事情节性电影,更是一部反映女*生活与时代变迁的电影。

  “茉”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清新脱俗,浑身充满着活力以及对世俗的好奇,她来自单亲家庭,她的母亲一个人支撑着一个照相馆,整天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然而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茉”来说,外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充满诱惑。就在这时,她遇上了孟老板。孟老板看上了她,邀请她去演戏,并承诺会把她捧红。她动心了。于是,不顾母亲的反对,依然踏上了演艺这条看似一马平川的路。她也没有令人失望,一步步的走向了演艺事业的顶峰,随之而来的是孟老板疯狂的追求,他们坠入了爱河,并且有了孩子。然而,变故发生了,孟老板去到了香港,她被抛弃了。直到最后,她才发现,原来她只是他无数女人当中的一个,当然也不能完全说孟老板就是无情的,毕竟在他离开香港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茉”的楼下等了一晚上,这也看出孟老板还是对“茉”有着那么一点点的痴情,只是浮华淡去,留下的只是“茉”一个人大着肚子,提着箱子,凄凉地回到照相馆的那一个苍白的背影……

  “茉”的孩子生下来了,取名叫“莉”,她从来不会去抱孩子一下,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就是站在窗口,眼神里尽含一丝期待,眺望着楼下那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可是,时间逝去了,依然没有盼到孟老板的回来。在这个时候,一个理发师出现了,他是“茉”母亲的“相好”,然而这个男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竟然开始垂涎“茉”的曼妙身姿和清新脱俗的长相,他开始想方设法的接近“茉”,而“茉”也可能是因为在对孟老板回归无望之后认了命,竟然接受了理发师的不怀好意,就在他们准备亲热的时候正好被“茉”的母亲撞见,母亲失望透顶,对那个男人,也对“茉”,并要求“茉”去向理发师要回被他骗去的金表和项链,“茉”拒绝了。因为她认为那是母亲的问题,应该是母亲去要。于是,母亲在自责、彷徨以及无奈中自杀了。这时的“茉”才清醒过来,自己错了,那个理发师更是混蛋,于是她抱着孩子,直接冲到理发店,扇了那个理发师两个耳光,并要回了金表和项链。这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的故事……

  “莉”渐渐的长大了,并上了初中,念上了大学。她一心想要离开那个充满着黑暗和阴冷的家,不顾母亲的反对,执意要嫁给憨厚,老实,又阳光帅气的邹杰。邹杰的家庭是一个工人阶级的家庭,他们都是党员,对于“莉”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过演员的母亲“茉”,他们把她划到了资产阶级。邹杰充满信心的要把“莉”身上的那股资产阶级气息去掉,于是两人发生了争执,“莉”在一气之下搬回了家。憨厚的邹杰心疼妻子,也跟着一起搬到了所谓的“资产阶级家庭”。

  然而,日子渐渐久了,他们发现,“莉”不能生育,于是他们去领养了一个孩子,取名“花”。随着“花”的渐渐长大,但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莉”的心里总是有芥蒂。邹杰对“花”越好,她就越是怀疑,每天在怀疑与假想中度过,终于,自己的精神开始崩溃,她开始怀疑邹杰强暴了“花”,这让生性正直的邹杰无法接受。于是在走投无路,又失望透顶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卧轨自杀,算是对“莉”的一个交代,也算是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莉”开始清醒的意识到,是自己把邹杰推向了死亡的深渊,于是在为邹杰祭奠的某一天,她也踏上了那条铁轨……这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故事。

  “花”跟着外婆顺理成章的长大,又顺利成章的找了个男朋友小杜。小杜想上大学,于是两人赶着小杜上大学之前把结婚证领了。小杜大学毕业,要去日本留学,“花”一如反顾的支持他,小杜在日本重新找了个女朋友,要跟“花”离婚,可是这个时候,“花”已经怀了孕,于是,在小杜回来的那一天晚上,“花”准备了一管煤气罐子,想要与小杜同归于尽。可是到后来,心又软了下来。最终,“花”毅然决定跟小杜离婚,并自己生下孩子。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小康生活。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以上海为故事背景,讲的都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讲述了茉、莉、花三代女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里不同的人生故事。《茉莉花开》有着导演的用苦良心。除了非常精致和专业化的美、化、服、道、摄等综合要素,还有着跌宕的人物命运。这些故事和命运的表达是导演精心融入影片的,比如,对女性的思考。这里面有宿命的东西,但更有积极的一面。通常来讲,大部分女性的生活都是依附于某个男性的,没有自我,没有阳光,她们一生总是被动者。这种被动有时是爱情造成的,有时与爱情无关。这是一种社会属性所决定,却绝非不能改变的,所以,倡导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提高,选择掌握自己命运,也许正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主题。从这一方面说,《茉莉花开》又是一部“女性启示录”。

  而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伴随着中国巨大的时代变迁,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人的性格,更成就不同人物的命运。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上海,是浮华的,也是浮躁的。人们在里面追逐着名誉与欲望,希望在并不太平的时代得到自己灵魂的满足。然而,浮华的背后,是落尽了的苍凉与落寞,没有了孟老板的支持,“茉”就像失去了翅膀的小鸟,无助的望着曾经滑翔过的天空,却再也回不到过去,只能一个人默默地低着头,舔舐着自己深深的伤口。

  同样,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没有经济的繁荣,没有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一个个装模作样的响应着国家的号召,要做一个社会主义的正直的人,要帮助社会主义国家打倒资产阶级,不能有私欲,心中只能有国家,在这个枷锁下,人们的人性得不到足够的释放,只能转换到自己内心深处,自己抚慰自己的愤怒。然而风沙石粒可以堆积成山,愤怒与不满也能堆积成山,“莉”对生活的不满就足以反映了这一点,从这个小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以及人民的生存状态,最终“莉”和邹杰的归宿也反映着这种状态最终会改变。

  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发展,人们开始为着小康生活而奋斗。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有着外飘的思想,几乎所有大学生的理想都包括出国这一条,而花在这个改革春风吹满地的时代思想却没有顺应时代,成全了陈世美的跨国姻缘,造就了又一个80后的不幸童年。但最终,她摆脱了“男权社会”中男人对家庭**的那种束缚,一个人奋斗着,这又让我们看到了某种希望,既是女性地位提升的希望,更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希望……

  茉、莉、花三个人的命运,虽然貌似孤立,其实为系统缜密、互有呼应、逐步递进的完整框架,三个女人代表着广义的女性人生。从古至今,女性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要在社会中奋斗出自己的一席地位那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这部电影,就是通过不同的时代,反映出了不同女性的一个同样的命运,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一个警示。

  从细部来看,影片使用了许多互为关联的道具和桥段。比如老房子,它是家庭的伦理空间,是展示男人女人的关系,以及茉、莉、花命运的平台。它带出时代的沧桑—从窗外漂过的历史,而房子里则藏着女人们大同小异的命运。当片尾花搬离老房子,也寓示她告别了古老的女性宿命。再比如,民歌《茉莉花》在三个章节中分别出现,前两次都是不完整的,每当主人公唱到“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的时候就戛然而止,暗示着茉和莉不完整的人生。而到影片结尾,该曲完整出现,寓示花的成熟及其自我的完成。正是这些带有隐喻和对比意味的道具有目的地反复使用,使《茉莉花开》成为一部非现实主义的影片,并具有了诸多可供一再解读的象征意蕴。

  《茉莉花开》这部电影,没有太多的惊艳与波澜起伏,但是却在平静的生活中讲述着这个社会的发展历程。陈冲这个戏骨,弥补了章子怡并不太有层次感的表演的缺陷,她收放自如的表演,将三代女性的性格诠释的淋漓尽致,这让我想到了在《玉观音》中的张艾嘉,因为她,才得以让范冰冰变成了红花。


  茉莉花开影评(二)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若是你闻了花香浓,不要问花儿是为谁红……”看完电影《茉莉花开》,我不禁想起了这首温柔摇曳《女人花》。

  都说红颜如花,可惜花期易逝。当短暂的繁华香消玉殒,凋落一地的,是女人那些刻骨铭心的爱和恨。

  母亲,女儿,母亲,女儿……生命在延续,命运却是一次次的轮回。我在茉莉花开落的轮回里看到了梦想、欲望、痛苦、绝望、幻灭,当然,也有许多希望。

  茉。三十年代的大上海繁华美丽,纸醉金迷,它善于造就茉这样的如花女子:楚楚动人,美丽妖娆。涉世未深时,她整日沉迷在绚烂的明星梦里,直到偶然被发现。拍戏,上画报,委身于一个上流社会的男人,风光无限;然后怀孕,拒绝*产,最后被抛弃——她的美梦终于碎了。

  莉。茉的女儿当然要叫做莉。资产阶级出身的她爱上了三代工人家庭的邹杰,不顾母亲的反对与之结合。我们相信他们的爱情曾是真挚,动人,甚至浪漫的。但是茉却不能生育。在强大的内心压力下,她终于神经过敏,甚至怀疑丈夫与养女有染。终于逼死丈夫,自己也离家出走,再无音讯。

  花。目睹了父亲卧轨,母亲出走,自小与外婆相依为命的她却是个阳光般灿烂的女孩。活泼,聪明,神清气爽。无奈对爱情苦苦的等候,全心全意的付出换来的却是一纸离婚协议。她恨那个负心的人,甚至想用煤气杀死他。但是我们敢肯定她永远不会消沉,因为她是花!她是我们的希望。

  茉莉花开,三个女人的故事,三代女人的爱情悲剧。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所以接近女子便觉清爽,而接近男人便觉恶臭。而女人的心,却常常痴恋某个男子。这种归依,往往决定着她一生的命运。就像在“茉莉花开”里,女人们的幸福完全被她心之所系的男人牵引着,一生的悲剧,还不是注定了的!

  茉的命运注定是个悲剧,因为即使她不生下孩子,再随孟老板风光一段时日,当她红颜衰老,也终将被抛弃。其实,在旅馆侍者告诉她上半年在同样的房间里住着另一位女演员时,她就应该觉悟了。但她在她的梦里陷地太深了,或者说,她根本不愿意醒过来。以至当她落魄回家竟理直气壮,一点儿不觉得羞愧。她穿着华丽的旗袍,斜倚着窗子,还在遥望那个梦呢!身处现实的窘境,心却永远留在了梦里,所以一直到死,她还精心保藏着那份画报

  ——那个她守候了一生的梦!此时的茉,显然已经变成了一个悲剧的符号。

  茉的痛苦开始于生育,而莉的痛苦却在于不能生育。在那个年代,女人不能生育被认为是最大的过错。婆婆的一句“只会吃,不会养”像一座大山,压了她十几年。茉太爱邹杰,邹杰也太爱茉了。但在重压下,茉敏感的神经让她变得近乎疯狂地怀疑一切,窥视一些。她的爱变了质,变成了毒药。而邹杰太累了,再也无法抵御,于是他选择了逃避。他的懦弱使他无法再面对那爱,那毒药。茉也终于走了,为自己的悲剧画上一串省略。

  花曾在莉的悲剧里扮演过角色,那时的她年纪还小。当她长大了,却也依然会那么傻的爱,那么痴地等,豪不理会外婆的告诫和埋怨,而等来的呢,依然是失望和背叛!

  然而花是《茉莉花开》里最终的亮色,也是开地最美的一朵。她并不像茉一样,被弃后依然苦苦地做梦,也并不像莉般地脆弱和敏感,无休止地折磨自己和爱人。她永远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珍爱自己!那即将出生的小生命是她灿烂的希望。临产期独自一人,她悉心地照顾自己:胎教,吃补品,甚至一次又一次练习打车去医院的路线……
(m.taiKs.com)

  然而命运总爱捉弄人,产期在深夜,又下着大雨,悲剧似乎即将上演。但是花给予我们的感动就在于此,她在雨夜产子的坚强,毅力,勇气和信念,让所有人为之动容。真想说一声:花,好样的!

  几年后,花带着孩子去看新房,她的笑容绽放在阳光里。那么清纯、透明,那么坚定、充满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会过地很幸福!

  走过茉和莉的悲剧,花重新给了我们希望和力量。虽然她痴心守候的爱情也曾经是个悲剧,但故事的结局是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女人掌握自己命运的曙光!

  茉曾完全依赖于一个男人,莉曾想牢牢抓住一个男人,花曾苦苦地痴等一个男人。当女人将生命里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时,她的幸福就像是枝头摇摇欲坠的叶子。所以当花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对着背叛者离去的背影轻蔑的笑,她的幸福便不再岌岌可危。

  爱情,向来可以使女人丧失理智,女人的悲剧常常开始于此。“茉莉花开”给所有的女人上了一课,原来爱情、梦想,都不可以超载。我们更要感谢花,教给那些“如花”的女人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


  茉莉花开影评(三)

  这是一部由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改编的影片,导演将一首女性悲歌用一种悲悯隐忍的镜头缓慢流畅地记录下来。一个跨越半个世纪的普通家庭,三代女人对爱情与婚姻的执着与抗争,在那个繁华褪尽复而依旧的大都市,默默撑起一片天。

  表现三个时代却有着近乎同样命运的三代人,对于导演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怎样才能避免流于俗套,在情节之外发现真与美,导演作了另一番处理,看似重复却在不经意间演绎出了异样的情怀。

  影片在下摇镜头拍摄窗台以及爬满白色墙壁的爬山虎中缓慢拉开帷幕。窗台的茉莉花依旧开得淡雅而繁盛,惹人不胜怜爱。搭在外面晾晒的衣服如茉莉的开落重复着不变的主题,即使窗台上的面容逐渐变换,清晰,模糊,它们也依旧随风飘扬。在这个满蕴着无限情愫的细节里,三代女性淡淡的哀愁与对生活依旧抱有希望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置可否,不论是描绘茉,莉还是花,在那个狭小的三十年代的阁楼中,都无法呼吸到属于她们的空气,这也昭示着命运的轮回,甚至已成为一种悖论。导演在多处叙事中,张驰有力,用富有表现力的镜头语言对其进行逐一阐述。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中,雨夜似乎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语言”或者可以称之为“道具”。茫茫夜雨中,孟先生在几许留恋的张望后永远地走了。他带走了所有的股金,也带走了茉的爱情与梦想。在茉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孩子成了他们爱情的陪葬品。这个雨夜伴着茉伤痛的泪水,冲掉了她一生的幸福,也冲掉了观众难以言说的同情与无奈。

  莉其实本是可以追求幸福的,单就邹杰冒雨前来寻找妻子的行为,足以让这对夫妻幸福甜蜜得度过年轻的时光。但是单亲的家庭环境,婆婆的冷嘲热讽以及不能生育的残酷现实让这位如花的少妇神经错乱,时常怀疑丈夫与养女有染,最终导致邹杰卧轨自杀,自己离家寻夫。无情的大雨始终没有让浪漫像铁轨一样延伸到遥远到地方,它终究会在某个地方停止。它的终结是一个噩梦的结束也是开始。

  剧中最具震撼力也是倾注了导演大量“笔”力的莫属影片接近尾声时,花在滂沱大雨中生子的情景。空旷的街道成为神圣的产房,落寞的雨夜敲打出生命的厚重,单薄的面孔承载了一个伟大母亲对生命和爱情的追求。此时,孩子已成为她对爱情唯一的坚守。一张布,一把刀,一个母亲,一个生命的诞生,没有任何镜头的运动,没有任何声音的渲染,只有耳旁的雨声一阵紧似一阵。在这里,所有的色彩与声音都为之退让。

  影片名为《茉莉花开》,从简单处讲,茉、莉、花是祖、母、女三代偶然中又蕴含着必然的名字。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为此,导演多次独具匠心地运用特写镜头对有关茉莉花的事物进行了一番再解读,增加了影片的表现力与渲染力。花开的理解以及影片结尾都看似花最终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但细细品来,她何不是一种逃避。而逃避的结果会是怎样,她又能否保证自己的女儿不会走上自己的不归路?所以,茉莉花是否开,开得怎样,又是一个未知数。

  不管影片对茉莉花开有着怎样的寓意,它都是较为成功地体现了茉莉花作为一种“意象”所传达的情感与理性思考。不难看出,在影片中多处着墨重色地渲染茉莉花情节,从最初孟先生送于茉的茉莉花香水直至最后从奄奄一息的茉的手中滑落的还剩下半瓶的香水,她对爱情的执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曾放弃。初恋的痛是刻骨铭心的,初恋的被叛更让少不更事的茉为此心痛了一辈子。他的孟先生,小高,〈〈良友〉〉的海报,伴随着一连串无法挽回的定数终结了美好的梦魇。

  长镜头的独特运用构成了影片的一大叙事结构。(m.taiks.com)在母亲死后,茉抱着年幼的莉从理发师的手中抢回了本属于母亲的手表,然后愤愤地转身离去。茉抱着莉一直走,长跟后镜头定格处只有莉无知茫然的眼神,但观众可以感受到的却是茉柔弱的身躯里蕴含了辛酸无奈的泪水,她依旧往前走,但路在何方?我们却不得而知。或许前方的路早已洒满了泪水,但导演却不曾用一张特写的痛苦表情来描述,仅仅一个无声的镜头,足矣。

  另外,导演在那栋经历了无数沧桑岁月与变故的小楼里,两次运用长镜头俯拍黑暗中长长的楼梯,使楼梯瞬间被压缩,有种难以呼吸的压抑,窒息感。而楼梯的上方是苦苦等待的花。她在等恋人的归来,没有幸福,包围她的只是无尽的黑暗与寂寞。影片结尾处,已是为人母的花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快乐的情景不禁开心地笑了。像一朵经历了风霜日晒最终盛怒开放的茉莉花,她淡雅的芳香吹散了人们心头的阴霾……镜头定格处,那笑久远,永恒……

  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时代一曲悲歌。无论是三十年代那个纸醉金迷的大都市茉的天真无知,激情四射的红色年代莉无休止的疯狂,还是改革开放初那个更加坚强的花,我们应该感到欣喜。毕竟女性在慢慢成长中懂得了更加自强自立。软弱从来不是女性的代名词,女性的悲歌也不会永久唱下去。

  送一句话给这部影片:茉莉花谢几度开,初夏深夜傲枝头。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