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写在2019年清明十天前
我的青春里,不仅仅是寂寞而已。我的文字,在我心底,是柔柔的,暖暖的忆念。在我的世界,我的文字,与寂寞有染,与爱有关。——题记
半月前写好了一篇2019年清明节的祭奠文章,但在一周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常识理解错误。可是,一直没有修正,也不打算修正。今就此,形成另一篇文章,刚好弥补了前面还没表达的心情上的欠缺。
那句原话是这样的:人死了,就有日子。最近,已经在两篇文章中读到这句话,一篇是自己的,另一篇是别人的。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这句话,是源自于我的奶奶,当然,我也从其它地方听到过。但并没深刻理解透彻,也想当然地做了一个错误的解读。这种错觉,一直延续了几十年,甚至在我亲眼和亲自主持或参与下送走了几位亲人后都没能正确理解。另一篇别人的文章,却让我一下子有种醍醐灌顶的醒悟。也知道了,人性其实是浅薄而无常的,尤其突然遭遇生死变故。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天降悲剧发生,有些离我们很远,有些离我们很近,有些甚至可能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当然,假如,还能写作这篇文章的话,只能说明我目前是幸运的,还能暂存人间。但最终,会在什么时间会以什么方式离开人间,也是未知数。有些事故发生之后,连个尸首也找不到。令活着的亲人,更加地悲痛万分,但又无可奈何。又想起了那句话,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这话,似乎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我是越发地相信。
我想生与死的距离无法丈量,除过自己的生与死之外,也有自己与其它物种生命的生与死。现在只考察自己的生与死以及自己和身边的亲人、熟人之间的生与死。人们一般避谈这种晦气话题,尤其,在自己的生命毫无危险或重大病症时。可是,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骑马坐轿三分忧,这也是一句老人言。当年,我的父亲还是青年时,就时常给我不断提醒这话。确实,人生处处都存在风险。有些人,甚至在家里也能摔倒致死,去除突发疾病或灾难,纯粹说意外事故导致的情形。年龄越活越大,发现这现象越多,接受但依然难过。
有些人是去世在外,虽有尸首,但可能因此而进不了自己家门。这种现象,在城市和农村都是有的。死在家里,可能是最为踏实和体面的一种,“不得不死”时。现在,解读一下那句话的真正含义:是说人去世后,身体和灵魂,都该尽快离开家里,毕竟生与死誓不并存。
这个也好理解,活人不可能长时间和逝者的遗体呆在一起,逝者的遗体也不可能长时间存放在活人环境里。所以,农村就有去世后五日或七日下葬,有些甚至是三日下葬的仪式也有过的。当然,这可能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即使再悲痛,也无法挽回生命。逝者已去,活者仍要生。所以,即使哭倒在棺木前,但也阻止不了入土为安。特别是那种突然之下的意外死亡,更是让人一下难以接受。但去世者的遗体和灵魂,总要离开阳界家去阴界家。当然,遗体肯定先离开,然后,灵魂慢慢地也会走出。活着的人,会睹物思人,会去坟上烧纸祭奠,会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进行祭奠和怀念,也会传承逝者的各种美德和品质。但生与死之间似乎有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即使生前再亲密再难分离。生与死的距离,很长也很短。
每个人从一出生,就预示着死亡,也就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原先,感觉这话很是悲哀,但现在想来,确实这是实情,也不可逆转。所以,惟有努力地过好还活着的每一天,才能对得起将来的万世长眠。
李强,1972年生。
(责任编辑: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