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随想
从小到大,除了老师的特殊要求之外,我几乎不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可能我看某本书或某部影视剧确实有了很多想法,但我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心里思考一遍自己告诉自己而已。 我很喜欢看书,当影视剧普及也偶尔看影视剧。大概因为从小喜欢看书,而大多数时候只有自己一个人看书,所以养成了自己喜欢思考、不喜欢记录、不喜欢分享的习惯。虽然遇到同样看了某本书的人可能会聊上几句,但大多时候我不会把书中世界带到书外。之后看影视剧也是如此,或激动、或悲愤、或紧张,种种情绪大部分都会被埋在心里,偶尔交谈也只会附和一两句而已。 大概是积累的多了就慢慢自己发酵溢出来了,导致这次特别想记录一些想法。一个人的经历构成一个人的一生,而经历的由来不是读万卷书就是行万里路抑或两者都有,经历的主要组成便是这一过程中外界的感受和内心的思考。很幸运我从小到大养成习惯的日子读的是实体书,因为实体书大部分都是记录的理论或是实际,而现在的流行的网络小说大多是想象作品,读网络小说或许会有收获,但相比起实体书籍还是会少很多。 读书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他眼中的世界,内心感受又总是结合自己的生活来产生,所以才会出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吧。那些久远的感受就不再谈论,有所经历的现在的我,在看了一些书籍、影视剧之后确实又感触颇深。相对平静单调的高中和丰富多彩的大学都有自己的主要经历,只不过都还是小范围的,走进书籍和影视剧的世界感受更广阔的天地带来的也不仅仅是一时感受而已。 之所以想写这些也有写出困扰的意思,一个人的好坏大概总是会因人因事而改变,但是成长健全的人性呢,好像触发关键事件之后也会改变;人类社会几乎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人,如此来说我们的社会不是总存在着许多的变数吗?却好像有太多的所谓预测无限接近真实;大概是因为规律、习惯,自然而然的事情总是会被忽略的,也有习惯成自然的说法,只不过我也想到自然也是有所改变的啊,所以少部分人在不断维持我们所谓的自然来保证大多数人的有序吗? 习惯思考个人的人总要走上思考环境的路,因为无法自由无法独生,到最后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不幸福吗?思想者在想着什么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责任编辑: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