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读后感800字
【第1篇】 花两个星期读完了《京华烟云》,的确是好书,对于我高一的阅读水平恐怕是个挑战。读完了,第一感觉是,书中故事娓娓道来,平淡如水,但是蕴藏着极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尤其原文以英文著成,不啻是向外国打开一面解读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窗子。 看书前就看过新版的《京华烟云》电视剧,读过原著,才知道,电视剧改编的实在是太离谱了,简直把应有的内涵一扫而光,也许作为电视剧,要改编这样一部缺乏戏剧矛盾的作品,非如此不能引来观众,恐怕也是很无奈的。对于书中关于中国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细致如怎么用凤仙花染指甲,怎么裹脚,妻妾地位的差别,怎么抽大烟、抽白面,壮阔如天南地北的美景、美食,政治上的勾心斗角,投机钻营。这些知识的介绍只是自然而然的串场,更大的成功还在于一个个颇有个性的人物。 《红楼梦》人物之多煞是壮观,这部小说被称为现代版《红楼梦》,任务数量虽远远不及,但每一个都很成功。木兰崇尚美的事物,喜欢奇思妙想,而又通情达理,心地善良。莫愁温婉聪慧,身为富家之女却毫不骄纵刁蛮,相夫教子以为乐。这两姐妹可说是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了,实在让人喜爱。而立夫正直、爽朗、满腹才情,又急躁易怒,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近代那些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把妹妹嫁给陈三那一段叫我这个现代人看来都太过“现代”了。 故事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们生活的变迁,背后的大幕却带有十足的政治色彩。 讲那一阶段的事,是不得不于政治相关的。他们因战争而逃离,因政变而恐慌,正是因为发生在那个年代,故事才更具现实意义。书中的木兰想过平凡的生活,而纵观整个历史,若是真有这么一个大家族,在动荡的岁月里,他们也真的是平凡的逃难者、挂念骨肉的父母、思乡的游子。正因为是从平民的视角,而非纯粹战争的描写,才更能体会到那种惊心动魄的可怕,因为读者和他们一起成长,那种体会也更加深了一层。其实真正让读者觉得描写生动的,不是渲染血腥,而是让读者对遭遇恐怖的人“熟识”,仿佛他一直在你身边。 这真的是一本好书,它包含的丰富的知识超越了一般的小说,也许还有些我现在没能深刻体会的内容,n年以后,也许我想起某一页、某一段,又会心生感慨吧! 【第2篇】 姚木兰——一个个性十足,又知书达理、聪明美丽,浩然诚笃、宽容自尊、有道教风范的光辉女性。她落落大方,聪慧贤能,这是中国传统女性具备的优点;她追求时髦,谈吐诙谐,这又不失新时代女性的优点。 她聪明勇敢,拥有自己对生活的主见,更令人惊叹的是她那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她的生活方式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在冬季则平静沉稳,春来则慵倦无力,夏天则轻松悠闲,秋来则舒爽轻快”,甚至随性改变自己的发型和服饰。她喜欢逛庙会、吃小馆儿、逛公园、看电影,游览名胜古迹;与丈夫在凉亭里下棋、手持厚卷躺在藤椅上看小说;还同丈夫到景山以西御河岸边,趁清露未晞之时去闻荷香,收集荷叶上的露水珠儿。这都反映了这个美丽女性的多彩多姿和多情善感。 木兰的浪漫情怀来自于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父亲的道教思想的熏陶,特别是庄子思想。她勤奋好学,喜欢看书,欣赏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喜欢在中国文化的海洋里畅游,这也正是智慧的源泉。 小说中很多描写反映了木兰的智慧中具有坚实的根基。如莫愁生子,欲起名为“小夫”,孔立夫不同意,说:“这名子听来像个清道夫,又像个挑夫。”莫愁坚持自己的提议,引起争论。机灵的木兰便接连提了“孝夫”、“肖夫”两个建议,均取“有其父必有其子”之意。莫愁、立夫都对“肖夫”的名字感到满意, 使 夫妻取得了一致。这表现了木兰有对博大精深中华文字准确把握与运用的高人一筹的才能。 木兰对曾荪亚和曹丽华之间情感纠葛的巧妙处理,可以说更是令人心悦诚服。已届不惑之年的曾荪亚与情窦初开的曹丽华一见钟情,被精明细致的木兰很快发觉。她满怀同情与激情给曹丽华写的那封规劝丽华“挥利剑,斩情网,断情丝”的书信,全信坚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服人,情深意切,情理交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木兰的精明、智谋、豁达与和善,使曹丽华幡然猛醒,迅即回头,真可谓是“妙手回春”、“化干戈为玉帛”。她以最平和的方式平息了这次家庭危机,充分反映了她具有不平凡的智慧和超人的大度胸怀。 莫愁与姐姐一样聪慧贤能,气质不凡,但和姐姐也有本质的区别。木兰热情洋溢,幽默诙谐,活泼开朗;而莫愁则沉静自如,真诚爽快,圆润浑厚,是中国传统型的淑女。小说中把木兰和妹妹莫愁作了一个很有意趣的对比:“木兰的眼睛长长的,莫愁的眼睛圆圆的。木兰的活泼如一条小溪,莫愁的安静如一池秋水。木兰如烈酒,莫愁似果露。木兰动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兰的心灵常翱翔于云表,莫愁的心灵静穆坚强如春日的大地。” 姚木兰有林黛玉的才智、薛宝钗的守德、史湘云的豪爽、王熙凤的精明强干、秦可卿的温和、元春的贤孝才德、迎春的忍让、探春的睿智。林语堂先生也说过:“若为女儿生,必做木兰也。”林语堂塑造如此优秀的女性体现了他自己对中国女性和尊重,也反映了他对女性进步的希望。 【第3篇】 《京华烟云》历来享有现代《红楼梦》的美誉。今天看完《京华烟云》,心中暗暗与《红楼梦》比较了一下。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的相似点: 两本书都采用了回目,两句七言概括了一个回的主要内容。 都以当时的时代为历史大背景。 都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的几个较大的家庭。 《红楼梦》的经典在于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一如它的名字。在这梦幻般景致中,如神仙般的人物的音容笑貌,出于笔端,形成于读者的脑海中,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想象的林黛玉贾宝玉……对人物的细腻的性格描写,使得读者感到人物是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的。红楼梦里的人物依托于他们优异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优异的生活,给了他们这么个空间。这与更广大的人民的生活而言,确实一如他的名字而言,是场梦。当然,他也有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映射,但这是居于人物之后的。这里特别说一下,电视版的《红楼梦》,是历来我觉得最能表现书中内容的一部电视。他给人们找到了那神仙般人物,描绘了那梦一般的生活。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依托于当时混乱的社会背景,对社会的描绘占据了主要的篇幅。读完全书,对于人物只是大致了解了,人物的音容笑貌不是很明了,人物是衬托社会现状的。《京华烟云》透过和《红楼梦》里一样的大家族的兴衰,向读者展示了中国那段悲惨的历史,和在这段历史中不屈不挠的国人,歌颂了不屈于国外侵略的国人。《京华烟云》比《红楼梦》多了抱负、霸气,好似一个男人与一个女子。《红楼梦》的人物描绘又远非《京华烟云》所能比的。 另外,我个人比较喜欢《京华烟云》里达观的生活态度。达观的态度或许是林语堂阐述其对庄子的理解。 没有刻意,可是偏偏我看完了《京华烟云》后,电视版的《京华烟云》也播放了。看了几眼,真是失望,我控制了好久,想自己不做评价,可是最终觉得不单是失望,而是觉得编剧对原著的把握太不准确了,有点替原著不平。他根本没有理解原著的意味,原著对于在那个时代,对人生活的理解,都被编剧给破坏了,换成了普通的现代式的闹剧。他根本不明白人对生活的隐忍,有时候是那么的平淡,那么的自然,而隐忍的结局有时候恰恰就是幸福。我们这个时代的电视已经注定了吵闹,注定了不安定,注定了电视版的《京华烟云》只是套用了原著的名字, 而内容面目全非了。我们没有了八九十年代拍摄《红楼梦》时候的神定气闲,只剩下了过马灯似的喧闹的节目。在这个喧闹的时代,有时我们恰恰需要安静的作品,留着人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 【第4篇】 前天刚把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看完,感觉很过瘾,一本好书啊!记得最早知道 <<京华烟云>>还是在念初中的时候,是看电视剧,赵雅芝演的那个版本。大部分的剧情都已经不记得了,只是记得曼娘最后的惨死,这使得我一直很排斥这本书,我对抗日期间的悲惨故事,一直是没勇气看的。可近来因为一直在看清末民初的故事,传记之类,所以想起要看这本书,果然,一本好书! 姚木兰想来是林语堂先生的理想女子,他把太多的完美都赋予在这个角色身上。从性格上说,木兰节俭、勤劳、端庄、知礼、谦让、服从、善理家事,博学多才,可谓是当时女子的典范,同时由于重道逍遥的父亲的道家自由思想影响,木兰能脱离于礼数的束缚而自由、健康的生活、成长,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从命运上说,木兰也有着太多的幸运,天生丽质,生活富有,婚姻幸福,公婆疼爱,对木兰而言最大的打击应该是女儿阿满的意外死亡,可这并未改变木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即使在最后的抗日流亡生活中,她依然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温暖。 在感情上,对木兰而言最珍贵的应该算是她和孔立夫之间的爱情,虽然木兰和荪亚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深厚,他们俩的婚姻无论从两个家庭,还是从他们两个人来说都堪称完美,可孔立夫始终都是木兰心之所想,情之所系之人,她不是不爱荪亚,但她更欣赏立夫。孔立夫就想木兰心里的秘密花园,她在不经意的时候就会想起,回味,遐想,只属于她自己的秘密,她从来不对人提起,隐藏在内心深处。木兰十六岁情窦初开之时,就钟情于立夫,可她从来没表示或争取过什么,她深知自己终是要嫁给荪亚的,因为曾家对她有救命之恩,她和荪亚的婚姻是两个家庭的希望。而她妹妹莫愁却是和立夫能白头偕老之人,她羡慕莫愁但并不嫉恨,她努力经营自己的婚姻家庭,同时对妹妹的婚姻也是鼎力相助,和妹妹一家和睦相处,共同进退。如果不是立夫被捕,木兰在情急之下,不顾一切只身犯险,恐怕谁也不会去猜想木兰对立夫的情谊。立夫被捕事件不但证明了立夫对木兰的重要,同时也让木兰了解到立夫对她也有着同样的情谊。事后,两人都再无提起当日之事,仍然一如既往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只是两个人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所以木兰和立夫之间也可以说再无遗憾了。 姚木兰和孔立夫让我想到了林徽茵和金岳霖,后者也是一对情投意合的爱人,只可惜"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金岳林认识林徽茵之时,她已是梁思成的妻子了,且他们夫妻恩爱,婚姻幸福,金岳霖一生守侯着林徽茵终生未娶。梁思成,林徽茵,金岳霖他们三人都是品格高尚且拥有大智慧的人,虽然关系尴尬,但三人却是一生的好友,且大半辈子都是比邻而居相处和睦,亲如一家,不得不佩服这三人的情商之高啊。可是我想林徽茵心里终是有所愧疚,有所遗憾的吧,尤其是对金岳霖。与其如此,还不如象姚木兰和孔立夫那样,各自幸福生活,只是情谊两心知而已,来得美好和满足。 |
相关文章
- 读《淘气包马小跳》之《侦探小组在行动》有感400字
- 《外星生物未解之谜》读后感400字
- “拔苗助长”读后感范文300字
- 《美帝国的崩溃》读后感200字
- 《刀疤豺母》读后感600字
- 《藏羚羊的跪拜》读后感_记叙文350字
- 《西方婚姻史》读书笔记2000字 - 读书笔记
-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1000字 - 读书笔记
-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000字高中 - 读书笔记
- 小王子读书笔记600字
-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读后感800字
-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800字初中 - 读书笔记
- 雷锋故事读后感500字
- 《九州缥缈录》读后感600字
- 《99位名人成长故事》读后感400字
- 狼和七只小山羊故事原文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