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读书名言 >

读书名言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600字

读书名言2021-03-24198举报/反馈

  【第1篇】

  我的女儿今年十三岁,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在这十几年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过很多迷茫和困惑,直到今天一直都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孩子并没有成长为自己期望的样子。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也看过几本,总觉得书中那么多的优秀的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些方法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真的合适吗?试着实践却没能收到相同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性,觉得因材施教似乎更可行一点,渐渐地对书店里琳琅满目的育儿书籍“敬儿远之”。所以当周末女儿告诉我老师要求写一篇亲子阅读,书名是《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时,我不以为然的同时又有点不知所措,没看过这本书怎么写?但是作为家长是应该要配合老师的工作的,于是在手机上打开了这本书的电子版,想自己先看看。

  一章一章地看下去,渐渐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因为在某些章节中,自己的困惑得到了解答,与作者形成了共鸣。在此跟大家分享。

  一、千万别用补偿心理对待孩子

  所谓“补偿心理”就是父母想将自己昔时失去的东西,或者自己渴望的、未能得到的通过自己的孩子来补偿、实现,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学习,也许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超越自己过上更美满幸福的生活。殊不知,这种“补偿心理”会模糊父母的视线,看不清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于是有了那么多的恨铁不成钢,有了这样那样的冲突,因为孩子没能成为自己期望的样子。但是这种期望是否已超出了孩子所能达到的高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苛求心理是很可怕的,也是不现实的。

  终于知道,父母要放正自己的心态,孩子尽力就行。

  二、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家庭当中的靠山,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对孩子来讲起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父母的言行举止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

  作者写的太好了,我深深地认同这点。孩子首先是通过认识父母来认识社会的。试想一对不能善待老人的父母会培养出一个孝顺的孩子吗?父母平时的粗鲁、不友善经常出现在孩子的视线里,久而久之会变成一种理所当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

  读了《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虽然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但天下父母爱孩子的心是相同的。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学习成绩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要想孩子变得优秀,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努力变得优秀。只有父母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收益终身。

  【第2篇】

  应女儿的要求,写《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读后感,读完全书感觉重新经历了一次孩提时代,仿佛和孩子进行了一次角色互换,感触很深。

  全书十章,围绕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健康,举实例,讲道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中心思想贯穿全书,时刻提醒家长们身体力行。

  书中第二章第四节写的是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榜样,深有同感。当今社会亚历山大,父母在生活的漩涡中挣扎难免会出现很多焦虑的情绪,孩子非常敏感,父母的焦虑会感染到孩子,使孩子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近一段时间,我母亲生病住院,我的情绪非常焦躁,有点失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女儿在学习上稍有差错,我说话的语气会比平常多出一些严厉。女儿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眼底透露出些许恐惧和惊慌。有天晚上,她悄悄的告诉妈妈,爸爸的情绪非常焦躁,让人害怕,我不敢给他看作业。平静下了细想,如果我天天这样,女儿的心灵肯定会收到创伤,所以我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并和女儿做好沟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家长的愿望,父母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便会给孩子认字,参加各种培训。作者在书中通过列举实例,科学分析,提醒家长要循序渐进,遵循自然规律,切不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作者在书中呼号呐喊“精神感冒不容忽视”,“心灵暴力比身体伤害更可怕”,“成绩好不等于心理健康”,不遗余力告诫家长,孩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是孩子的第一福祉,千万不可因小失大,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某一特长而忽视了孩子的人格塑造。

  人生是一趟单程的旅程,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不可复制无限珍贵。懂得生命的内涵能增加生命的宽度和长度,让生命变得丰润而有意义。作者从人的个体属性到社会属性,从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到解决方法,从幼儿会遇到的问题到少年会经历的青春期,不同的层面不同角度透 彻 分 析,给家长准备了一个知识宝典,让家长从中学会和孩子一起读懂生命,珍惜生活。

  父母赋予了孩子生命但不应该剥夺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尊重和理解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最好的桥梁。

  笑是一种能力,笑代表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而爱笑的孩子也更容易在社会交往中得到接受。愿天下的父母都能让孩子从心里笑出来!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