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作文 > 小学作文 >

小学作文

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小学作文2024-12-2460举报/反馈

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还对社会和国家的未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和实施。下面从多方面进行讲解: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将预防性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和重点工作。通过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降低各类心理问题在学生群体中的发生风险。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于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新环境,以及学习方法、职业兴趣、交友方式方法等多方面获得充分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促使学生建立积极健康完善的人格。

(二)重点关注特殊时期和易出现问题的群体

  1. 特殊时期 春季和开学初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易发时段,像学生返校后,面临生活适应、课程考试、宿舍人际等多重压力,这期间心理教育工作需重点加强。在假期结束返回学校的这段时间,不少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这种不适如果不能及时被关注与调节,很可能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所以必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重视的时间段。

  2. 易出现问题的群体

  • 新生和毕业生群体:新生要适应全新的校园环境、学习节奏和人际圈子等;毕业生则面临就业压力、职业规划迷茫、升学竞争等困扰。例如,每年毕业季都有部分学生因为就业受挫而产生自卑、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新生入学时,有些学生会因为离开熟悉环境,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出现孤僻、逃避社交等现象。

  • 存在心理隐患的学生:这部分群体包括可能存在常见发展性心理困扰,或者是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通过排查掌握他们的状况,对于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干预、建立个性化帮扶方案,如纳入系统管理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分类开展对症防治等操作,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对待,构建完善的帮扶体系,确保学生心理问题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避免危机事件发生。

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课程与活动的设置

  1. 心理健康课的开展

  • 在不同学习阶段(如预备和高一年级)开设心理课,普及心理学知识促心理素质提升。课程内容要全面且广泛,例如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知识普及、提高学习效率系列、学习认识自我系列(包含性别意识、自己的价值、悦纳自我)、人际交往技巧系列(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情感系列(像师生情谊、感恩父母、爱情观念)、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价值观澄清)等课程内容。

  • 课程形式不应局限于课堂,应向课外延伸,课上多采用多媒体、活动参与、户外活动课等形式,以此来吸引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的关注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开展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 学校各学院或班级等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心理中心开展线上线下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压力;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班团干部等学生骨干队伍为抓手,带动全体学生开展诸如主题班会、团会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毕业生可开展就业心理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活动,引导新生适应新生活;也可以开展关于学业规划、考研复试心理调适、考试焦虑调试、压力应对及人际交往等各类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

    (二)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

    1. 健全心理咨询室工作

    • 在学校内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专人管理运营(如安排专业心理老师),并且设定好固定的咨询开放时间(像周一至周五中午12:15 - 13:00),方便学生前来咨询预约,为学生处理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心理问题。

    • 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咨询与辅导,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及时和必要的咨询、辅导和干预。

  • 建立心理咨询制度

    • 构建完整的心理咨询相关制度,让每个咨询的环节都有章可循。例如从学生前来咨询的预约流程、咨询中的隐私保护原则、咨询后的跟进反馈等方面进行制度的构建,确保整个咨询流程专业、规范、有序。

    • 多种咨询方式相结合,可以是面对面的一对一咨询,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及实际情况开展团体咨询等,使得心理咨询更容易被不同需求的学生接受。

    (三)心理排查与监测预警

    1. 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工作

    • 定期(例如2024年2月26日 - 3月10日期间开展春季新学期的排查)开展大规模心理排查工作。可通过心理测评工具,或者发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党团骨干等多种人员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力求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底数清晰、学生全覆盖。

    • 在排查后发现心理异常或可能出现心理危机学生时,及时进行相关信息(学生当前状况、就医情况、帮扶记录等)的整理录入到类似“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管理系统”中,并及时更新内容,以便形成动态化的管理和跟踪。

  • 建立心理预警网络

    • 建立个人—班级(宿舍)—年级—学校的心理健康四级预警网络。身体力行地把预警工作落实到最基层的学生个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层层包围的心理安全预警圈之中。例如一旦班级中某个学生出现心理波动或者问题迹象,班级的心理委员或者宿舍的心理信息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及时启动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问题恶化。

    (四)家校联合与家校社协同

    1. 家校沟通合作

    • 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掌握一些家庭心理教育技巧。比如每学期组织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开展一次心理培训活动,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应用科学育儿理念。

    • 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情况和成长环境等,以便为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帮助和支持。学校还将与家长密切联系,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共同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 多方协同合作

    • 整合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发动多方力量比如社区、医院等共同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来。例如加强精神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精神)心理门诊及儿童青少年临床心理门诊建设,建立全市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团队,鼓励多方开展心理志愿服务和关爱援助行动;以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关爱氛围。

    三、成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小学生案例一:改变自卑孤僻的杜杜

    1. 案例情况

    • 杜杜是一名12岁的六年级女学生,她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存在着不合群、孤独的问题,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

  • 解决方案

    • 情感沟通与树立榜样:老师以真诚的态度与之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信任并抓住闪光点及时表扬,借助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远大理想,同时建议家长综合考虑其实际情况,调整对她的要求至她能够达到的目标,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 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环境:家长被建议对杜杜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的方式助力营造温馨和睦且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种家庭环境有助于增强杜杜自尊心,成为其自信与人交往的起点。

    • 借助集体力量:在学习习惯改正方面,老师发挥集体和伙伴作用,为杜杜营造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例如安排热情的同桌,当她有困难时,同桌帮忙且互相的关系互动能帮助杜杜懂得热情帮助他人是赢得喜爱的条件,并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她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 取得成效

    • 进行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杜杜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在学校里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还会主动询问老师问题;因为良好的交际关系使她的学习成绩也得到提高,家长反映她不再孤僻难管,能主动跟父母谈论学习上的事情。

    (二)小学生案例二:偷窃成瘾、情绪极端的琦琦

    1. 案例情况

    • 琦琦是一名就读四年级的女孩子,她虽然能歌善舞且悟性高、各科成绩优异。但她存在偷同学们东西的习惯,喜欢把偷来的漂亮日记本、笔、笔盒甚至别人的眼镜等东西藏在校园周围草丛里而不用。除此之外她情绪很不稳定、喜怒无常,容易突然翻脸,并且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扔书、扔桌子、爬上栏杆要跳楼、拿玻璃割脉、离家出走等危险行为。

  • 解决方案(参考文档未提及完整,基于一般处理思路推测补充)

    • 全面深入评估与了解:老师或心理工作者首先需要对琦琦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学校表现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找出潜在的诱发她这种异常行为和极端情绪的因素,例如家庭关系紧张、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或者某些校内外的特定事件刺激等。

    • 制定个性化干预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定制专门针对琦琦的个性化干预计划。如果家庭因素影响较大,如父母关系紧张导致她内心缺乏安全感,可安排家庭治疗或家庭辅导,改善家庭关系并为她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如果是在学校方面受到某些同学或事情的刺激,则需与学校里的同学、老师沟通协调,改善她的学校人际环境。同时,针对她存在顺手牵羊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心理匮乏感进行辅导,例如采用奖励机制引导她遵守道德、逐渐戒除偷窃行为。

    •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琦琦本人进行深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沟通讲座,引导她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教她识别自己在情绪爆发前的信号,进而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如深呼吸、积极自我对话来避免情绪的突然失控或者不当行为发生。

  • 取得成效(参考文档未提及完整,基于一般处理思路推测补充)
    (m.taIks.com)

    • 在方向正确的干预措施下,琦琦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极端行为的频率会显著降低,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认识到偷窃行为是错误的并逐步减少直至戒除这种不良行为习惯,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回归正常,学习成绩得以继续保持优异状态。

    (三)小学生案例三:家庭影响下心理问题的李国富

    1. 案例情况

    • 李国富是一名10岁男孩,他的突出表现为课堂上和各种活动中极为冷淡,从不参与也不和同学、老师交谈。一旦有同学主动邀请玩耍,他就拳脚相加。他这种心理问题源于家庭破碎,父亲因偷盗屡次被关进看守所,使其背上“犯罪”儿子的恶名,母亲常年不回家,他感觉自己是“野孩子”,时常幻觉被同学歧视嘲讽,从而对同学交往排斥,讨厌学习,不参与活动,还存在自卑和“孤僻”、“偏执型”人格等问题,如极度感觉过敏、思想固执、心胸狭隘等。

  • 解决方案

    • 与家长沟通重建家庭支持:老师积极与他的父母、爷爷奶奶联系沟通,希望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对他的父母亲沟通时,让他们意识到要做正面榜样;与爷爷奶奶交流时则指出隔代交流误区,告知孩子存在的问题严重性,当孩子犯错时应进行合适的批评和教育,培养孩子自信,让他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

    • 学生个体辅导:制定有计划的帮助方案,包括对他作出具体的行为要求,设定适应期和过渡期等时间周期逐步纠正他的不良行为,例如规定在校需友好对待同学,在适应期减少与同学冲突,允许不良情绪发泄但不能动手;过渡期中与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学习、相处、交流互助;巩固期要求他主动和同学沟通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且定期辅导他学习与人交往技巧,养成良好性格。

    • 借助班级集体力量辅助:辅导员和班委达成约定,用爱心、耐心帮助李国富,包容他的缺点、赞美他的进步。辅导员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他交谈,班委接纳他并与其做知心朋友;建立个别和小组辅导形式,在和谐温暖氛围中让他与大家交流;每周队会表扬进步点树立自信,课间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的自尊感,让他感受到自己是班级集体中的一员,同学是关心他的。

  • 取得成效

    • 李国富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辅导后,改变是较为明显的。多种辅导方式帮助李国富不断从思想上改变自己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看法,从原本消极的角度逐步开始以积极态度看待学习生活,行为上从之前的与人交往障碍重重变得愿意主动和同学沟通,树立了一定程度的自信心,在课堂和生活中能够正常地和他人交往,情绪健康稳定,学习成绩也有望慢慢提高。

    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常见心理问题

    1. 学习方面

    • 厌学现象:厌学并不是成绩差的学生所特有的问题,不少学习好的学生也有这种倾向,表现为认知、情感、动机上综合缺失,感觉学习没劲,上进心缺乏。原因包括学校因素如教学环境不良,成绩差的学生受歧视渴望尊重,成绩好的学生存在争强好胜与自卑心理矛盾等;另外,过重的课业负担、枯燥单一的学习内容也会引发厌学情绪,学习不再是为了自我提升而是应付考试或者他人期望。

    • 考试焦虑:考试对学生来说容易引发紧张焦虑情绪,可能导致记忆断层等不良现象。这一方面来自于学生自身对成绩的过度在意、家长对成绩的高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校唯成绩考核方式让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 人际交往方面

    • 缺乏自信与自我评价偏差:不少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心,不能客观评价自己,这尤其体现在成绩较差的同学身上。他们害怕得到别人的否定评价而不敢主动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因为自己的不自信出现沮丧、生气、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感反应。

    • 关系处理不当:部分学生不善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比如受到学习压力影响,形成了仅在“家 - 学校”两点一线活动的状态,无暇顾及人际交往;又或者是家庭关系紧张、学校师生关系恶劣等造成的人际交往障碍,影响正常的社交沟通和情感交流。

  • 情绪方面

    • 情绪不稳定:青少年学生的情绪丰富又强烈,但起伏波动比较大。这个时期他们可能会因小事激动或者心灰意冷,批评会使其抑郁低迷,高涨情绪难以专注做事,低落情绪影响人际关系。并且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力较弱,容易被不良情绪影响而做出不理智行为,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解决策略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校开设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和健康理论知识,和如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培训等实践培训操作方面。心理健康知识推广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心理科学知识,实践操作部分能让学生掌握一定心理调节技术,如转移情绪、发泄痛苦、克服自卑建立自信等,从根源上降低心理问题发生概率。

    2. 多样化交流渠道

    • 设置悄悄话热线邮箱:针对一些不太习惯面对面交流的学生,可以设置悄悄话热线邮箱。这一方式让学生能够克服害羞心理,在信件中经过深思熟虑组织自己的想法,向教师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扰,教师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种方式方便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以让学生更自由地表达内心想法,帮助老师发现一些平时难以察觉的问题,适合用于主动寻求帮助但又怯于当面交流的学生群体。

    • 设立心理服务室:鉴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迫切需求,心理服务室的建立是必然的。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城市或是农村,学生可以到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并且心理咨询的关键是教师要遵循信任、理解、倾听、保密、咨询和交友等原则,在信任的基础上与问题学生建立关心、尊重、理解和指导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问题采用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和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健全发展。

  • 营造全员育人环境

    •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如语文课堂上通过对课文内容讲解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验情感,使学生在感受学科知识魅力的同时也实现心理品质的优化。同时,利用音乐、美术课等艺术课程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等,这些课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

    • 全员育人还体现在动员全体教职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学校的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都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关注学校里的学生并给予积极正向的精神鼓励或心灵指导,如果发现疑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反馈给学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

  • 加强家校共育

    • 家长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学校要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联系。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心理状况,也能够让学校知道学生在家庭中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风格等信息。例如针对厌学情绪的学生,通过家校联合分析学生是在学校产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还是家庭中父母过高的期望造成的压力,一起协商解决方案。

    • 学校可开展多种方式的家长培训与讲座活动,向家长们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科学合理的育儿经验,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引导家长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信任爱的家庭教育环境;并且在遇到孩子心理危机问题时能够有合适的紧急应对能力。

    五、国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借鉴

    (一)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方面的经验

    1. 起步早且理论与实践融合

    • 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源头较早,如法国比纳在1894年创立“儿童心理研究社”,制定出专门的智力量表率先开启心理学应用于学校教育实践先河;美国威特默在1896年开设心理诊所为教育服务;1915年格塞尔作为第一个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或“学校心理学家”头衔的人开展智力测验为特殊需求儿童分层教学提供依据等,这些都早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这证明一方面国外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起步更早,更早地把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

    • 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历程中,对于理论来源于心理学、教育学却又紧密服务于学校教育实践这一点非常明确。它不是单纯的理论逻辑推导产生的,而是结合教育实践、满足学生发展的客观需求才得以诞生并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如19世纪末 - 20世纪40年代主要进行心理测量和诊断,20世纪50 - 60年代侧重于心理咨询和辅导,20世纪70年代至今成为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学校场景下学生和教师实际需求调整模式转变,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强调将理论扎根于实际需求并且随着实际需求变化而发展完善。

    (二)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方面的经验

    1. 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职能

    • 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明确且多元化,体现在众多方面。

    • 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他们着重预防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从源头上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率,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我国目前虽然也有一定的预防意识,但在广度和深度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可以学习他们如何将预防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时间段和每一个特殊群体学生中。

    • 心理咨询服务:主要以学生为服务对象,详尽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心理发展进程里面临的各种疑难问题和障碍。我国的心理咨询服务在对接孩子心理个性化问题方面可以参考国外更加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流程,确保每一个前来咨询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帮助。

    • 诊断性评价:他们善于针对学生心理症状进行细致分析,精准筛选出心理问题并且给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我国在这方面还需要提高诊断性评价的准确性、全面性以及制定综合对应策略的能力,要基于学生多方面实际情况给出专业反馈。

    • 行为矫正:国外能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原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具体专业的干预,非常直接地引导和助力学生回到正常发展轨道。我国的行为矫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干预的水平和程度,结合国内学生发展实际状况合理运用不同的心理学教育手段实施矫正工作。

    • 学习指导和职业指导:国外重视通过各种教学和引导活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在学生职业选择上理智地提供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进行生涯发展规划。在我国的教育体系里,虽然有类似的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学习方法指导的尝试,但往往在系统性、个性化和全程性服务方面不够完善。

  • 广泛的参与群体与社会支持

    •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而且把服务对象拓展到了全体教师和家长,同时兼顾包括学校行政领导、社会教育工作者、社区服务工作者等多方主体。这形成了一种健全的网络化系统工程,营造起全社会关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而我国目前面临的情况更多是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局限于学校内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部分专业教师,家庭和社会其它主体的参与度和协同度不够,可以学习国外这种大规模整合多方资源的做法,拓宽受众群体边界,把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半径延伸到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领域,形成一个各方共同参与、资源共享、成果共赢的大循环体系。

    (三)国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方面的经验

    1. 课程体系的优势

    • 课程广泛全面:国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涵盖面广,像情感教育、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学习策略等多方面内容均囊括其中,目标明确地指向帮助学生构建健康心理状态使他们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对比我国部分小学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设置往往比较单一,缺乏这种全面性体系的构建。

    • 课程形式多样:他们采用课堂讲解,配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游戏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我国的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中形式可能相对单调一些,借鉴他们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形式能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吸引学生主动探索内心世界,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得到增强。

    • 评价标准明确:国外的课程评价标准清晰透明,不只关注学生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进步状况,评价方式上融合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等多种形式。现阶段我国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评价多数情况下量化考评体系尚未完善,评价主体和评价维度都不够丰富,国外的这种评价方式值得我们去引入和改良运用到国内的课程评价体系之中,让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反映课程效果和学生心理成长状况。

  • 师资队伍建设的借鉴之处

    • 专业化师资:国外小学心理教育师资专业背景强,通常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背景,并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认证。在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虽然近年来数量有所增加,但专业程度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非心理专业转行而来,不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培训体系建设上还需要向国外学习完善。

    • 数量充足与进修机制:他们的心理教师数量上能满足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与此同时,教师持续进修开展很常态化,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保障自己能跟得上学生发展需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在我国小学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缺口大,并且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少这一问题较为突出,对于如何补充缺口和创设进修机会而言,国外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 家校合作与社会资源整合的借鉴方向

    • 家校合作深入:国外小学注重与家庭的协同合作,在家长会、家庭作业等方面与家长形成紧密交流渠道让家长得知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情况并且给予对应支持。目前我国小学阶段虽然也有家长会议等形式,但往往在深度和实质效果上存在不足,对家长如何有效地在家中辅助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缺乏更深入的引领。

    • 社会资源整合高效:国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整合如社区、医院、慈善机构等社会资源扩充心理健康教育版图,为小朋友们提供更宽广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和援助。但我国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社会资源整合利用方面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整合程度低,社会资源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发挥的作用较小,未来需要借鉴国外经验,打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资源整合新路径。

    #心灵疗愈室#

    [END]

    喜欢就点击关注哦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