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句话,真的绝了:“自能生羽翼,何必仰云梯”
“当你觉得背后无人可依的时候,你的身体为了带你走出深渊,背脊之处才会主动长出翅膀,“自能生羽翼,何必仰云梯。”与其苦苦等待依靠,不如狠狠的锤炼自己,尊重所有的声音,但是自己的感觉永远置顶。” “自能生羽翼,何必仰云梯。”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勃五言律诗《观内怀仙》。 王勃字子安,天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首。只活了26岁,却惊艳了世人1000多年。 王勃字子安,天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首。只活了26岁,却惊艳了世人1000多年。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王勃出生于山西太原的一个家世显赫的家庭,祖父辈的王通是隋末大儒,培养出了房玄龄、杜如晦等几位名臣, 王通有一个兄长,名为王度,是唐代传奇的先驱者之一,留有《古镜记》。 王通还有一个弟弟,叫王绩,擅长田园诗,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 至于父亲王福峙也是当朝的太常博士。 而王勃本身那就更不得了了,简直是将家族中的“神童”基因发挥到了极致。王勃自幼聪颖过人,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能文,九岁指摘颜师古《汉书注》中的错误,十六岁时,进士及第,被授予从七品的朝散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官员。 不仅如此,王勃的才华还得到沛王李贤的肯定,邀请王勃进入王府,聘为修撰,专门负责处理王府的文字工作,而这一年,王勃不过17岁,正是少年意气最为蓬勃的时候。 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呀……” 后来因为逞才,写作《斗鸡檄》弄巧成拙,结果坐罪免官,被逐出王府,彻底失去了机遇。 公元675年左右,正值唐朝盛世,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求隐逸山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初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许多文人墨客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追求隐逸山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王勃也不例外,常常流露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同时,这首诗作中也反映了王勃在仕途失意后,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内心世界。 《观内怀仙》 【唐.王勃】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谿。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幽静的道观中,看到道长玉质的书架上空空的,金坛上旧日的遗迹也已模糊不清。 顺着花蔓寻找蕴涵紫气的深涧,踩着厚厚的落叶踏进清澈的溪流。 那里有如乳汁一般的玉液琼浆(钟乳),和泥一般的石髓(石英一类的东西)。 我自己若能修成仙果,生成羽翼,又何必去仰仗那传说中的云梯呢? 前面几句写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宛如神仙生活的宝地。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尾联则传达出强烈的自信与决心,只要勤学不辍、努力修行,自然能够拥有腾飞的羽翼,就能够直冲云霄,不需要去借助那登高的云梯,便可触及理想的境地。 这种自信和决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修行的执着追求,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