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多陪伴,初中察情绪,高中懂放手,养育孩子的不二法门
有人说,教育好比种庄稼。 什么时候浇水、除草、施肥等等,都讲究一个“时机”。 时机对了,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 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就在《密集母职下的教育困境》中提到: “好的父母要学会跟随孩子的成长节奏,把握好自己在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 即当好引领者、陪伴者和跟随者。” 的确如此。 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唯有父母懂得如何“因势利导”,才能养育出真正内心强大、积极上进的孩子! 所以,下面这三个孩子的必经之路,家长一定要重视。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每天待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 殊不知,真正的陪伴,是与孩子心意相通、一起品味成长的“酸甜苦辣”。 尤其在小学阶段,父母高质量地陪伴,往往能塑造孩子优良的性格。 初中察情绪:尊重是密匙 初中三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转折期。 特别是初二以后,孩子的身心发育变快,几乎同时要面临着来自“学习”和“成长”的双重压力。 这一时期的孩子,通常都会表现出躁动、不安、焦虑,甚至叛逆。 怪不得常听人说: “孩子到了青春期,不跳楼就是成功。” 然而,本是父母的一句无心调侃。 如今,却正在成为**裸的现实。 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指出: 每5个中学生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调查样本总数的20.4%。 这是因为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但浅薄的社会阅历和缺失的生活经验,都很容易让他们陷入到人际关系的危机中。 一方面,孩子无比渴望被大人认同; 另一方面,他们内心又充满了困惑。 因此,在初中阶段,父母要特别留心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 接过一位妈妈的咨询。 14岁的女儿上初中后,性情大变,经常顶撞父母。 问我是不是青春期叛逆了? 在跟孩子单独沟通时,我发现她始终埋着头,也不肯摘下口罩。 这才知道,原来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脸上爆痘的情况比较严重。 “很丑,他们都取笑我。 还给我取难听的外号。” 于是,女孩变得愈发自卑,多次以“身体不舒服”为由向老师告假。 但妈妈却不理解。 呵斥她不懂事,就会给大人们添堵。 之后更是把孩子生拉硬拽送去学校。 谁知隔天,老师就在孩子的手臂上,发现了几道血痕。 心理学家胡慎之说过: “最好的教育必然发生在关系被尊重的基础上。” 尊重,即看见。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尚未成熟,很容易做出冲动的行为,造成极端的后果。 因此,只有攥紧“尊重”这把密匙,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同时,作为父母,我们也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变化,一旦发现任何反常的言行举止,都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情绪疏导。 高中懂放手:渡人先渡己 “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其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其独立。” 倘若顺序错了,就是在违背自然规律。 也就是说,到了高中,如果父母依旧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管”,那无异于是在扼杀孩子内在的源动力。
担心孩子学不会; 害怕孩子情绪差; 恨不得一天问好几遍进度能不能跟上...... 即,分清楚什么是孩子的事,什么又是家长自己的事。 比如日常的作业,是孩子要完成的事。 倘若孩子没能按时按质完成,那么就要自己承担被老师批评或考试失利的后果。 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也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会自我管理。 |
相关文章
- 新节俭主义折射年轻人的消费自律
- 人这一辈子,有三个人,其实是来渡你的
- 男生彻底爱上你时,会频繁说这4句话
- 男人允许你碰这三个东西时,就是真心喜欢你了
- 踏青赏花需把文明挺在前面
- 一个女人将来是“富贵命”,还是“苦命”,一眼能看出来
- 做人最掉价的三种行为,希望你一个都没有
- 判断一个男人是否爱你,看他对钱的态度就够了,女人要明白
- 家里有老人离开,生前照片该怎么处理?告诉你这几种方法合适
- 家长为了学习成绩,包办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对孩子成长不利
- 感动中国陇海大院
- 奋斗两个境界,满足自身基本物质需求;追求人生精神享受
- 等你,在青春之路
- 爱的真谛:越是深爱你的男人,就越懂得“不会要”这两东西
- 客车开了 我们走了
- 让异性越来越喜欢你的方法:南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