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诗歌 >

优美诗歌

那一天,苏东坡又双叒叕喝醉了

优美诗歌2023-06-21131举报/反馈

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评价很高,他说苏东坡是“饮酒成癖者”,就是说苏大诗人有酒瘾。

苏轼自己也说:“予虽饮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君。”他天天饮酒,酒后稍寐,寐起便挥毫,或写诗填词,或作文作赋,或写字作画。

据不完全统计,苏东坡一生留下的作品有近三千首,其中就有大量与酒有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然是那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那一天,苏东坡又双叒叕喝醉了

苏轼在一个中秋节大醉一场之后写出来的千古佳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被古人誉为中秋词中的第一词,课本里有,邓丽君,王菲都唱过。它所刻画的意境极为优美,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这首词的序写的尤其清楚,中秋团圆节,苏轼因思念弟弟睡不着,在明月下通宵达旦的喝酒作乐,乘兴作词。

整首词情景交融,多处写出了自己的旷达。最后一句寄托了对其胞弟的思念,使之想要相见直到永久,亦是对全天下人的祝愿,人人能够平平安安一起共长久。

那一天,苏东坡又双叒叕喝醉了

苏轼喝醉酒在桥上睡了一晚,醒来写下一首词。

《西江月·顷在黄州》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一年,苏轼走到蕲水河附近,跑进酒馆。又喝了个大醉,骑马到了溪桥上,等不及解下马鞍,就倒在草中睡了一觉。一直到天亮才醒,看山依然挺立,水依然流淌,感觉像非人世间一样。

有感而发的苏轼,赶紧用笔记下来了这一夜的经历。

同样是酒醉后的东坡,这首诗全然是洒脱的物我两忘,纵情于山水风月。不必倚仗听江声,而是在绿杨桥上酣然小憩,此时此景此身,忘却营营苟苟,乘风归去。

那一天,苏东坡又双叒叕喝醉了

苏轼夜醉进不了门,跑到长江边吹风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hú)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一天,苏轼独自在雪堂夜饮,喝的酣畅淋漓,待到深夜时分,醉醺醺的回到家中,结果敲门无人回应,家童已经睡的鼾声如雷,苏轼敲了敲门,也没有人回应。他趁着酒气,索性就往江边走去。他拄着随身携带的手杖,伫立在江边,看着这浩瀚的长江,心中若有所思,于是,一首名为《临江仙·夜归临皋》的著名词作。

后来,地方官知道以后,以为他弃官逃跑了,急忙乘着轿子去他家看,结果发现他还没有睡醒。从此,这一首词就出了名。

那一天,苏东坡又双叒叕喝醉了
m.taiks.com

苏轼酒后出游,虽遇风雨,仍潇洒而行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雨具的佣人先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淋雨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一会儿天就晴了,于是做了这首词。

酒后吹牛,他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后来,风一吹,有点冷,酒估计也醒了大半,可能有点不好意思了,“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又休息了一会,酒劲儿过去了,看看自己的豪言壮语,觉得自己没事儿整那些虚的干啥,只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阙是酩酊大醉时的胡言乱语,是真话,下阙是酒醒之后的随遇而安,也是真话。

然而洒脱过后就淋感冒了,找了当时的名医庞安时看病,这也算是个有趣的故事

那一天,苏东坡又双叒叕喝醉了

苏轼爱喝酒不等于能喝酒,一个爱喝酒,天天喝酒的人,酒量确不咋地。

东坡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 意思是说,我喝酒,喝一天也不过是5合,这全天下的酒徒,就属我不能喝。

宋朝的5合酒,相当于现在的500毫升左右,度数相当于咱现在的啤酒度数,也就是说,别看他天天喝,不过一天一瓶啤酒的量,想来也是真不怎么样呀。

苏轼酒量不好,经常喝醉,他喜欢喝酒带来的那种感觉

在《稚酒赋》中苏轼说“吾饮少而辄醉兮,与百榼其均齐”。

意思就是我虽然酒量不好喝一点酒醉,但我体验到的快乐却和那些可以畅饮百杯的人一样。

那一天,苏东坡又双叒叕喝醉了

苏轼不仅喝酒,还亲自酿酒。

每到一个不同的地方,他都会研究当地的美酒,并且试着自己酿造。比如在惠州的时候,苏轼酿过一种叫“罗浮春”的酒,有诗为证: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他曾用蜜酿酒,写诗《蜜酒歌》,《东坡志林》记录酿造方法。

尽管苏轼如此爱酒,但同时也尽量保持对酒的克制,他曾写给朋友说:毋多酌我公须听,醉後粗狂胆满躯。说你们都不要劝我喝酒,因为喝醉了要出丑。

“得意事来,处之以淡,失意事来,处之以态。”是苏轼人生观,和大家共勉。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