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私语
一场缠绵悱恻的毛毛细雨连续下了差不多一星期,使燥热的空气随之被浇灭,顷刻间便烟消云散,薄雾笼罩之下的远山“犹抱琵琶半遮面”像极了古装的楼兰美人。窗外,樱桃树枯黄的落叶无奈地叹息着,在风雨中打着旋,零落一地恋恋不舍的情怀。远离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季节带给自然界的变化总是来得那么明显,秋天,就这样说来就来了。这个季节,既不像春天那样充满着蓬勃朝气,娇艳明媚的气息,亦不若夏日那般热烈似火,咄咄逼人。如果将人生比作四季的话,那么,秋天就如同人到中年,历经了岁月的沧桑,承受住时间的洗礼,人性便多了一份恬淡与宁静,不娇不燥,不依不靠,无惧风雨,亦无畏风暴。 秋天,以其独特旖旎的自然风光,硕果累累的收获喜悦,以及万物日渐凋零的那份无奈和淡淡的忧伤,勾起人们对漫漫红尘无限感悟。于是,或多或少地,便会生出一丝对那些逝去青春年华的伤怀情愫来,纵观古今,多少文人雅士挥毫泼墨,于变幻的时光里,留念着这个不寻常的季节。尤其是在哪个全民科举的盛唐时代,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的佳作名篇,让华夏文明得以传承千年,即便现在读来,感觉依然那么清晰,一切仿佛都只是昨天……! 喜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个“愁”字,浓缩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秋天的情韵与景致,勾起了诗人对前尘往事及现实际遇的感怀,而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多余,诗人寥寥数字描绘的秋日景致便徐徐展显着内心的世界,诗人旅居他乡的离愁别绪融入这将去未去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在这霜天冷夜里,山外寺庙传来幽远厚重的钟声,使随风飘零的枫叶更平添几分凄美的冷,这“冷”正契合着诗人此刻的心境,使之情融于景,情景交融。 喜欢秋天,更喜欢适合秋天去阅读品味的古诗词。秋天是静美的,也是婉约的,如同少女的矜持,羞涩的情怀里掩藏着一份欲罢不能的执着于坚定,欲说还休。秋天亦像个谦谦君子,不急不躁,温文尔雅。相同的时节,不一样的情怀,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决定着自己不一样的感受和情怀。《秋词》里,诗人刘禹锡用精炼的文字,表达了自己豁达豪迈的人生境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气势雄浑,意境优美,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昂气势和开阔胸襟,谱写了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日之歌,为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什么可以能够永恒,我想,这些文化瑰宝是当之无愧的,无论岁月如何改变,诗人的这份情怀始终如一,经久不衰。 秋天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离愁别恨,也有“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悲壮情怀,读来感同身受,让人回到那个动荡不平凡的年代,作者与戍边将士同甘共苦守护山河无恙的英雄主义情怀,更兼顾了将士思念家乡亲人的无奈。喜欢易安居士的词作与人生格局,婉约多情之时,可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豪放之时却又堪比七尺男儿:“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英勇豪迈的气概,凸显着才女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主义情怀,即便身为一方大员的赵明诚,也不过如此尔尔。然而生逢乱世,才女却只能空怀一腔热血遗恨终生,唯有那些唯美的文字,留存千古,激励温暖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诗歌的魅力,就在于用最精炼简短的文字,表达着最丰富的情感世界,当诗歌遇上秋天,用时下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在最美的时间做最美的事,我想,这应该就是诗歌得以传承千载,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吧!而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正是传统文化所赋予的那份从容与淡定,也难怪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誉之说罢。但也有人说:传统文化就是附庸风雅,为赋新词强说愁。现实生活中,尔虞我诈的丑陋人性,人心于许多时候其实是需要净化的,为赋新词也罢,附庸风雅也好,人性只有在脱离利益纷争的状态之下,才可能回归到最初时的模样来。而唯美的诗歌文字艺术,却能够包罗人生万象,若一剂惊世的良药,净化着不堪的灵魂。 生活也许从来就是这个样子,有鲜花就有荆棘,有天使也有魔鬼,只是我们都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人生如同这四季,秋日过后,有人长成累累硕果,有人长成一地败絮,有人长成风光旖旎,也有人长成芳草萋萋。秋天是属于收获的季节,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种下了什么就一定会收获什么,即便不会都尽人意,可谁又不是在患得患失中前行、期许……! (m.taIk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