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散文 > 散文随笔 >

散文随笔

秋日吟咏

散文随笔2023-05-1472举报/反馈

秋天是一个矛盾复杂的季节。当此之时,人们既有收获硕果盈枝的喜悦,也有渐入悲凉的伤感,在古诗词中,既有悲秋、叹秋,也有对秋天的赞叹。有学者专门对古代诗词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在描写季节性的诗词中,描写秋天的诗词是最多的。这至少说明一点:古代的文人在秋天的感触最多、最深。

《诗·小雅·四月》 中有“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写出了百花全都枯萎凋零的凄凉。《诗经》中还有“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这里有落叶,有兄弟,还有歌唱,还有悲伤,还有时光秋叶般落英缤纷。“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辨不出是呼唤爱侣,还是呼喊孩子。爱的声音,总是一个曲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好像秋天就是萧瑟、衰败的代名词。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翻成过来就是“落叶哦落叶,秋风吹你……落叶哦落叶,秋风刮你”,气氛是无奈和凄凉的。

屈原《九歌·湘夫人》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说瑟瑟秋风吹来,卷起洞庭的涟漪,枯叶随风飘落,不难体察这位连遭厄运的政治诗人的满腹悲愤,凄凉秋色与作者失落的心境胶合了。

被后人赞叹为“千古绝唱”的《楚辞》中的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使“冷云寒水”、“寒蝉凄切”成了古人笔下的秋天的主要色调了。“衰草凄凄一径通,丹枫索索满林红”、“满林黄叶雁声多”已是凄凉;“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更为惨淡;“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则充满悲哀。

汉武帝刘彻有《秋风辞》中“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难归”,可谓气势非凡,但落脚点仍离不开“草木黄”、“雁难归”的悲秋情结。

曹丕在《燕歌行》中写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将秋的萧条一览无余地跃然纸上。

及至唐朝,种种悲秋的气氛就有所改观了。少了悲伤怆凄而多有亲情、清明与壮美,总给人以启思益智之力,心悦神爽之魅。
(www.taiks.com)

贾岛家贫,屡试不中,曾出家为僧,因此就有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那苦寂索寞亦景象壮阔的吟咏,令人感到秋之苍凉里诗人那澎湃于心的执著与气慨。

王维的《山居秋暝》也是一幅绘秋的佳作,“新雨后”、“晚来秋”、“松间照”、“石上流“给人一种清新的村居风味。

杜牧虽官至中书舍人,但难以抱负,因而就有了“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那情思深古的倾诉,这不仅表明了不愿与晚唐统治者合污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的品格。

杜甫的《秋兴》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将其江涛苍天风云险要浓于简约,营造出汹涌之威壮,足见诗人之胸怀。将这种襟怀发挥到极致的是杜甫夫的名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意境何其旷远。

孟浩然《临洞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极言洞庭之壮博,足以使人神而往之亦形骸俱失。

即使生不得志的李贺那《开愁歌》,也不失气壮天地之声色,“秋风吹地百草开,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看似叹之贫困失意,却也恣肆出狂放昂然之势。

白居易的《暮江吟》,把夕阳将至夜晚将临的秋天江上景色表现出了一种静谧的美感,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让人联想到范希文的“脬光跃金”之景,景中包含着点点碎碎的动影,让读者自然地心情舒畅,惬意。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有一首诗《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在诗中豪放地借物喻人,明写秋菊能傲霜绽放,表明了自己的远大理想。然而,后来黄巢攻进长安,终因种种原因致起义以失败告终。

刘禹锡则把秋天看得比春天还好,他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是诗的季节;秋,是歌的海洋;秋,是美的集合;秋,是醉的源头。真可谓是立意新颖,情调高昂,意境开阔。

到了宋朝,诗人的情绪又低落下来。李清照在经历了战争之苦与离夫之痛,对于万物颓败,“花自飘零水自流”的秋季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愁绪。她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凄凉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悲国悲家的感叹将秋季万物零落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心中也掠过一丝凉意。字字珠玑,字字传神,字字蓄情,字字生动,手法独特,铿锵有力,字字反映出词人的孤单与凄清、沉痛与心酸、忧郁与愁闷。

一样景致,百种心情,盖因遭际不同,也正因如此,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咏秋制作。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