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科普知识 >

科普知识

寒食节的习俗是什么

科普知识2023-03-25135举报/反馈

关于寒食节的习俗是什么

寒食节,顾名思义就是禁止民间生火做饭的节日,其时间为每年清明节的前一二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寒食节的习俗是什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寒食节的习俗是什么

寒食节的习俗是什么

寒食节的风俗有禁火、吃冷食、拜祖、踏青、插柳等。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寒食”的习俗历朝历代都有不同。唐代,寒食节是极其重要的节日,往往延续三天,分别是冬至后第一百零四天到第一百零六天,这三天又分别有大寒食、小寒食、官寒食、私寒食等不同叫法。

唐代人对寒食非常看重,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普通百姓,这几天都只能吃冷食。官府会派人到民间查访,看谁家胆敢生火做饭。检查的方法很简单,将鸡毛插在这户人家的炉膛灶灰里,如果鸡毛没有焦,就说明这户人家没有烧火。如果鸡毛焦了,说明灶灰未冷,刚刚用了火,违禁的人家会得到严厉惩罚。
(www.taiks.com)

寒食节的由来

春秋初期的晋国,内乱不已,晋国公子重耳为避祸,出国逃亡19年,尝尽了人世间的艰辛。 在这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介子推一直追随重耳,不离左右。 有一次,他们断炊绝粮,陷入困境,介子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供重耳食用充饥。 后来重耳回国,做了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 接着,晋文公对一直跟随自己逃亡的臣僚论功行赏,唯独把介子推给忘了。 介子推也不向晋文公邀功请赏,而且更不耻与那些挟功求禄的势利之人同朝为臣,就带着母亲隐居到今山西介休县内的绵山。 晋文公知道后,追忆起介子推的忠诚,十分后悔,就亲自去请介子推下山。 介子推却躲起来,坚决不肯与晋文公见面。 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就下令火焚绵山。 不料介子推守志不移,宁愿被火烧死,也不肯出山,结果他与母亲双双抱树而死。 文公见烧死了救命爱臣,疼痛不已,就把介之推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寒食节从春秋起,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还要早358年。 虽经东汉周举、三国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兴,蔓延全国。

唐玄宗顺应民意,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中,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

寒食节的意义

1、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愿望,对于当代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寒食节2640年的演变,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多个阶层意识形态的反映,是当代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学的重要线索之一。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