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真题解析及范文点评:一定是这样吗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 根据要求作文。 这一追问,或引发人们审视固有观念,或触发人们探寻真相,或促使人类探索未知,或…… 请围绕“一定是这样吗?”这一追问,进行写作。 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现象或事理,还可以…… 写作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文题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要求围绕“一定是这样吗?”这一追问,进行写作。题目中“哥哥一定要让弟弟”,是人间日常;“鲁迅作品”是课内外知识勾连;“50亿年的太阳”,是世界与真理探索。题目指引学生在日常了解、读写、科学文化真理探求中,用阅读拓宽生活和世界,用写作印证道理和思考。“一定是这样吗”,“这”字是代词,可以指代具体事物,也可以指代抽象事物。可大可小、可虚可实,选材自由。文体选择也因“这样”一词而灵动自由:可叙可议、可说明可演讲。考生在有话可说的基础上,展现自己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思维层次。“一定是这样吗”,是一个问句,问句是针对某一对象(现象),实质是对这个现象进行自己的思考,或赞成,或反对,或质疑,或审视,或深思……这道题目可深可浅,选什么内容写,持什么意见,思考到什么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 【范文精选】 一定是这样吗 我曾在《钱江晚报》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人们发现三四岁的孩子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让大人们很不解:商场里五颜六色的小玩意儿应该能够吸引小孩子吧?但是一定是这样吗?很多专家进行分析,都无法释疑,但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是蹲下来,处在和儿童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的腿。 这位儿童心理学家找到了别人找不到的答案,他并不局限于他所熟谙的儿童心理学,而是换了个角度看问题。歌德说:“你要我指点四周风景,首先你要爬上屋顶。”在我看来,无论是爬上屋顶还是蹲在地上,都是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性,处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事物。 当我们置身于某个事件当中时,往往很难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只有超越了先前的境界或是事过境迁之后,才能将事物看清。 过去,我始终认为现代人的爱国热情在迅速减弱,这样想,并非毫无根据。我国培养的许多高层次人才出国后便“黄鹤一去不复返”;许多人还在削尖了脑袋想出国。但是一定是这样吗?在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时,海内外华人义愤填膺,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这时我才发觉,其实现在的人们也很爱国。艾敬在她的一首名为《我是中国制造》的歌中这样唱道:“在你身边时,有时觉得无奈,甚至是埋怨;在离开你之后,再回头看你,发现自己很爱国。”她发现自己爱国,正是暂时离开祖国后,换了一个角度看待自己对祖国的感情,那份热情没变,只是由于环境、心态等的改变,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在换个角度审视后都是别有一番风味的。看待问题时,一旦跳出了那个“框框”,或许会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有一个没鞋穿的姑娘一直在哀叹自己的不幸,直到她看到了一个没有脚的姑娘,她再也不哀叹自己了,因为她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她发现,自己其实挺幸福的。 【名师点评】 “一定是这样吗”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答案,或者明白不一样的道理。文章由三四岁的孩子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一大人们认为的特殊现象引出话题“一定是怎样吗”,然后进行分析,得出“只有超越了先前的境界或是事过境迁之后,才能将事物看清”的观点。接着又进行举例论证证明观点,最后又列举一个没鞋穿的姑娘的事例得出结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在换个角度审视后都是别有一番风味的,进一步证明观点。文章观点明确,事例充分有力,有一定的思辨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