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湖湘传统农具浓缩在方寸之间的耄耋老人
看到眼前这些活灵活现、生动逼真的微型农具景观,心中立即涌现该景观的制作人童戍林,他那生命不息,奉献不已的精神无不叫人肃然起敬。 童老是湖南省桃源县商务局退休干部,退休后很长一段时间,专注于湖湘传统农具资料收集和研究;从75岁那年起,醉心于湖湘传统农具的调查和微景制作。在近5年时间内,克服了难以预料的困难,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精力和代价,下乡走访了上百个农村家庭,拍摄了数百张传统农具照片。一刀刀,一凿凿,雕刻了150余件各式各样的湖湘微型农具模型,大的不过6平方厘米,小的仅2平方厘米。其形态小巧玲珑,惟妙惟肖,非常逼真。150件微型农具模型倾注了老人多少心血和汗水,又寄托了他那多少农村、农民、农业情结。 童老是个不甘寂寞的人,退休后大部分时间,喜欢到农村转悠,这个亲戚家住上三五天,那个朋友家呆上半个月,用他自己的话说:“农村里空气新鲜,泥土都是香的,能够健康长寿”。 在农村住久了,他渐渐发现一个问题,湖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地区,在长期的农事活动中,湖湘农民发明了各式各样的精巧农具,这些都是广大农民在和大自然的博奕中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人类的生存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普及,相当一部分农具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童老想,这虽是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些农具在若干年后会销声匿迹,后辈人都不知道前辈用什么样的农具进行田间耕作。他突然冒出一个大胆想法:把湖湘农村能够收集到的农具用百分之一的比例做成微形农具模型,写出它的性能,供人们参观,教育后代不忘初心,牢记根本。 童老的想法得到了老伴的理解和支持,她拉着丈夫的手,深情地说:“老童,我们都是夕阳西下的人了,在有生之年多作些对社会、对后代有意义的事,比什么都好,你放开手脚干吧,我支持你”。 2012年春节刚过,童老买了一个性能稍好的照相机,带着老伴一起下乡走村串户了。每到一个农户,他都作自我介绍和说明来意,恳请他(她)们提供老农具的信息。几乎所有农户都被童老的精神所感动,大力配合他们行动。每遇到一件老式农具,童老就乐得眉开眼笑,从不同侧面给它拍照,还拿出铅笔对农具的结构进行速写,并标明它的名称、性能和用途。此时的桃源农村,老式的农具已不多见,要找到一件不同类型的传统农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童老凭借着自己多年在农村工作见闻和经验,把它排列了150多件(套),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按图索骥,一件一件地寻找,县内找不到,就到县外找;本市找不到,就到外市找。 仲夏的一个早晨,骄阳似火,童老在一个偏远山区农户家发现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老式榨油机,且配套齐全。慢慢端详:它由辗槽、炒锅、蒸锅、油榨等组成,且保管得比较完好。童老高兴极了,这里瞧瞧,那里摸摸,就象捡到一个宝贝。他为此从不同侧面拍了55张相片资料,又坐下来对某些特定结构画了32张速写。汗水汗湿了他的全身,蚊虫叮得他多处红肿,但他全然不顾,把这些工作做完时已到了午夜时分。 通过两年时间,童老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开始制作微型农具模型了。他给自己的“工程”定了一个标准,求精不求快,求逼真不求意象,力争两年完成。制作前他自制了小斧、小钻、小锯、小刨、小凿等数十件工具,并购置了一些红木边角余料做雕刻材料。雕刻微型农具模型时,他戴着老花镜,身穿皮围裙,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例如制作手摇水车时,此物件总计长20厘米,箱体长12厘米,箱体高4厘米,箱体宽2厘米。计一个大轮,一个小轮,32个水页,31节水链。光制作一个水页就要花上一整天时间,水页的木钻孔精细到只有0.08厘米,组合连接时要借助扩大镜才能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人老眼花,反应迟钝,且微型农具构件精细,稍不注意就会把手凿伤。据他老伴讲,童老的双手经常沾满了鲜血,多数时间是贴着创口贴工作的。 2016年春,童老的153件(套)微型农具已基本完工,并且很快就在桃源县城传开了,到他家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市、县两级电视台也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童老对每一个到他家的人都热情接待,义务为他(她)们进行解说。随后,老俩口买来一斤青漆,一丝不苟地把它漆得焕然一新。不久,广州一名爱好收藏的私企老板得知这件事后,找上门愿意出5万元买走它,童老微笑着摇头谢绝了。他后来告诉我们说:之所以花这样大的精力雕刻制作微型农具模型,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在有生之年为弘扬、传承湖湘农耕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2021年,童老又在构思微型湖湘传统家具100件(套),已开始了前期的资料准备工作,计划4年完工。遗憾的是,就在他认认真真、精雕细刻又100件微型传统家具时,这年12月,由于积劳成疾,带着深深地遗憾他病逝在制作台上。 怀念您啊!童老,晚霞虽然是夕阳的余辉,但照在大地上的却是一片辉煌。 心情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