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摆脱对网络社交的依赖
摘要:慢悠悠地走在街头,10米开外看见熟人,于是慌张躲避视线,心里默念“别发现我别发现我”,紧接着把眼神藏匿在早已没电了的手机屏幕上……这一幕,你可曾熟悉?近年来,“社恐”一词屡屡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给自己贴上“社交恐惧症”的标签。(12月21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很多年轻人对社交存在回避心态,甚至给自己贴上“社交恐惧症”的标签,但与病理性的“社恐”相比,多数年轻人的“社恐”只是个人精神上的自嘲或幽默,有的只是以此为挡箭牌来阻止一些无意义的泛化社交。当前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年轻人工作更迭也相对频繁,社交圈脆弱多变,会让年轻人产生“悬浮感”,失去对社交的信心和兴趣。 紧张的快节奏工作和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年轻人的私人空间,不少人躲避社交是为了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独处时间,让身心能够在安静舒适的环境里得到放松。虽然乐意独处,但其实多数自认为“社恐”的年轻人并不反对社交,但他们更希望通过网络进行社交,既能够满足社交的心理需求,又能够让身体获得舒适空间,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两全其美的方式。 但人类是群体性动物,社交是社会运转的基础,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交,正常的社交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积极有益的。不过,对当下一些年轻人回避社交的现象,也不必过于焦虑,大多情况下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年轻人会变得更加成熟,对社交的想法和态度会发生转变,不妨多给年轻人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自行走出封闭空间,正常融入到社会交往中去。 当然,对年轻人回避社交问题也不能完全袖手旁观,可以从善意的角度去进行支持、教育和引导,因为每个人的社交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升的,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年轻人社交能力的锻炼是非常有益的。特别是要帮助一些年轻人摆脱自卑心理,改变他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被动局面和消极心态,能够以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面貌面对他人,不断拓展自己的交往范围,早日从趋向封闭的心态中调整过来。 正常的社会交往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不可替代的,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从网上社交中找到一丝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难以为继。年轻人应当勇敢走出去,即便遭遇短暂挫折也不可怕,只要坚定相信自我、敢于展示自我、乐于分享自我,就一定能够找到真正的朋友与伙伴,赢来更加快乐的生活。 |
相关文章
- 别人问你工资多少,聪明的人会这样回答,既不用伤人,也不尴尬
- 这些肉麻情话,女人很爱听,特别是人到中年
- 不管去哪里,出门要默念这4个字,别不当回事
- 为什么有人不仅没朋友,亲情也很淡薄?原因扎心但很现实
- 让女人放不下的男人,往往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和钱无关
- 想要“追求”你的女人,会给你传递这三个信号,别错过
- 练习书法,记住了“静、净、劲”这三个字,就会收获
- 正月,又到同学相聚时
- 惊人的命运法则:你相信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 男人想念一个人,不是打电话,也不是发微信,而是会这样做
- 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深度好文)
- 母爱如阳光,幸福不言而喻
- 该给“疯狂的升学宴”踩踩刹车了
- 你恋或不恋,我都在那里
- “钱有四不花,花了害子孙”:亲人过世时别花这4种钱,不是迷信
- 真正深爱一个人,舍不得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