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情感美文 >

情感美文

让公众在“刷脸”服务中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情感美文2021-02-0787举报/反馈

  摘要:近日,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了一份《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报告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具体用途当中“刷脸支付”最为普及。不过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10月27日中国新闻网)

  购物时“刷脸”支付、用手机时“刷脸”解锁,进小区时“刷脸”开门,坐高铁时“刷脸”进站……如今,无处不在的“刷脸”技术已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公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不仅如此,“刷脸政务”的流行,也让越来越多的“大窗口”变成了“小屏幕”,个税办理、查询公积金等,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大量的政务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已然不再是问题。显然,“刷脸”在金融、公安、边防、航天、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的“落地开花”,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更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温度。

  与“刷脸”时代呼啸而来的,同样还有无法避开的安全问题。从记者调查中不难看出,对于人脸识别,多数人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的方便快捷,而恨的当然就是安全风险。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刷脸”的频次、地点增多,个人隐私泄露等潜在风险也随之增加。尤其是今年发生的多起犯罪嫌疑人利用“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骗过人脸核验机制实施犯罪的案件,更引发公众对个人生物信息被过度采集和滥用风险的担忧。

  当然,任何技术都会带来风险,但是技术的进步不会因有风险而停滞。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的主流技术方向,正在陆续实现在众多实用场景的应用落地,“刷脸时代”正在成为大势所趋,如果因技术原因导致的各种隐忧而叫停未免有些因噎废食。正如多名中国科协“源新闻”专家库成员在接受采访中所表示,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存在的漏洞是可以通过已经研发出的专门针对生物特征的活体检测等技术来降低风险、提升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性。

  而2021年1月1日即将生效的《民法典》也明确规定,包括人脸识别信息在内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畴,其处理受到法律保护。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提出,在公共场所所收集的个人图像、个人身份特征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取得个人单独同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此,“刷脸”时代的到来,在为社会公众便利方面做好“加法”的同时,也必须在化解风险方面做好“减法”。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通过成熟的技术运用和加快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步伐,来筑牢“刷脸”安全“防火墙”,让社会公众在便捷的“刷脸”服务中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