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开学第一课”助力文明习惯养成
摘要:8月29日,北京市小学一年级,初一年级、初三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开学。北京朝阳区做足充分准备,各学校按照既定预案,严把学生入校、教室布置、课程安排、饮食如厕等各个环节,在入学前三天开展新生教育,包括文明习惯养成、疫情防控注意事项、校园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8月31日 北京朝阳文明网) 上好“开学第一课”,已成为一种标志性的带有仪式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国家卫健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制作的2020年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节目,以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为主题。各地在落实中把点子敲在了文明习惯养成、疫情防控注意事项、校园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上,显然更具有现实意义。 “开学第一课”重在启智。与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相同,“开学第一课”重在启发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品格。比日常的思想品德课更深入的是,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把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作为全国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既有从抗疫英雄事迹中领悟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感恩意识,也有引导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疫情防控基本常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进而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 “开学第一课”贵在引导。众所周知,“开学第一课”不光是时间上的第“一”课,也不仅仅是一堂课,而是精选现实主题、打牢思想基础、终身受益的精神支柱课。需要强调的是,并非上了“开学第一课”就能养成文明习惯,而是用“开学第一课”为起点,作为一种特殊性的提示,引起对所确定主题的高度重视,对学生行为起到引导作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涵盖了疫情防控注意事项、校园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其实还有必要引申到节约粮食、反对饮食浪费的主题,为助力相关主题教育形成常态,用实际行动培养文明习惯,提供重要的内生动力。 “开学第一课”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激发文明自觉。由是观之,“开学第一课”更应该是整个学期最重要的“第一”课。因为其重要,就需要持续上好,在统一上好“开学第一课”后,还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时常温习、复习,并适当以具体事来检验学习成效。如此,才能让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入心入脑,把精神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促进文明习惯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