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服务应更亲民
摘要: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根据《公报》,2019年博物馆接待观众1147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北京商报》) 除了接待观众人次比上年显著增长以外,《公报》的其他数据也都显示,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重要选项。由此不难看出,博物馆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博物馆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中小型博物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参观者的好评率和回头率并不高,这说明在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要让博物馆离观众更近。 现在很多博物馆都对参观者免费开放,这显然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也有利于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不过很多参观者也表示,不少博物馆虽然环境优雅、设施齐全,观展条件与以前相比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展览人性化的程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特别是有些内容专业性比较强,参观者听不懂或看不懂的现象比较常见,这就影响到了参观者的观展体验。 通常而言,博物馆和参观者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在进入博物馆参观之前,两者几乎没有接触,这就决定了在进入博物馆之后,不管展览的形式、内容如何,参观者只能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另一方面,博物馆的策展人一般都由专业人士担当,他们习惯于从专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缺少对参观者实际需求和观展习惯的兼顾,这就难免会导致不少参观者觉得展览内容听不懂或看不懂,最后只能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解决参观者听不懂或看不懂的问题其实并不难。前不久,受疫情影响而停展的“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在首都博物馆重新开放并深受小观众们喜爱,许多人一看再看。这个展览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一个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开展前特意邀请了小朋友参与策展。注重吸纳小观众建议,使整个展览更适合小观众的观展需求和欣赏口味,小观众观展时自然就能乐在其中。 实行免费开放使更多观众有机会走进博物馆,但是这只是第一步。要想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引导功能,博物馆除了在硬件设施上不断适应时代发展以外,还需要多一些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举措,力争做到用观众的视角来呈现专业的内容、用通俗语言来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用主动开放的心态融入百姓生活。只有这样,参观者才能看得懂、有所得,愿再来,博物馆的价值才能更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