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变生命晶石,丧葬观念的进步
近日,合肥一陵园推出一项生命晶石服务项目,合肥市民可以将离世亲人的骨灰制作成生命晶石,此事引发网友关注。除了将部分骨灰制作成项链、戒指以外,合肥市民也可将全部骨灰制成工艺品。该项服务推出半个月,陵园已与多位客户签订制作协议。(9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将亲人骨灰制成生命晶石,是慎终追远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骨灰变生命晶石,就是将骨灰制作成体积小、形态美的类宝石产品,长久保存,延续陪伴家人。在欧美国家,不少家庭会将晶莹透明的生命晶石带在身边,或加工成饰品随身携带,以纪念逝去的亲人。然而在我国,基于文化差异,这种纪念亲人的方式,虽然据说已经传入三四年,但仍然是一种少见的新事物、新服务。 将亲人骨灰制成生命晶石,代替骨灰安葬,无疑更加环保、生态、节俭。尽管骨灰安葬已经比传统土葬生态环保许多;但是,骨灰安葬面临的情况是,殡葬费用高,尤其是墓地越来越贵,土地资源紧张,殡葬用地也不可能敞开供应,许多城市的公墓行业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而将亲人骨灰制成生命晶石,则可以减轻市民的殡葬负担,节约墓地资源。 而且,亲人骨灰变晶石,缅怀更方便,情感慰藉作用更明显。比如,身在外地的子女在重要祭祀节日,若不能赶回老家祭奠老人,就可将逝去老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在工作地、居住地就进行祭奠。又如,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去世得早,父母如果想让逝者以另一种形式留在身边,就可以将孩子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戴在身上,以有形的陪伴代替无形的离别,会觉得孩子始终没有离开。 既然如此,骨灰变晶石在我国为何还是新鲜事?说穿了,这种纪念方式大大冲击了人们传统的丧葬习俗观念。在很多人看来,骨灰是从遗体转化而来,理当敬重珍藏,而将亲人骨灰制成生命晶石,有艺术化味道,却谈不上对亲人的敬重。这些年许多人仍不接受树葬等,认为亲人走后连个墓碑也没有,将骨灰埋在树下当肥料,与泥土在一起,“别人会戳脊梁骨的”。骨灰变晶石,也有一样的担忧。 因此,正如一些专家所分析的,骨灰变晶石在短期内乃至几十年内都未必会成为主流,它只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殡葬方式,需要人们用时间去适应和接受。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希望,生命晶石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认可。它毕竟是人类社会丧葬习俗观念进步的表现之一。(何勇海) |
相关文章
- 倘若一个男人有了三个强烈的反应,其实就是遇见了自己喜欢的人
- 如果一个男人愿意和你说这五件事,说明他真的很爱你,遇到要珍惜
- 一个男人只有爱你到了深处,才会如此对你
- 做人,积善养福,才能用厚德书写人生之福
- 世界上最残忍的事,不是没遇到爱的人,而是最终错过
- 长期在睡前玩手机的人,用不了多久,这3种痛苦或许会落身上
- 想要爱情,请先学会优雅的等待
- 珊珊书法之恋
- 人生,赚钱靠技,享乐靠艺
- 男人喜欢听女人“这样”称呼他,尤其第三个大部分女人都喊不出口
- 女人有这3种表现,多半就是想和你“玩”,一旦当真就输了
- 人生真正的强大是,上善若水,能进能退,刚柔相济
- 一个男人不删除你,也不找你,心里想的是如此
- 七夕情人节,祝福天下有情人!
- 爱你如命,恨你入地,如何应对感情中的极端心理?
- 断联后,如果女人想回头,大多会有以下3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