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街头表演成为蓊郁的文化风景
一个人文城市,总会有几个放荡不羁的吟游诗人,或者些许自成风景的街头艺人,他们是包容开放的城市里“有趣的灵魂”。9月4日,河南省郑州市政府经过层层筛选,给全市共计160位艺人颁发了《郑州街头艺术表演证》,这些街头艺人将在正弘城、大卫城、百年德化风情购物公园等29个固定表演点位凭表演证件演出。(据9月14日《大河报》) 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昂贵的音响……但他们一直栖居在城的街头巷尾,漂泊在大小景区,他们通过自己真诚的表演,得到了许多市民的认同,也收获了自己的期待和满足……他们就是那些自食其力且有一定艺术水准和表演天分的“街头艺人”。 “街头艺人”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艺人们在闹市区依靠杂耍卖艺生活,或者说段曲子唱段戏,抑或用相声形式让市民过个瘾等。尽管他们的出身都很贫寒,但最终通过自己的街头表演而一举成名者也不少。比如,二胡表演艺术家“瞎子阿炳”,还有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应该说,他们在街头为大家表演,既是为生活,而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在现代社会,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基本会遇到“街头艺人”,在夜色阑珊的时候,和那一颗颗“有趣的灵魂”邂逅。 曾几何时,“街头艺人”是不受城市管理部门待见和欢迎的。由于一些城市认为街头表演会吸引人们驻足观看,会影响城市秩序,甚至在一些管理者眼里,他们就是另类的乞讨者,对城市的运营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管理部门对他们可谓是“毫不客气”,以致于“街头艺人”只能是四处奔跑、躲躲藏藏。 其实,“街头艺人”是一种接地气的文化现象。艺人们的表演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氤氲着市井的烟火气息,因此在群众中颇有“人缘”。城市是需要温情的,也是需要这样一种文化的,这几年,上海、成都、深圳包括当下的郑州等城市,开始允许“街头艺人”持证上岗,也都获得了舆论的一致点赞。 对“街头艺人”的包容和接纳,体现了城市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不可否认,“街头艺人”的表演,没有殿堂级别的专业水准,在表演上肯定存在一些瑕疵,但是,他们的街头表演的不完美,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真实,他们的劳动获得广泛认同并被尊重,便是在情理之中。 对“街头艺人”颁发证书,让他们在划定区域内进行表演,不仅对城市市容管理无害,还体现了城市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多元性,让城市更有活力和魅力!(樊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