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励志名言 >

励志名言

禅语悟道名言警句(精选150句)

励志名言2022-08-31132举报/反馈

1、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2、忙而不乱,累而不疲。(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3、掩他人恶,不藏己过。《心地观经》卷八,成佛品

4、不自尊举,不自赞叹。《华严经》卷五十八,离世间品

5、佛为世间眼,久远时乃出。《法华经》卷三,化城喻品

6、大乘行者是以在家为主的。(当代)印顺《华雨香云》

7、所言诚实,如说修行。《华严经》卷三十二,十回向品

8、要能了生,才能了死。(民国)太虚《人生佛教开题》

9、不现异相,彰已有德。《华严经》卷二十一,十无尽藏品

10、骄傲是失败之母。《经集》第四品,第八章《波修罗经》

11、不急不急,礼让第一。(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2、缓急别友,战斗见勇,议论知明,谷贵说仁。《佛说孛经》

13、邻里和睦,处处净土。(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4、珍惜他人,才是珍惜自己。南传《佛教格言*人品第一》

15、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六祖坛经*疑问品》

16、佛法在世间不舍佛住,不违世法。《华严经》卷十九,十行品

17、多一个朋友,自然少一个敌人。(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18、称己智者,皆非智也;自处明者,其迷甚矣。《法律三昧经》

19、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义合友道。《佛说孛经》

20、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华严经》卷三十四,十地品

21、好话是供养,赞美出妙香。(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22、愚人,总是找别人的过失。南传《佛教格言*贤人品第十六》

23、人得世间,出世无余。(宋)宗杲《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二十四

24、用谏晓事,善心好意;敬事尊老,礼节兼备。《分别善恶所起经》

25、若有众生一见佛,必使人于深信海。《华严经》卷四,世主妙严品

26、要守时,守信,守道,守法。(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27、当面怎么做,背后亦要那么做。南传《佛教格言*杂品第十二》

28、说话要多说请、谢谢、对不起。(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29、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30、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十四,菩萨行品

31、学佛之道,即是完成人格之道。(民国)太虚《学佛者应知行之要事》

32、若敬爱于他,以德自称赞,他德既称赞,乃是自敬爱。《菩提行经》卷三

33、若不能将法与生活融合,各座修法即变成脚绊。(唐)莲花生《空行教授》

34、做人要厚道,随时给人留下转圜的余地。(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35、应化身佛虽现灭度,而此佛身相续常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

36、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观普贤行法经》

37、一切世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优婆塞戒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

38、佛不般涅槃,正法亦不灭,为利众生故,示现有灭尽。《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

39、占便宜的事让给别人,吃亏的事自己承当,乃上人之象征。宋岗波巴《宝鬘集》

40、平心静气,心情自然好;虚心谦下,人缘自然好。(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41、恭敬、赞美、包容,是待人处世的三部曲。(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42、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二十六

43、是以言语者,必使己无患,亦不魁众人,是为能善言。《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44、祭神以求福,从后观其报,四分未及一,不如礼贤者。《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45、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智者所屏弃。《法句经》卷上,教学品

46、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长阿含经》卷十六,《坚固经》

4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六祖坛经*般若品》

48、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复叶福备书》

49、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六祖坛经*般若品》

50、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此名真现实。(民国)太虚《人生佛教》

51、吹嘘自己,蔑视他人,因骄傲反显渺小。《经集》第一品,第七章《无种姓者经》

52、如果称别人为傻瓜,自己也就成为傻瓜。《经集》第四品,第十二章《小积集经》

53、对朋友,应不念旧恶;对自己,要不忘初心。(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54、一一刹土中,各有佛兴世,一切刹中佛,亿数不思议。《华严经》卷七,世界成就品

55、一切诸佛身,皆有无尽相,出现虽无量,色相终不尽。《华严经》卷六,如来现相品

56、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诵经坐禅,皆由在家而为庄严。《优婆塞戒经》卷二,自利利他品

57、佛不染世法,如莲花处水,善断有漏种,永度生死流。《大般涅聚经》卷二,寿命品

58、佛法以人道为肇基,而人道以佛法为究竟。(明)德清《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二

59、凡事不要轻易说破,要懂得含蓄的美丽与高贵。(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60、夫豪杰者,圣贤之基也;圣贤者,佛祖之阶梯也。(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61、心不离世间,亦不住世间,非于世间外,修行一切智。《华严经》卷四十四,十忍品

62、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华严经》卷六,如来现相品

63、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寿而安。《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64、譬如净日轮,普照十方国,如来神通力,法界悉周遍。《华严经》卷四,世主妙严品

65、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无障无碍,如焰如化。《金光明经》卷二

66、我释迦文佛寿命极长,所以然者,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

67、远离不爱言,软语不伤人,常说淳美言,是则升天路。《杂阿含经》卷四十九,第1299经

68、别人的错误,容易看到。自己的错误,不容易看到。南传《佛教格言*杂品第十二》

69、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70、不好责彼,务自省身。《法句经》卷上,双要品常省己过,不说彼短。《大集经》卷十三

71、有在家出家者,有出家在家者,有在家在家者,有出家出家者。(明)莲池《竹窗三笔》

72、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卷九十一,发胜志乐会

73、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十不善品

74、人有居家得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者,亦有得阿惟越致菩萨者。《惟日杂难经》

75、承诺过的事一定要完成,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76、野干称狮子,自谓为兽王,欲作狮子吼,还出野干声。《长阿含经》卷十一,《阿耨夷经》

77、饮食男女、声色货利,非能障道也,障道者唯此妄心也。(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三

78、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佛本行集经》卷四

79、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华严经》卷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

80、应该有能力,诚恳,正直,说话和气,态度和蔼,不傲慢。《经集》第一品,第八章《仁慈经》

81、智慧大海胜威德,知法自在为法王。世间应供天中天,觉悟自在应归命。《方广大庄严经》序品

82、诚实、公正、坚定、慷慨。诚实、自制、慷慨、忍耐。《经集》第一品,第十章《林主夜叉经》

83、与人和谐相处十六字诀: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你对我错。《星云大师讲演集》,第252页

84、只注意别人的行为,却忘了检点自己的行为,可说是件严重的错误。(日本)莲如《御一代记闻书》

85、尽对朋友说些无用的甜言蜜语,智者知道这种人是只说不做的。《经集》第二品,第三章《羞耻经》

86、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华严经》卷六,如来现相品

87、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尽说佛功德。《华严经》卷八十,入法界品

88、若念如来少功德,乃至一念心专仰,诸恶道怖悉永除,智眼于此能深悟。《华严经》卷三,世主妙严品

89、不要蔑视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出于忿怒和仇恨而互相制造痛苦。《经集》第一品,第八章《仁慈经》

90、虽复处居家,服宝严身具,善摄诸情根,厌离于五欲。若能如此者,是为真出家。《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

91、伤害对方的恶言,就是敌人也别用;否则如山谷回声,对你马上有反应。(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92、如来智慧,分别三世一切众生、一切国土、一切劫数、一切诸法,无不知者。《华严经》卷五十一,如来出现品

93、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佛说八大人觉经》

94、如来身者,无有方处,非实非虚,但以诸佛本誓愿力,众生堪度,则便出现。《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95、若要死得好,只要生得好;若要做好鬼,只要做好人,所以与其重死鬼,不如重人生。(民国)太虚《人生佛教》

96、恶言骂詈,侨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给忍恶,疾怨自灭。《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97、若人无实语,小人中小人。实是法之阶,明中第一明。实是解脱道,财中第一财,救中第一救。《正法念处经》卷八

98、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合。《印光法师文钞*与陈锡周书》

99、愚蠢而憨直的人们,有的毁己,有的伤人;林中的直树被人砍,笔直的利箭伤人。(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100、是菩萨因般若波罗蜜,世间诸事,皆同实相,不见资生之事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者。《小品般若经》卷六,阿惟越致品

101、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每事好占便宜的便是。(民国)弘一《做人十大要诀》

102、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过失,转相谏晓;二者见有好事,深生随喜;三者在于苦厄,不相舍弃。《太子大善权经》

103、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梵网经》卷下

104、自得解脱,解脱眷属;自得调伏,调伏眷属;自得寂定,寂定眷属;自得度脱,度脱眷属。《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105、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发言必虑其所终,立行必稽其所蔽。(宋)白云守端禅师(《禅林宝训》卷一)

106、归依三宝佛陀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大般涅槃经》卷十八,梵行品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楞严经》卷六

107、热衷于找裂缝、挑差错的人不是朋友;与他相处,就像儿子睡在母亲怀中,这样的人才是朋友。《经集》第二品,第三章《羞耻经》

108、虑而后言,辞不强梁,法说义说,言而莫违。《法句经》卷上,教学品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09、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印光大师文钞增广与丁福保书》

110、如来无上医,所可疗治者,拔毒尽苦际,毕竟离生死。如来治眼病,过于彼世医,能以智慧鎞,决无明眼膜。《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三

111、人类学佛,只是依于人的立场,善用人的特性,不碍人间正行,而趋向于佛性的完成。(来源 )(当代)印顺《妙云集*佛在人间》

112、佛身安坐一国土,一切世界悉现身,身相端严无量亿,法界广大悉充满,于一毛孔放光明,普灭世间烦恼暗。《华严经》卷三十四,十地品

113、如阿揭陀药,能疗一切毒,佛福田如是,灭诸烦恼患。亦如日出时,照耀于世间,佛福田如是,灭除诸黑暗。《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114、人间佛教决非同于世间的慈善事业,是从究竟的佛乘中,来看我们人类,应怎样的从人而向于佛道。(当代)印顺《妙云集*佛在人间》

115、学佛,不一定要住寺庙、做和尚、敲木鱼,果能在社会中时时以佛法为轨范,日进于道德化的生活,便是学佛。(民国)太虚《人生佛教之目的》

116、王为人中尊,海为江河长,月为星中明,明照无过日。上下维诸方,及一切世间,从人乃至天,唯佛最第一。《中阿含经》卷四十一,《梵摩经》

117、譬如净满月,普现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普现一切刹,佛体亦无二。《华严经》卷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

118、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观妻在房乐,欲知智在说。《法句经》卷上,多闻品凭真理获得声誉,凭施舍获得朋友。《经集》第十章,《林主夜叉经》

119、应该抛弃嘲笑、噜嗦、悲叹、卑劣、欺骗、虚伪、贪婪、骄傲、抱怨、粗鲁、堕落和愚痴,摆脱迷妄,思想坚定。《经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经》

120、犹如青莲花,红、赤、白莲花,水生水长,出水上,不着水,如是,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着世间法。《中阿含经》卷二十三,《青白莲花喻经》

121、若闻阿弥陀德号,欢喜赞仰心归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则为具足功德宝。设满大干世界火,亦应直过闻佛名。闻阿弥陀不复退,是故至心稽首礼。《无量寿经》

122、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仁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故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印光法师文钞续编*杨椒山言行录序》

123、俗人在火宅中,四威仪内与贪瞋恚痴为伴侣,所作所为,所闻所见,无非恶业。然若能于此中打得彻,其力却胜我出家儿百千万亿倍。《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三十

124、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妻子**,当愿众生,冤亲平等,永离贪着。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125、交好朋友的处方:好心一片,爱语三句,忍耐一时,慈悲全用,布施五钱,信用始终,感谢万分,体谅一点,恭敬十成,方便不拘多少。《星云大师讲演集》,第239页

126、佛出世难,人身难得;值佛生信,是事亦难;能忍难忍,是亦复难;成就禁戒具足无缺,得阿罗汉果,是事亦难,如求金沙、优昙钵花。《大般涅槃经》卷二,寿命品

127、菩萨若在居家,不染着诸欲,所受诸欲,心生厌离,常怀怖畏。……心不贪惜,不以邪命非法自活,宁失身命,不侵于人。何以故?菩萨在家应安乐众生。《小品般若经》卷六

128、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正等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对治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如实知。《杂阿含经》卷十五,第389经

129、佛告比丘:功德果报甚深,无有如我知恩分者.我虽复尽其边底,我本以欲心无厌足故得佛,是故今犹不息。虽更无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一,引《大智度论》

130、不应该自吹自擂,不应该胡言乱语,不应该学会骄傲,不应该挑起争论。不应该堕入欺诳,不应该故意作恶,不应该根据生活方式、智慧、德行戒行轻视别人。《经集》第四品,第十四章《迅速经》

131、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勤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一》

132、佛如优昙花,值遇生信难,遇已种善根,永离饿鬼苦,亦复能损减,阿修罗种类。芥子投针锋,佛出难于是。……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大般涅槃经》卷二,寿命品

133、虽有妻子,受用上妙田宅卧具香鬟璎珞衣服饮食,受蓄种种金银珍宝,驱役奴婢僮仆作使,……而于诸欲不生耽染,不数发起猛利贪爱。彼身在家,其心已出,是名于欲心离非身。《法蕴足论》卷六,静虑品

134、未经询问便向别人赞扬自己的德行戒行,智者认为这种滋味吹嘘的人不高尚。平静沉着,不称道自己的品行如何如何,在这世上任何地方都不骄傲,智者认为这样的比丘高尚。《经集》第四品,第三章《邪恶八颂经》

135、菩萨谦逊,其心柔软,凡见众生,常言善来,和颜悦色,先意问询,与之共语,言常含笑。《大宝积经》卷七十七,富楼那会要谦恭有礼,要谦虚受学,要委曲求全,要善解人意。(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36、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137、夫居士学佛与出家僧众异:出家僧众乃少数人之住持佛教,专务内修外弘者也;而居士学佛,则期以普及乎全人类,风俗因以淳良,社会由之清宁者也;由遵行人伦道德,养成人格而渐修十善菩萨行者也。(民国)太虚《居士学佛之程序》

138、譬如良医,识诸众生种种病源,随其所患而为合药,并药所禁,……如来亦尔,善知方便,于一法相,随诸众生,分别演说种种名相,彼诸众生随所说受,受已修习,除断烦恼,如彼病人随良医教,所患得除。《大般涅槃经》卷十三,圣行品

139、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斯法者,斯人亦复难。譬如优昙花,一切皆爱乐,天人所希有,时时乃一出。闻法欢喜赞,乃至发一言,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花。《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140、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令人菩萨智,令成熟解脱。虽与同止,心无所著,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141、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明)憨山《劝世文》

142、世人皆爱金钱、爱情、名位、权力、物质等等,但我们不能一概否定,一概要世人发出离心,放弃人间。我们应适当地引导大众的正思,来过合理的经济生活、正义的政治生活、服务的社会生活、慈悲的道德生活、尊重的伦理生活、净化的感情生活。《星云大师讲演集》,第122页

143、佛日千光恒照世,利益群生度有缘,无缘不睹佛慈光,犹如盲者无所见。《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譬人吞服少金刚,终竟不消要当出,供养十力诸功德,灭惑必至金刚智。如干草积等须弥,投芥子火必烧尽,供养诸佛少功德,必断烦恼至涅槃。《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144、诸佛无有二言,能以一音,普应众声。能以一身,示百千万亿那由他无量无数恒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祗恒河沙种种类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祗恒河沙形。善男子。是则诸佛不可思议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萨所及,唯佛与佛,乃能究了。《无量义经》

145、不应于一法、一事一身、一国土、一众生,见于如来,应遍一切处,见于如来。佛子,譬如虚空,遍至一切色、非色处,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虚空无身故,如来身亦如是,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遍一切法,遍一切国土,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来身无身故,为众生故,示现其身。《华严经》卷五十,如来出现品

146、待人处世主于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为五?一者随能使役,二者饮食随时,三者赐劳随时,四者病与医药,五者纵其休假。……僮使复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为五?一者早起,二者为事周密,三者不与不取,四者作务以次,五者称扬主名。是为主待僮使,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47、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何谓如秤?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秤友也。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容人,富贵同欢,是山友也。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佛说孛经》

148、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维摩诘所说经》卷上,方便品

149、佛学的第一步,在首先完成人格,好生地做一个人。一方面,衣愈住等物质生活,要有相当的解决;一方面,也要有合于人类理性上的知识、道德上的行为,做成有人格之人,与古来所谓士君子相合,然后把所明白宇宙人生的原理拿出来实行。就是先做一个完完全全的人,安全物质的生活,增高知识的生活,完善道德的生活;再以此完成优美家庭、良善社会、和乐国家、安宁世界,到士希贤贤希圣的地步,成功人中圣人,完成了完善的人格,再发无上圆觉的大心,起普度众生的大愿。(民国)太虚《佛陀学纲》

150、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佛言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