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励志名言 >

励志名言

佛语愿印(精选99句)

励志名言2022-08-26146举报/反馈

1、【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一念得放下,万般得自在。

2、【看人与修养】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3、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消除一切妄念。

4、【天天禅语】面对扭曲或责难,要有化杂音为零的功力。

5、【佛家经典禅语】 “一”了结了,“一切”也就了结了。

6、有人靠微博维命,有人靠微博养心。微博给你带来了什么?

7、【天天禅语】欢喜就不怕艰难;有感恩的心,才能凝聚力量。

8、事业必须倾注心血才能成功,人更要倾注心血、爱才能成长。

9、包容别人时,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0、【天天禅语】寸寸感恩心,步步觉有情;觉有情,就是无私的爱。

11、见诸行无常是断见非正见,见涅槃是常是常见非正见。《胜鬘经》

12、内心平静快乐,头脑清醒,考虑事情就会清楚周全,说话就会得体。

13、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的落实。

14、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楞伽经》卷二

15、不留心教典,饶勇猛精进,定成魔外。(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16、与其沉湎于过去的回忆中患得患失,不如思考一下怎样做才能改变生活。

17、无儿无女者,私下认为,留财无益。有这种心思,送人钱物,是不净布施。

18、【天天禅语】“经”不只是口念,而是用双手做、双脚走,为世间疾苦付出。

19、勇敢的人要勇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失。(清)吉美林巴《吉美林巴大师之教言》

20、若受持戒者,可得名为人,一切破戒者,则如狗不异。《正法念处经》卷五十

21、【天天禅语】信而不修,果报就在那里,或乐或苦,与你寸步不离,不毁不灭。

22、大凡既具备善读书、肯吃苦的秉性,又有一身闯劲并极为自信的人,多不安分。

23、寻文取证者益惑,苦行求佛者俱迷。(唐)大珠慧海禅师(《慧海禅师语录》)

24、【佛心禅语】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

25、人间好话,要如海绵遇水般牢牢吸住;世间是非,要如水泥地般坚固,水过则干。

26、国家人民要和谐,不营私弄权,不党同伐异,不制造分裂内乱,不计较前仇旧恨。

27、凡夫众生,孰能无过?吾人自懵懂无知而至体认世事,不论有心或无心之过错,皆须

28、夫豪杰者,圣贤之基也;圣贤者,佛祖之阶梯也。(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29、要建立自我的信心、自我的期许、自我的目标。(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30、随在何处,念佛第一,好心情第二,好身体第三,其余任何重要之事皆在第第五……

31、如何修禅定?佛日:有着之故行禅定耳!以见吾我便摄息之,是日禅定。——《贤劫经》

32、人心比武器还厉害!因为武器由人心所创造,不管将它用于好或坏的地方,都起源于一颗心。

33、现在是电脑时代,人们习惯用脑,却迷失了心。心胜过脑。心,极灵极妙;脑,却呆头呆脑。

34、学佛是尽本分,在什么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将人间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处在人间。

35、透明:水具备透明的特质,心的本质也是透明与光明。犹如镜面能映照万物,水晶能折射各色光芒。

36、【佛心禅语】 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佛陀的格言》

37、人有了慈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人生如寄,我们的生命是借来的,迟早要还回去。感恩是人的本性。

38、【佛心禅语】 若也广寻文义,犹如镜里求形,更乃息念观空,大似水中捉月。——《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39、【用佛心看人】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40、如是之身,虽寿百年,亦归磨灭。谁有智者于生死海而当爱乐?《大宝积经》卷五十五,佛为阿难说处胎会

41、聪明人永远不会因为忙而忽视了锻炼和保持身体的健康。他们知道,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都等于零。

42、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修行道时欢喜自庆,不生侨慢。《优婆塞戒经》卷二,自他庄严品

43、身不证法升高座,死人阿鼻大地狱。身证不了尚生疑,何况不证盲心说!(陈)慧思《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44、【经典禅语悟道】 有死是由于有生,所以(如果害怕死)就应当害怕生,如果我没有出生,如何会有死呢?

45、在心灵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被隐藏和埋葬。我们会把一切被压抑的自动投射到外界,而自己根本毫无觉察。

46、心如幻化,驰骋六情,而常妄想,分别诸法。犹如世人,驰走空聚,六贼所害,愚不知避。《金光明经》卷二

47、譬如有人咽喉闭塞,则能断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诸见,唯有我见斯能断于智慧命根。《大乘宝云经》卷九

48、如人擎油钵,不动无所弃。妙慧意如海,专心擎油器。若人欲学道,执心当如是。《修行地道经》卷三,劝意品

49、久废不可速成,积弊不可顿除,优游不可久恋,人情不能恰好,祸患不可苟免。(宋)晦堂禅师(《禅林宝训》)

50、【佛学人生感悟经典语录】将自己的最低需求作为贫富分界线,人就容易知足,将别人的状况作为贫富分界线,则永不知足。

51、满心勇气的能量,不绝望是活着的真义,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英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唐·圆泽

52、【天天禅语】行善的果报是幸福与快乐,作恶的果报是忧虑与痛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果报是不可以用来相互交换的。

53、心如明镜。虽然外在景物不断转变,但镜面却不转动,此即境转而心不转。若心随境动转不息,则人我是非皆成昏扰,不能自己。

54、谈情说爱,爱河千尺浪,情海万重波;我们要“以智化情”,我们要“以慈化情”,我们要“以法范情”,我们要“以德导情”。

55、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遮蔽了珍贵的宝藏。

56、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诚然,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不是消极遁世;相反,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平常心是积极人生。

57、能寂静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说: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七十二

58、希望有可见度,我们宁愿相信天上某个闪烁的星星就是自己;希望灵魂不灭,我们内心深处笃信生命的轮回。现实和虚妄仅仅隔着一层纸。

59、【佛心禅语】 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故经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马祖》

60、人格教育:以慈悲人格为学习目标,以诸佛菩萨为效法榜样,以戒定慧为求道根本,以智仁勇为做人方针,心中要建立“圣贤偶像”的观念。

61、文化塑造灵魂,文化对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决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和谐与否,不是政治生活,也不是经济生活,而是文化生活。

62、【佛心禅语】 心、佛、众生其实没有差别,佛也没有比我们多一只手多一只脚。所判别的只是佛心清澈无碍,真如让你看不清真实面貌。——证严法师

63、【佛心禅语】 《坛经》上说“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 动”——*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64、【佛心禅语】 只要心是坚强的,外在的优势和劣势便不足畏惧,因为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只要你掌握了方法,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把劣势变成优势。

65、【佛心禅语】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 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66、受人攻击或陷害时,千万别起嗔恨心,反而应起感恩心;因为没有坏人显不出好人,没有苦难的众生则显不出菩萨的宽忍爱心。所以,我们应视毒骂、中伤如饮甘露。

67、贵在坚持,成在坚持,难在坚持。一颗勤奋不息的心,能够收获累累果实;一颗奋发向上的心,能够登上成功的峰巅,看到美好的风光;一颗坚持的心,能够超越梦想。

68、【佛心禅语】 山高水深是佛境界,日上月下、云腾鸟飞是佛境界,明色暗空、坏空成住、三涂六趣、九有四生、炉炭镬汤、诸恶苦趣是佛境界。——《天目中峰和尚广录》

69、般若现证即是自内证耶?佛言:不也,善男子,般若如实观见法身为内证也。终不以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为内证也。非但闻思即能证得自内所证真如之法。《大乘宝云经》卷四

70、【经典禅语悟道】 佛家云:如果真心帮助,不挟带任何杂念的布施,就是真布施;不怕将来没有回报的布施,就是真布施;不对受施人存任何轻视之心的布施,就是真布施。

71、所归依者,谓唯灭谛爱尽涅槃。或复有谓:归依僧者,归依四姓出家之僧,今显此僧威仪形相,皆是有漏,非所归依,所归依者,谓成僧伽学无学法。《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

72、【禅语悟道】财物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且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执。放下对物质的贪执,才是真正的财物布施。噶举祖师冈波巴大师说:“不执一物,比供施所有财物殊胜。”

73、需要足球的耐受力!这两样东西中国缺吗?我看足球,兼看球场以外的人生百态。大凡腐败官员都是踢皮球的高手,如果让他们到足球场上踢足球,或许能为国足换回一点面子。

74、村言折射传统,映照现实。最下里巴人,也最阳春白雪。农民是水,农村是海洋,不了解、不尊重、不重视、不依靠农民和农村,即使是航空母舰也难免会遇到被巨浪吞没的命运。

75、【佛心禅语】 平等待人,才能获得好人缘 在交往中应自尊而不骄傲,尊重别人而不谄媚;批评别人以精诚相 待、忠言诱导;受人批评应虚心诚恳,即使对方有所偏颇,也不耿耿 于怀。

76、佛祖说过,要包容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要学会忍受他,而不是改变他。所以,当你遇到让你受不了的人和事时,你就应该告诫自己要冷静、要宽容、要忍受,这样你就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77、【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如果是会获取(知识)的人,就会像咀嚼食物一样,仔细地体会其中的滋味;如果是不会获取(知识)的人,就会像把枣子整个吞下去一样,体会不到其中的滋味。

78、【佛心禅语】 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即名为慧也。——《大珠禅师语录》卷上

79、一切菩萨有四愿,成熟有情,住持三宝,经大海劫,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功德庄严品

80、【佛心禅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下所有伟大事业都是在统一的心灵下完成的。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心 灵统一,那就不可能发挥出生命的潜在力量;不能发挥潜在的力量,就是 自己埋没自己。

81、【佛心禅语】 生命的长度,就在一呼一吸之间。生死也在分秒间。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只有这样认识生命,才是真正保证了生命的精髓;才能精进不懈,勉励自己为生命留下历史,为社会留下贡献。
(m.taIks.com)

82、不论悲喜,没有退路,无论爱否,没有回程。路尽时,适时拐弯,总会豁然眼前;平淡时,点点蕴积,总有精彩呈现。说不清,就不说,难得沉默;想不透,就不想,难得省心;做不到,就不做,难得清静。

83、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84、一法师日,圈养的动物一生郁郁寡欢,难见阳光,因此身上充满毒素,食这种圈养动物的肉如同服毒,我们的身体怎么会健康,又怎么会不得那些奇奇怪怪的病?结合日常观察,细品法师之言,还真不能不信。

85、【哲理小故事】从前有一只猕猴,手里抓了一把豆子,不小心把一粒豆子掉在了地上。它立即把手中的豆子全丢了,去找刚才掉的那粒豆子。 结果掉的那粒豆子没有找到,丢在地上的那把豆子全让鸡鸭吃光了。

86、不但大小乘要融和,显密要融和,而且应该扩大到种族融和、古今融和、自他融和、事理融和。……使世界融和一体,不分种族、国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能和睦相处。(当代)星云《佛光教科书·佛光学》

87、人者心之器,如何安顿身心,是现代人忙碌生活中应当注重的课题。“忙碌”“盲目”与“茫然”的芸芸众生,应当从宁静中安顿身心,最好“能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静中有活泼的举止,在动中有宁静的力量”。

88、现代人为什么容易被环境左右?为什么随着社会地位的提升而蜕变?许多来自平民阶层的官员为什么容易走向其原阶层的对立面?答案显而易见,没有自己的内心坚持。之所以如此,根源在于文化的缺失,灵魂的无依。

89、【心灵禅语】 不挑剔别人的过错,是一种难得的好品质。古语说:“甘瓜苦蒂,物不全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可以对自己要求很高,但是对别人不可求全责备。这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

90、心如莲花,人生才会一路芬芳。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我迈着平静的步伐,生活就是禅,在匆忙中活出一份超越的智慧,在那平凡中去走出一条人生的轨迹,动也是好,静也是好,宠辱不惊。拿也好,放也好,去留无意。

91、【佛心禅语】 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做到平静无为,对任何境遇都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就能达到“日日是好日”的理想状态。平静无为不是叫人一无所争,也不是让人完全不顾物质上的自足,而是要人看淡贫富,不为外界遭遇所动。

92、【心灵禅语】 功名,本来是指建功立业。人生在世,如果能够为同胞、为民族、为天下建功立业,岂不是好事?但是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功名”与“富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以“富贵”为目标的“功名”,最终往往是“鸡肋”。

93、这样的人其实从未走出过苦难的阴影,心灵依旧被苦难纠缠,还没有来得及为快乐腾出位置。有些人即使曾经的苦难再多,你也很难从他们的口中听到苦难二字,他们呈现给你的大多是由衷的快乐和幸福感,因为他们已经将苦难变成了财富。

94、山门侵翠岭,佛殿接青云。钟楼与月窟相连,经阁共峰峦对立。香积厨通一泓泉水,众僧寮纳四面烟霞。老僧方丈斗牛边,禅客经堂云雾里。白面猿时时献果,将怪石敲响木鱼;黄斑鹿日日衔花,向宝殿供养金佛。七层宝塔接丹霄,千古圣僧来大刹。

95、【天天禅语】初学佛法的人在没有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就学习一些深奥的法门,其后果犹如空中楼阁。如果没有打好稳固的修行基础,不但无法树立空性的深奥境界之正见,连世间法都难以承办?就好像是冬天在冰上盖房子,冬季一过,冰雪融化,房子很快就会垮塌一样。

96、说话不急躁的人,说时心里有数,言语之间皆有分寸;遇事不怨怒的人,行事有章法,举止言谈都很从容;待人接物不分贵贱的人,平等随和,给人尊重,也往往受人尊重;得失随缘的人,往往宠辱不惊,所以生活总是心平气和。若能做到时时刻刻都心平气和,与佛有何不同呢?

97、【佛心禅语】 问:“佛是人依着佛法修成的,但是最先佛是从哪儿来的呢?”答:“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迷为众,心觉为佛。有闻教义佛法而起觉者,此类名日声闻;有见飞花落叶而悟道者,此类名日独觉。君问最先,当指佛法以前,既有独觉之事,是悟道亦有不赖声教者矣。”——李炳南居士

98、不侵犯、不推诿。人生追求幸福,要建立“不侵犯、不推诿”的观念,不侵犯是不去伤害别人的生命、财产乃至声誉;不推诿是不逃避自己的责任,不掩饰自己的过失。“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助人为快乐之本”,我们要效法佛菩萨救苦救难、慈悲利生的胸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99、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得无味。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只要放下那颗执著于物质的心,不被得失牵动你的喜怒,你就已经得到了更大的自由。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