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励志名言 >

励志名言

经典佛语赏析(精选94句)

励志名言2022-07-2485举报/反馈

1、★学中求智

2、.下下人有上上智。(《坛经》)

3、.迷人口念,智者心行。(《坛经》)

4、【感悟】人具有谦虚的品质,才能够吸取

5、【译文】小偷是小人,但他的智力超过君子。

6、.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业。(《善生经》)

7、.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玄明集》)

8、.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续传灯录》卷二)

9、【译文】地位非常低下的,人会有非常高的智慧。

10、.智弥昧,照愈明;神弥静,应愈动。(《般若无知论》)

11、【译文】没有经历过某个方面的事情,就没有这个方面的经验。

12、.穿杨箭与惊人语,不是临时学得来。(《五灯会元》卷二十)

13、.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法句经》)

14、.贼是小人,智过君子。(《景德传灯录*伪山灵祜禅师》)

15、【译文】见多识广就不会失去辨别能力,视听灵敏就不会被迷惑。

16、.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遗教经》卷一)

17、.著述须从自己胸中流出,方可光前绝后。(《灵峰宗论》卷六)

18、.上学以神听之,中学以心听之,下学以耳听之。(《法苑珠林》)

19、.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长阿含经》卷十三)

20、.今时学者总不识法,犹如触鼻羊,逢着物安在口里。(《临济录》)

21、.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得!(《五灯会元》卷四)

22、.祖师语句句活,学人当实法,则句句死。(《憨山梦游集》卷五十一)

23、【感悟】知识就是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在价值上永远胜于有形的财富。

24、【译文】写作时,有见解从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才能写出空前绝后的佳作。

25、【译文】百步穿杨的射击本领和妙语惊人的警言佳句,不是临时就能学到的。

26、.积草等须弥山,只有一星火;业障如草,智慧似火。(《大珠禅师语录》)

27、.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法句经》卷上)

28、【译文】首先要学习一门生存的技能,然后才能够得到事业上和财富上的收获。

29、.一分从师得,一分因友得,一分自思维,一分待时熟。(《成实论》卷十五)

30、【感悟】心血的付出,如同涓滴成河,天长日久不间断,便能浇灌出事业的硕果。

31、【译文】相信有十分,怀疑就会有十分;怀疑有十分,能悟出的道理也就有十分。

32、.若是知有的人,细嚼未咽;若是不知有的人,一似浑仑吞个枣。(《碧岩录》卷三)

33、.黄金未是宝,学问胜珍珠;丈夫无会艺,虚沾一世人。(王梵志《黄金未是宝》)

34、.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有十分,悟有十分。(来源 )(佛迹颐庵真禅师《禅关策进》)

35、【译文】如今人们学习总是不得法,好比不能辨物的羊,只要是触到鼻子的东西都吃进口里。

36、【译文】世界这么广阔,有那么多的路可走,却不去走,偏偏要在窗纸上乱钻,永远都出不去!

37、【译文】你们应当勤奋不懈地努力,好比细小的水流,只要不断地流淌,最终就能够穿透石头。

38、【译文】痴迷愚昧的人只会在口头上念诵经文,有智慧的人则是在心里用佛经指导自己的行动。

39、【译文】人即使活到一百岁,如果不努力不进步,还不如活在这个世上一天,尽最大的努力去奋斗。

40、【译文】如果不论是天寒地冻还是烈日炎炎,每天都能够做到勤奋努力,那么就一定能够事业有成。

41、【译文】智慧隐藏得越深,它所照耀的地方就越明亮;精神上越是安静,应对事物就越能发挥作用。

42、【感悟】一技之长,是安身立命之本。这个技字,是广义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百六十行。

43、【译文】黄金未必就是宝,学问比珍珠还要珍贵。大丈夫如果没有一技之长,那就是在世间枉为一生。

44、【译文】最会学习的人,用精神去听讲;中等会学习的人,用心去听讲;最不会学习的人,用耳朵去听讲。

45、【译文】祖师的话,句句都是灵活的。学习佛法的人如果把这些话当作刻板的法则,那就句句都是僵死的了。

46、.蹄窝容易被水灌满,小库容易被财物装满,小块田园容易播种,学识浅薄的人容易自满。(《萨迦格言》)
(m.taikS.com)

47、【译文】蹄子踏出的坑容易灌满水,小仓库容易被装满东西,小块的田地很容易播种,学识浅薄的人容易自满。

48、.如天雨滴,后不及前,虽不相及,能满大器。修学智慧,亦复如是,从小微起,终成大器。(《未曾有经》)

49、.看教贵精不贵多。一部中精研妙义,彻骨彻髓,自然旁通众典,势如破竹。(《灵峰宗论*答印生四问》)

50、【译文】获得成功的因素一分来自于老师的教导,一分来自于朋友的帮助,一分来自于自己的思考,一分是由于时机的成熟。

51、【译文】读经文却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如果是真正地理解了,哪怕只有一句,也可以用来指导行动。

52、.人之无闻,老如特牛,但长肌肥,无有智慧。不知三世事,亦寡法财宝,饱腹恣欲心,人形畜无别。(《四十华严》卷十二)

53、.君子学以成其器,不求闻于人也。然当其得时用世,则铿天地,震万物,虽欲喑其道,伏其响,可得哉?(《杂说赠珏钟山》)

54、【译文】就像天上下雨,雨滴之间并不相连,但是积累起来可以填满很大的容器。学习也是如此,从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起,最终能够获得广博学识。

55、【感悟】这里所说的智慧,不仅仅是指智谋、计策,更是指对于社会人生的具有根本性的正确认识,它包含着正义,包含着无畏,所以能够将罪恶一烧而尽。

56、【感悟】见博就是见多识广,思维开阔;听聪就是感觉敏锐,善于观察。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我们面对任何是非曲直需要作出判断时,都可以做到不迷不惑。

57、【感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就是学习的捷径。学习不能指望投机取巧,只能指望熟能生巧,而所谓巧,是靠大量艰辛的积累换来的。

58、【感悟】读书要产生有益的效果,要有所悟,要有心得,否则读得再多也难免有口无心。相反,深刻的道理,往往从一句话中就可以悟出。这就是解字的奥妙所在。

59、【感悟】事业有成很重要,也是人人都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但是,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不是完全成功的人,但决不可以是不去努力奋斗、不愿付出艰辛劳动的人。

60、【感悟】求学成功所需要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或者说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这里都讲到了。至于怎样创造这两个方面的条件,那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了。

61、【译文】堆积得像须弥山一样高的荒草,只要一星星火苗就能够被点燃烧尽;妨碍修行的恶业就像这些荒草一样,无论堆积得有多高,智慧之火都能够将它们一烧而尽。

62、【感悟】是金子总会发光。学习决不是为了扬名于世,但是真正学有所成的人,一旦社会和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就能作出重要的贡献,他的才华自然也就会为世人所知。

63、【译文】如果是会获取(知识)的人,就会像咀嚼食物一样,仔细地体会其中的滋味;如果是不会获取(知识)的人,就会像把枣子整个吞下去一样,体会不到其中的滋味。

64、【感悟】学习并没有.定的方法和套路。但是,学习要深入理解知识的精髓,无疑是一个基本的目标。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则是在以耳听之的基础上以心听之,进而以神听之。

65、【感悟】人的智力不一定和人的道德修养是一致的,小人也可能具有优越的智力。因此君子要战胜小人,就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智力。猎人说得好:要想战胜狐狸,就要比狐狸更狡猾。

66、.有志于立事,而事之竞成;无心于求名,而名之不舍。似水滴石,积之以日,而石自穿;如麝匿香,覆之以缶,而香愈著。非形势之激尔,盖物理之固然。(觉范《清殊公住云峰》)

67、【译文】君子学习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才智,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名声。但是,当他得遇时势为世所用的时候,就会惊天动地,他想默不作声,想掩盖自己的学问和名声,可能实现吗?

68、【感悟】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立下志向去实行,遵循客观规律去实行,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实行,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始终如一,如果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结果就会一事无成。

69、【感悟】寸金难买寸光阴,虚度光阴是可悲的。我们必须大力倡导勤奋、进取的价值理念,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不应过时。

70、【感悟】念书时如果仅仅用口,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需识字就可以了。但是要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深入领悟其中的道理,却非用心不可。至于用领悟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动,那就尤其离不开决心和恒心了。

71、【译文】研读教义、经卷,贵在读得精,而不在读得多。对一部书中的教义能够作出精妙的解释和阐述,十分彻底地理解和掌握它的义理,自然也就可以毫无障碍地通晓其他相关的典籍,从而达到势如破竹的读书境界。

72、【感悟】人的智慧应该深沉而不浅薄,人的精神应该宁静而不焦躁。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大的声音是无声的,最大的形象是无形的)深奥的道理往往不是简单的语言所能表达的。大智慧能够以静制动,以无形胜有形。

73、.凡看古人语录文字,不可专就一问一答、一拈一颂、机锋峻利、语妙言奇处,以爽我心目,资我谈柄。须穷究他因何到此大彻大悟田地,其中自叙下手功夫,刻苦用心处,遵而行之,所谓何不依他样子修也。(《莲池大师语录》)

74、【感悟】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人的生命价值真正的贵与贱在于他们的行为,行善者尊贵,作恶者卑贱。而人们的行为又是由思想品德决定的,所以我们可以不在乎社会地位方面的贵与贱,而应该努力成为品德和行为方面的尊贵者。

75、【感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点一滴的积累终将带来可观的成果。只要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抑或是人生经验的积累,都可以体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真谛。

76、【感悟】人之所以是高等动物,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在于人能够获得知识,能够形成见识。人是物质的,因而具有各种欲望。人又是精神的,因而具有超越物质欲望之上的精神追求。倘若放弃了精神追求而沉湎于物质欲望,那就成了纯粹物质意义上的人。

77、【译文】人如果不多有见闻,就会愚钝得像头老牛,虽然有强壮的身体,但没有智慧。不懂得世界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和事,也没有好的生活方法和财宝,只知道填饱自己的肚子,放纵自己的欲望,如此这样,虽然是人的形体,但与牲畜没有什么区别。

78、【感悟】读书的目的是希望有所得,希望获得自己原来没有的知识。但从读书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多少,不能仅凭读书的多少来衡量,所以世人有读书贵精不贵多之说。何谓精?书籍,特别是古代典籍,讲究微言大义,不能精习微言,当然也就无法领悟大义,也就错过了和

79、.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经历日月,作小戏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轻。世间之人,亦复如是。磨大石者,喻于学问,精勤劳苦。作小牛者,喻于名闻,互相是非。夫为学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识。宜应履行,远求胜果。方求名誉,懦慢贡高,增长过患。(《百喻经》)

80、【感悟】囫囵吞枣这个成语就是由此产生的。囫囵吞枣的害处有二:一是在吃枣子的过程中食而不知其味,二是枣子被吞下去之后难以消化。读书也是如此。不求甚解地读书,对书中内容不下一番辨析、琢磨的功夫,那就既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品出其中滋味,也不能在掩卷之后从中获得教益。

81、.先博学而后绝学,先积渐而后顿成-博,谓广看经、论,其中见简妙之理,一句足矣。如披沙拣金,自多中得少,罗之获鸟,止在一目,然须以众目成罗。人之念念相续,熏修淘炼加其定力,唯最后一念之悟,豁然得其本心。如以斧伐木,最后一斧乃倒。然多斧积功,方一斧成功也。(《道院集要》)

82、【译文】下决心立下志向做一件事情,事.情终究能够做成功;不刻意地去追求名誉,名誉反而不会舍弃你。这就像滴水穿石的道理一样,天长日久,石头自然会被水滴穿;又好比麝的身体藏着香,就是用瓦罐把它盖起来,香气也会越发明显。这不是外在的形势造成的,而是事物的道理本来就是如此。

83、【感悟】读死书,死读书至今仍在阻碍着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其实,书中的道理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如果我们将这些道理视为僵化的教条,那就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了。对于书中的知识,我们要养成勤于思索、敢于怀疑、善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84、【译文】每当看古人的语录和相关文字时,不能仅仅关注书中的对话问答和诗词歌赋的精妙语言和智慧匠心,以此来愉悦自己的精神,并将这些当作今后和人聊天、议论的谈资。而是要彻底弄明白书中的人为什么会达到这种大彻大悟的境界,书中说到的如何着手、下苦功夫以及花心思的地方,为什么不遵照着修习呢?

85、【感悟】庄子说:吾生也有涯,学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虽然庄子说这话的本意是否定求知,但我们却可以用它来说明学习应该具有选择性。任何人,穷其毕生精力,也只能掌握极为有限的知识。倘若广采博收、泛而不精地对待学习,结果可能是一无所获。

86、【感悟】这是神赞禅师看见一只野蜂在窗纸上撞来撞去,想要飞出去却飞不出去时所发的感慨,成语钻故纸堆就是由此而来的。故纸堆是要钻的,不钻故纸堆,学识从何而来?不接受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事事都要通过自己的摸索和总结经验才能懂得,岂不愚钝至极?问题在于,在钻故纸堆的同时,我们要知道世界如许广阔,因此既要钻故纸堆,也要出故纸堆。

87、【译文】有个人很勤劳地磨一块大石头,经过好些年,把它磨成了一个小石牛,当作玩具。他在这件事情上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指望得到的却非常少。世间的人也是一样。磨大石头比喻那些做学问的人勤奋辛劳。磨成小牛比喻那些虚浮的人追逐毫无价值的名利。做学问的人不但琢磨、思考问题要细致入微,并且知识要广博通达,还需要付诸实践,长久地去追求

88、【感悟】人每经历一次事情,积累了一次经验,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处理得比较好。知道了失败的原因,下次就会防患于未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人不能总是指望经一事、长一智,以为犯了错误没有关系,反正有下次可以弥补。这样的人,往往经一事并不长一智,而是反复犯相同的错误。对于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能理解得太绝对。有些道理不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懂得。通过书本、他人的经历这样的间接经验,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

89、【感悟】这可以看成对所有还在冷板凳上做学问的知识分子的有益忠告。古语说: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告诫人们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这当然是我们应当永远记取的。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还要强调做事情要务实、有效和富于开拓精神,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没有意义的小事情上。做学问在追求博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精,不仅仅是指读书的态度(如书籍的选择),同时也指读书的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它是对学习过程中耐力的磨炼,也是对思维的锻炼。宝剑锋自磨砺出,在对书中文字作精深理解的同时,我们的思维能力也必将得到提高。

90、【译文】先要广博地学习,然后才能达到非常高的知识水平,先要有逐渐的积累,然后才能够豁然领悟。所谓博,就是指广泛地阅读经、论等书,领会其中简明精妙的道理,有一句就是以使人顿悟。就好像在沙里淘金子,只能从大量的沙子中得到很少的金子;又好像是用罗网捕鸟,起作用的虽然只有一个网眼,但是必须用众多的网眼织成罗网。人的各种意念不断产生,因此要不断地陶冶修炼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只有到悟出最后一个意念产生,心中才能豁然开朗,就好像用斧子砍树,最后的一斧子把树砍倒了,然而却是在付出了许多斧的劳动之后,才有最后一斧的成功的。

91、【感悟】这里说的和《百喻经》中的一个寓言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个人因为肚子很饿,要了七个饼子来吃,当他吃完六个半的时候,肚子饱了。他又气又悔,边打自己边说:先吃的那六个饼,白白地被糟蹋了。要是早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就应该先吃它,何必吃那六个呢?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像这个吃饼的人一样,不懂得这半个饼与前六个饼之间的必然联系。淘尽黄沙始到金,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积累二字。所不同者,积累的过程有长有短而已。科学研究、学术探讨也是如此。所谓茅塞顿开,所谓豁然开朗,都是在经过或长或短的辛勤积累之后所达到的思想境界。

92、【感悟】写文章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逻辑、自己的阐释,才能真正算是自己的著述。即使没有多少创见和宏论,至少可以问心无愧地称之为自己的作品。可是,如今有些人片面地信奉天下文章一大抄,乐于当文抄公,将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更有甚者,一字不改),做成自己的文章。电脑普及的年代,复制、粘贴更方便了抄袭与仿造。面对知识界、学术界这种腐败的造假之风,以诚治学的呼声日高,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尤其是高等学校,更必须痛下决心,狠煞学术造假之风。作为替国家培养人才的机构,应该始终遵循陶行知先生的遗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3、【感悟】古人书中,往往话里有话,暗藏机锋,或是含蓄隽永,一唱三叹,让人不由赞叹中国语言文字艺术的瑰丽奇绝。读这样的文字会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于是有的人便注重在文辞技巧上下工夫,沉迷于咬文嚼字的乐趣中。更有甚者,则用妙语佳句作为向人炫耀的资本。这可真是舍本逐末了。古人传记语录,对答问话,许多看似文字游戏,仅为娱情取乐而已。但是如能细细品味、探究,便可看出两三句之间,谈者已是道出肺腑,其语言也称得上字字珠玑。天地宇宙、伦理纲常,皆曲,尽其妙。这样的见识和境界,不是一日一时的功夫,也不应仅归因于妙手偶得,而忽视了练就妙手的辛苦。读书不仅为求知识和娱情,更为修身。既然佩’服于古人俯仰天地的气魄,悲悯人世的情怀,那么倘能在古籍中追寻先贤修身养情的点点滴滴,并仿效践行,一定会获益匪浅。

94、【感悟】信、疑、q浯三个字概括了求学、问道、明理的三个渐进的阶段。由学到思再到悟,是外部的知识、道理内化的过程。信,不可轻信;疑,也不可乱疑。所信、所疑的对象在生活实践和思维活动中不断接受检验、修正、再检验、再修正,如此循环往复,从而达到通透、澄明的境界,才能有所得。其中信,可以被看做是知识、信息、经验等种种素材的积累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分析、验证、总结,从浩繁的信息中淘沙拣金;同时使自己的思维得到磨砺,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思想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主动创造而非被动接受的产物。敢疑、会疑并能主动答疑是产生新的知识、见解和领悟的必由之路。疑,是人类前进的风帆,它需要人们在信的篱墙中有不盲从已知和权威的勇气和智慧。一旦这两者皆备,人也就能够在认识自己和认识宇宙的道路上从心所欲不逾矩。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