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励志名言 >

励志名言

禅语语句(精选99句)

励志名言2022-06-1188举报/反馈

1、【敏而好学学无涯,去粗取精不耻问之好求学】1.学习可以增长智慧。2.智慧用来改变人生。3.成才之路没有捷径。4.诚实谦虚地求学。

2、【佛心禅语】 我们常常想得太多,该想的、不该想的全都丢进脑子里,积压过久, 全成了疏通不开的烦恼,将我们的心紧紧裹住无法呼吸。

3、如龟善方便,以壳自藏六,比丘习禅思,善摄诸觉想,其心无所依,他莫能恐怖,是则自隐密,无能诽谤者。《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600经

4、如有大石山,高广无缺坏,周遍四方来,磨榨此大地,非兵马咒术,力所能防御。恶劫老病死,常磨榨众生。《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47经

5、【佛心禅语】 倘若我们正遭受着别人的非议,千万不要以骂止骂,而应该多向释迦 学习,只有像他那样处世,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无言以对。

6、【佛心禅语】 平淡之人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所以 善待生活,简化生活,得失恰如风过耳,名利富贵不须真。

7、【佛心禅语】 每一个人都是别人无法取代的绝对存在,有自己的特殊价值。每个人 都应该喜欢自己,善待自己,这样才会快乐,才会有成绩。

8、何等为信具足?谓善男子于如来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诸天、魔、梵及余世人同法所坏,是名善男子信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9、【佛心禅语】 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但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证严法师

10、【佛心禅语】 在解决问题时,不要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才能从问题的根本上解决问题。

11、【佛心禅语】 心莫向外求:没人能替你成功,没人能替我们成功,只能靠着一双手,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靠着~双脚,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12、【佛心禅语】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也不必苦口。在入际交往中,要学会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13、【佛心禅语】 没有数字的代价即为“无量”。不辞劳苦的付出便是“大慈悲”。付出劳力服务,又服务得很欢喜便叫做“喜舍”。——证严法师

14、【佛心禅语】 生:“顿悟见性,究竟是怎样的境界?”心:“迥超一切相对境界。究竟如何?你当切实亲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光

15、【佛心禅语】 由凡夫通向成佛的下手处,就是开始观察、反省现在混乱的生活,耐心地一点一滴地调整我们每天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觉非

16、【佛心禅语】 缺憾的必然性要求我们学会放弃。为了生命中的美好和希望,我们必须放弃那些绝望的情绪、悲观的思想,以及内心的自艾自怜。

17、【佛心禅语】 首先,以不同忆过去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中间,以不期盼未来让安定的心稳同;最后,以不随从当下的念头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

18、【心灵禅语】 不要像小孩那样,将杨树黄叶当作铜钱,因此停止了啼哭;也不要像那个乘船人,为了找到失落在海里的剑,却在船上刻上记号。

19、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流传着这样的口头禅:“鸡毛蒜皮,何足挂 齿。”口头禅,顾名思义,是常挂在人们嘴上的、不为人们所注重的话语。

20、如果明白“一切现成”,何用劳烦于唯心与唯识?佛法一切现成,人们 却总是向外去找。“一切现成”,当注重对现前一切的感悟,注重当下。

21、【读书】 人的一生如果有书可读,又有时间读书,又有资财读书,又能使自己 从中受到教益,又不被书中的文字所局限,就是会读书的聪明人。

22、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毛差别。(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23、【古风基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4、【天天禅语】当今时代的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并非是饥饿寒冷、居无定所,而是精神崩溃、心灵空虚。我们缺乏的不是物质文明,而是精神良药。

25、一个人,你看他好、说他好,他就好,不好也会慢慢变好;看他坏、说他坏,他就坏,好的也会变坏。心念、语言,是神妙的工具,可以雕塑人。

26、一看就懂的人生感悟,一点就通的佛学智慧。是什么让我们的心灵紧闭?谁能开启尘封的阐门?透过感悟到佛学智慧;都能衍生出不简单的人生。

27、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诸法无法体,而说唯是心。不见于自心,而起于分别。《入楞伽经》卷十

28、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明)宗喀巴《显密次第修行科颂》

29、事忏诵经持密咒,观像礼拜供养力,造塔造像及布施,称赞佛僧名号等。若能了达真空理,名为理忏灭罪根。(明)宗喀巴《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30、人一生的罪与福是自作的,世间人生活的形态是甜是苦、是幸或不幸,都是过去生的业力所带来的苦乐果报;因此我们应该以一分欢喜心来承受。

31、人生最痛苦的事,不一定是“贫穷”与“疾病”,而是身心无所安置,终日盲目、忙碌、茫然;像行尸走肉般浪费粮食,如孤魂野鬼般漂泊流浪。

32、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譬如象马忧戾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维摩经》卷下,香积佛品

33、净佛世界者,有二种净:一者菩萨自净其身,二者净众生心令行清净道。以彼我因缘清净故,随所愿得清净世界。(古印度)《大智度论》卷五十

34、可惜今天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达,都只是借着凡夫心,运用世智辩聪加以创造发展,并没有发挥清净的智慧,因此难免造成善少、恶多的结果。

35、夜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灯光!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里犯难!哪怕有一盏灯,天就不会全黑;只要信心尚存,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36、如众翳者同于一处,见各差别,互不相碍,皆由眼翳,不见正色。众生亦尔。色性无碍,心缘异故,蔽于正见,不了真实。《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37、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38、如果在活着的时候能够认识死亡的真谛,认识到死亡的来临并不是失败而是胜利、是生命中最高贵和光明的时刻,心灵就拥有了无边无际的自由。

39、学佛修道的意义在于,明白外界境遇只是幻影,如同早上的迷雾,当阳光出来时总会消散,从而很快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保持宁静快乐的心境。

40、宁静,是一个人心灵最强大的力量。面对纷扰的外在世界,我们应该将内心的安静作为修行,不断过滤心湖里的种种杂质,让生命恢复纯净本质。

41、宇宙在我心中,不过是一朵花,一粒沙,一片叶,一朵浮云。瓶中水,天心月,虚空云。一句佛号,一片禅心。佛说,人生呼吸间。刹那即永恒。

42、尊亲不孝伤后悔。父母尊长在世时不知孝顺,一旦弃世伤亡,才后悔为何不及时尽人子之孝,徒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43、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要么从此远离河边,要么等鞋干了再去。为了河边的风景湿鞋,宁可湿鞋也要河边的风景,哪个划算?全凭自己掂量。

44、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北魏)昙鸾《往生论注》

45、我们作为感觉的源头,作为主体,不断地接受着锁链的连锁反应。所以,我们要随时警醒自己:在做每一件事时的发心,务必要符合天道的规律。

46、我将我的哭泣也夹在书页里好像我们年少时的那几朵茉莉也许会在多年后的一个黄昏里从偶而翻开的扉页中落下没有芳香再无声息席慕容《禅意》

47、或有一类凡夫僧,戒品不全生正见,赞叹一乘微妙法,随犯随悔障消除。为诸众生成佛因,如是凡夫亦僧宝。《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

48、所谓念佛,即是让弥陀做我的主人,一切听他,一切靠他,一切围绕他;生活以弥陀为圆心,无论在哪里,生命的弧线永远对准圆心,聚焦弥陀。

49、欲行所得之道而利于人,先须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视金帛如粪土,则四众尊而归之矣。(宋)黄龙慧南禅师告王安石语《禅林宝训》卷一

50、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乐。淡然,使人简单;简单,使人快乐。心善,自然美丽;心直,自然诚挚;心慈,自然柔和,心净,自然庄严。

51、活生生的往生(注),当下即是净土。(注:死在宗教上来说,为新生命的再启发;是舍掉旧的、更换新的,走向更好的天地,故日“往生”。)

52、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恼是中流,般若是船筏。乘般若船筏,越烦恼中流,离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这个过程都在我们当下的一念完成。

53、生活中难免遗憾,也难免作恶。我们这一生罪恶很多,赎罪很难,还常常罪上加罪。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之轻,生命中也有许多不能承受之重。

54、用事宁失于宽,勿失于急;宁失于略,勿失于详。急则不可救,详则无所容,当持之于中道,待之以含缓。(宋)佛眼禅师(《禅林宝训》卷三)

55、用心闻法,不是用脑闻法。用脑,即使都“懂”了,也不一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用心,即使不懂,却可以很喜欢。佛法,未必要懂,喜欢就好。

56、用菩萨的智慧教育自己的子女,子女就会依照父母日常生活的行为来待人处世。如此一来,亲子之间,自然一片祥和慈爱,再无苦恼与压力存在。

57、真正的修行,未必得在深山古刹,抑或深木禅房,避开车水马龙,喧哗纷扰。越是找常处越能体现修行的深度,越是小小处越能窥见境界的高度。

58、稻田里难免有稗子,不能因为稗子就不种田;出门难免遇雨,哪能因为怕遇雨就不出门?是农民,种好田是本分;是旅人,该上路还得继续上路。

59、纷乱的俗世,总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既然境由心造,何不在自己的内心掘一座莲池?青莲开则净土在。

60、胜义谛有五种相:一离名言相,二无二相,三超过寻思所行相,四超过诸法一异性相,五遍一切一味相。(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

61、若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不生,本不生,即是心之实际。心实际亦不可得,故日极无自性心生也。(唐)一行《大日经义释》卷二

62、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63、落红有情,呓语有声,你是我的过客,我是你的倩影,不为相守,只为和诗。不为缠绵,只为遇见,不为情事,只为佛语。不为暧昧,只为回味。

64、譬如水中鱼,游泳网者前,便为他所执,岂非自损伤。女若捕鱼人,谄诳犹如网,男子同于鱼,被网亦如是。《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优陀延王会

65、譬如钻二木,风吹生彼火,火生刹那间,而复烧二木。正观亦如是,能生于慧根,生彼一刹那,还复烧正观。《大宝积经》卷八十八,摩诃迦叶会

66、音声及文字,不应随顺转,应知真实义,无行以随行。实义无音声,亦无有文字,超过语言数,乃名为实义。《大宝积经》卷二十三,被甲庄严会

67、顿悟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

68、【经典禅语悟道】 人们常会做出不合情理或对不住我们的事,我们也应该像那尊永远微笑的乐山大佛一样,笑一笑就过去了,不要过分计较在意。

69、对于工作和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 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

70、知识像新鲜的牛奶,存放过久就会变质怎样吸收和运用有益的知识?佛日:汝等此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71、尚不能于家庭父母妻子具足时,思立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之程度,何能出家即证果而普度怨亲耶?《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二·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72、“信息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是一种资源。精确的信息,如同我们身体所需要的氧气。”信息是一种软资源,谁拥有了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73、【天天禅语】学佛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佛教知识,也不在于你在山洞里闭关多少年,而在于佛陀教导我们的人格标准你能做到多少。

74、【清雅基地】佛家禅语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75、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圆觉经》卷上

76、一切法不可说,一切法不可说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说。《摩诃般若经》卷十九,灯炷深奥品言菩提者,空之异名。《大宝积经》卷三十九,菩萨藏会

77、一者护彼不令放逸,二者护彼放逸失财,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是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78、三界皆是有为生灭作法,先有今无,今有后无,念念生灭,相续相似生故,可得见知,如流水、灯焰、长风。(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

79、世间的生态平衡,是以生命共融为前提的。如果我们不能自觉维护生命的共融,以掠夺的方式来开发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灾难。

80、人多力大福就大。一支再大的蜡烛,它的光度还是有限;而一支小蜡烛点亮之后,却可再引燃千万支蜡烛,这千万支的烛光就可照亮各个黑暗角落。

81、佛教的真理犹如明灯,将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并启迪心灵的智慧。跟着真理的脚步,让我们来一趟菩提之旅吧!这一定是一个寂静与安详的旅程。

82、凡夫觉得不可思议之事,在佛菩萨只是正常,本来如此。凡夫觉得稀松平常之事,在佛菩萨亦称妙绝。花开叶落,无非真理;成佛涅槃,也无二般。
(m.taiks.com)

83、在生活中,受到别人的冒犯时,不必将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思考自己受到的伤害,不妨摆在强者的位置,审视对方的行为,这样你可能看得更清楚。

84、多服毒药能令人死,少服毒药亦令人死,菇刍当知:若多犯罪,即生恶趣,若少犯罪,亦生恶趣。菩萨如是思惟时,惊怖违犯。《大乘宝雨经》卷三

85、婚姻法则:遮遮掩掩过一生,坦坦荡荡过三天。康熙皇帝曾说过一句话:不聋不瞎,不配当家。一个好的婚姻存在于“盲妻子”和“聋丈夫”之间!

86、守一方净土,只种竹菊梅兰;栖一隅寒舍,只伴诗酒茶禅;铺一纸平仄,只写风轻云淡。抚一指琴弦,只弹流水高山;续一段前缘,只为若如初见。

87、尽量保持微笑的生活状态,多看阳光和光明面,别让自己因为黑暗和阴暗面忧郁苦恼。人生就那么长,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不如尽量顾美好的。

88、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种感受。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前提是,一个人的幸福不能影响另一个人的幸福,更不能凌驾于大家的幸福之上。

89、才华洋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却因所求没有止境,不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90、无论是贫贱、荣辱、得势失势,到头来终究都是一场空。去掉差别心,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你的心就会变得平和、开阔,佛心也会由此而生。

91、正信的佛教徒,应该知道拜佛的道理,也要知道拜忏的意义。拜佛的意义是迈向信仰的目标,拜忏即是改善人生、美化心地,至真至诚地反省忏悔。

92、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牛处故。《圆觉经》卷上

93、每个人总能忍受一些辱,也有一些忍无可忍之处,通过修炼,可以使不可忍之事越来越少,这是一项终生的工作,到了无处不可忍时,也就成佛了。

94、淡然不一定非要修篱种田,隐居山林,而是身处红尘纷扰也能静下心来,心静了才能听到自己的心声,才能停下来笑看风云,风雨人生,淡然在心。

95、深观察十缘生句,当于真言行通达作证。云何为十?谓如幻、阳焰、梦影、干闼婆城、响、水月、浮泡、虚空华、旋火轮。《大日经》卷一,住心品

96、甚至,西方的有识之士冷静地指出:西方社会能否生存,取决于能否吸收东方首先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

97、真实观者,不以空故,令诸法空,但法性自空。非无人故,名日为空,但空自空。前际空,后际空,中际亦空。《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98、自心发菩提,即心具万行,见心等正觉,证心大涅槃,发起心方便,严净心佛国,从因至果,皆以无所住而住其心。(唐)一行《大日经义释》卷一

99、阿弥陀佛自己并不度众生,他是靠名号度众生;正如富翁自己不能救济人,而是用他的财富救济人;又如艄公用船度人,并非自己一个个背人过河。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